提醒:喜歡小說>>>>>動畫
動畫很難把新月老師的細膩之處都呈現出來。
另外可能就是畫風不太主流?雖然在書裡的插圖覺得不錯,可是變成動畫好像⋯⋯不太夠,不過動畫添增的Q版過場與互動很可愛,是很用心的,未來有後面的進度(動畫),我應該能夠藉著對於這個世界的愛看完。
-
喜歡香月老師縝密又細緻的世界觀,記得在後記看過,老師會把世界觀設定全部的規劃完整,才進入故事的書寫,也有因為設定好,於是裡面的角色關係自然而然地長成了我們看到的模樣。現在終於等到中文翻譯完結了,故事有好笑的地方、感人的地方、稍微需要思考才能跟上的地方(不思考把自己當成安潔莉卡全然接受也是能接續劇情),世界觀很完整讓人能夠很投入,也經常有不同視角的故事說明,不只在劇情裡面提到,也從說故事的時候就呈現了「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真相。」的這件事。是讓我喜歡到希望可以購入實體書以後唸給薇瑪聽,怎麼可能不寫心得(☆∀☆)!後期在等中譯,大概每年會出1-2本,為了在追新一卷時不用重讀前面的,還整理分卷摘要。不過看完最後一卷之後,變得想重看一次,一氣呵成地走一次,再來書寫心得。(心虛備註:回顧了一下筆記,還是跳過了第一部的第一卷😶,但在很久以前這個第一卷我也是有看過兩次了。)
-
讀後心得之一:溝通的重要性!
特別喜歡路茲家跟神官長開家庭會議那段,不說怎麼知道、問清楚說清楚,每個人聽到的解讀都會不一樣,語言的約定俗成在不同的族群是不同的意思,書中明顯的差別是貴族與平民,但在不同生活環境長大的人們,各自都擁有自己的語言習慣。
貴族們講話不能太直接更是文鄒鄒,讓人想到京都人(刻板印象的),記得大家會討論他們的表達是超級婉轉,像是お茶でよろしい?(喝茶怎麼樣呢)是要請你喝茶,但喉渇きましたね!コーヒーでもどないです?(口渴了吧!要不要來一杯咖啡之類的)卻是你說太久了該結束分開了:);或是相處一天分開始突然說,要不要一起吃飯再回去,這是向你表達今天很愉快,只是一種客套的裡面,而非真得字面上的意思,所以不能真得答應。小書痴裡面,貴族說你盤子裡的食物「聞起來真香」,就是想吃你盤子裡的食物,低位階者要把盤子給高位階者,等他拿走想要的份量,剩下的才會回到低位階者手上。還有一堆神祇的隱喻,梅茵似懂非懂,我也有邊看邊對照神祇代表的領域才能夠去想像😵💫。在這樣迂迴溝通的脈絡底下,常常有我以為的對你好卻被拒絕,你是不是想要更多怎麼那麼貪心( ゚д゚),而另一邊是⋯⋯這是什麼誇張的要求也太為難人,我們談條件是要回饋我好處,這個是懲罰才不是好處,也太過分了。但沒有講開雙方就一直不在同一條線上(無奈)。
講清楚真得很重要啊,日本工作很喜歡強調「報告、商量、聯絡」,那麼溝通時我想就是「澄清、確認、討論」,澄清對方的意思跟自己理解的是否相同、確認對方是否正確理解自己的意思,這樣才能夠討論出擁有交集的可能
原文節錄:
「凡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必須查問清楚,再做判斷。」
「有多少人,便有多少種真相。」
-
讀後心得之二:想像力是魔法的核心
常常在與其他小說漫畫都能看到這個共通的設定:想像力是魔法的核心。
只要能夠想像得足夠栩栩如生,就算原本不存在、沒人做到過的,都可能因為自己的想像而能夠做到,而在想像的過程中,一但分心就可能失敗、一但覺得自己「可能」做不到,那就不可能做到了(比較近的例子可能就是芙莉蓮的尤蓓爾)。
