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4 實戰管理篇-6:Action 調整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阿星 檢討落後的原因,總結就是「沒錢買」、「不敢買」、「賣掉了」和「標的變差」。那麼,接下來的調整(ACTION) 步驟該怎麼做?

小真 沒錯,找出問題後,我們就要針對性地執行調整。這四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大類,前三項是個人行為與心態問題,第四項是投資標的本身的問題。

一、 解決個人行為與心態問題(沒錢、不敢、賣掉)

這些問題的根源都指向資金紀律、情緒管理以及對長期投資信念的動搖。

(一)「沒錢買」:開源與節流

既然資金不足,就只能從開源節流下手,這是最樸素卻最有效的方法。

開源

公務員的薪資成長有天花板,通用的開源方法有限(例如考績晉級、爭取主管加給等)。不過2025年有一些新的趨勢發生,可以好好把握機會。高考的錄取率來到20%以上,還沒取得薦任資格的人要把握機會趕快考上,第6職等1級月薪5.5萬元開始,對於累積本金有不錯的幫助。至於已經是薦任的人,要注意幾件事情:

1、職缺大量釋出

119年以前是年改過渡期,基本上符合指標數的人,都會選擇退休領月退,不然可能要等到65歲。例如114年是年滿55歲的最後一班車,沒趕上可能要多等幾年(115年至119年要年滿60歲;120年起一律年滿65歲)。服務單位今年就有好多人退休,例如長官退休,一個一個往上補,沒人補的可能外找,就會釋出職缺。

2、商調規定鬆綁

以後機關收到商調函,基本上只能在一定時間內放人,流動性應該會提高。如果面試錄取較高職等的職缺,就能領高職等的薪水。例如大家都知道儘量往中央單位跑,高職等的缺比較多,就算是錄取7等,先過去熬幾年就上8等9等,比在地方排隊競爭唯一的8等9等缺要快上不少。

另外,最大且最穩定的開源就是「股息再投入」。到了存股後期,當股息規模不可忽視時,投資的資金來源將主要依賴股息,薪資投入的比重自然會下降。讓複利效果發揮到極致。

節流

開源的主動收入受限,不能兼差等等,注意力必須放在節流。老生常談的原則,如「量入為出」、「分清想要與需要」、「先存錢再花錢」