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想像力也能夠很好地輔助增加或減少成功率。當你讓一個人對自己越沒自信,語言暴力,他不相信自己會成功,那麼成功的機率就會降低;當一個人越相信自己,而努力地朝著那個方向前進,越能夠清楚想像著自己怎麼透過努力達到目標,成功率想必也會因此提升吧!不過有些自信心莫名的人,是常常只「想像了結果」跳過過程,嗯,那可能就不是想像力超能力的部分,而是妄想是一種病了吧😶。
(舊亞倫斯伯罕的領主候補生蒂緹琳朵就是妄想是一種病的部分)
但也有些人是真得擁有作為症狀她妄想,細節與過程,可能在被詢問的時候被填補起來,或許有些乏邏輯,也可能她有能力將其串得很好。那些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
讀後心得之三:沒有權力-自由卻沒辦法保護重要的人、權力帶來保護的機會,卻失去自由。
又要權力又要自由,感覺可能就容易濫用權力🤔
-
讀後心得之四:愛情的模樣(明明沒怎麼描寫主角之間的愛情,清淡朦朧的,卻讓我想了最多這件事情)
-
重要的人就是重要的人,不一定非要用什麼稱謂、分類去定義。只是當那個人是你不用什麼身份去標記這個人對自己的重要,很可能就這樣漸行漸遠時,那麼該怎麼做呢?在小書痴的世界中,又因處於貴族的層級,如果彼此沒有什麼特別的關係,連見上一面都很困難。
-
因為獨特的經歷與緣分成為對彼此而言獨一無二的存在,梅茵為了保護而放棄、而這一路上都是斐迪南為她處理一切難題。表面知道的、離開後知道了檯面下的,而這個人偏偏很少為自己而活,總是把其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告訴自己能夠做研究就不錯了。會很想看著他幸福呢~或許其他人也那麼看重斐迪南,但沒有人這麼直接地表達過、沒有人那麼好懂、沒有人明明沒那麼有能力卻想盡辦法保護自己,在那個其他人會放棄的處境,也想到辦法保護自己。轉折可能是斐迪南的離開,梅茵開始比較,知道失去後的差異,知道這個人多麼認真替自己維護那些看重而他人不理解的人事物;斐迪南可能是離開時被說是家人時與瀕死被救起後,知道這個人眼中是多麼重視這些人,就算世界毀滅,重要的人排序還是更高,救不回來那就讓世界毀滅吧!(想來梅茵沒有考慮到世界毀滅其他重要的人怎麼辦,但對斐迪南而言,這舉動像在訴說自己是那個最最重要的人,自己從來不是誰的第一,卻可能是她的第一嗎?)
-
我覺得對斐迪南而言,「艾倫菲斯特、與父親的約定」跟「梅茵」就是在被從瀕死拯救回來的那一刻,排序產生了改變。兩個人都在為了對方的幸福,把對方推得遠遠的,然後讓自己陷落辛苦的困境,那種對方的幸福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的心情,好像不一定要用「愛情」去定義,對梅茵而言,這樣子的對象有好多個,但對斐迪南而言,可能只有梅茵,因為她這樣看重自己,自己也不知不覺把她放在了相同的位置。
-
梅茵想不明白感情的事情,但知道如果對方不是伴侶這樣的存在,便不能維持過去的相處模式,如果對方也不介意,那麼就成為伴侶吧!斐迪南感覺就是什麼都心裡有數,既然梅茵沒有特別想和誰成為伴侶,那麼就選自己吧!
但其實故事最後的最後,梅茵也才15歲,儘管加上前世記憶的年紀可能更大,但兩段人生的經歷,在感情技能上都是LV 1,甚至第二段人生才開始明白親情如何之於自己,遑論愛情。未來隨著經歷,還會不同的吧(點頭)。喔嗚,或許也因為如此,梅茵才用「等同家人」描述斐迪南,因為對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家人了。
-
而在他人眼中,好像沒有人質疑他們對彼此的感情,因為是「重要且獨一無二」的存在,能夠用梅茵接受的方式指引她,能夠也願意在貴族、王族甚至諸神面前保護她,能夠努力幫她在現實與夢想找到平衡點,這樣的人只有斐迪南;能夠忽略世人在乎的一切去守護、能夠最優先考慮斐迪南的幸福與需要(齊爾維斯特因為領主身份沒辦法如此),同時魔力與思考都還算跟得上的人,也只有梅茵了。這無疑就是愛的其中一種模樣吧!
-
愛情只能放在伴侶之間嗎🤔?我們對父母子女會說愛、重要的朋友⋯⋯我好像說不出我愛你但會說著喜歡(love u就說得出、對於二次元或偶像的愛、對於動物的愛、對於興趣運動的愛,濃度累積到一個程度,都可以說是愛情吧?!
-
用中文的「愛」感覺好像比較重?有種承諾附加的感覺,但英文,或許因為國外的人使用這樣的話語之頻繁(?),所以開口門檻好像沒有說「愛」那麼高😆。
-
當初會喜歡小書痴,還有一個原因,裡頭有許多重情之人,滿心滿眼都是另一半的男人有好多個:平民有昆特、歐托;貴族有齊爾維斯特、亞納索塔瓊斯;神祇有埃維里貝、黑暗之神。是會吃醋、會炫耀的那種(˶‾᷄ ⁻̫ ‾᷅˵)。所以光之女神與黑暗之神,我肯定是黑暗之神,L才是光之男神,而埃維里貝與蓋朵莉西,我肯定是埃維里貝😆。
-
也很喜歡那些執著的人們:尤修塔斯與艾克哈特(對斐迪南)、羅潔梅茵(對書與家人)、哈特姆特,一開始只有想到這些書中正面形象的人,但其實喬琪娜、戈雷札姆也是,為信念而活的人們很耀眼,只是我與喬琪娜他們不是同一個立場,所以第一次看的時候,看不到他們的耀眼之處🫣。
-
可憐的人可能有喬琪娜跟斐迪南(都遭受薇羅妮卡的剝奪,悲傷童年),不理解為什麼那麼討人厭的則是傅萊芮莫。都是遭到剝奪的人,卻有很明顯的不同是,喬琪娜是曾經擁有目標與期盼,卻在齊爾維斯特出生後崩盤,而斐迪南從一開始,就不曾擁有希望與期待,不過他有齊爾維斯特與父親的愛(只是礙於身份,只有極其偶爾的機會能夠感受到這些),也還好他有自己的興趣,所以還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路線。喬琪娜除了兒時從母親那兒內化的目標之外,什麼都沒有,所以在這個被奪走之後,內在空空的,情感層面也是重要的依附對象在同時期被剝奪,連情感都被磨耗殆盡,好可憐🥺。小時候被給予的評價,就算長大之後知道那並不全然正確,卻仍會不停地影響自己:(。第一次看的時候,完全無法替她思考,第二次因為不急著知道發展才比較有餘裕。
-
讀後心得之五:每個人都很認真地活著
-
書裡面的人,都很認真地活著,包括刻意被教成愚昧之人的蒂緹琳朵。無論有沒有明確目標、無論是否不擇手段(可能為惡),每個人都好努力、好認真的活著。沒有人是碇真嗣那個類型的活著😶。
-
梅茵的休息是看書、斐迪南多休息是最喜歡的研究、安潔莉卡的休息是訓練,也有真得好好休息的人,但他們都特別認真的生活著、思考著,讀者覺得有點心虛,還好邊看書時就算覺得自己是不是生活的不夠努力認真,我還是有在看書。
-
好希望其他人也喜歡上這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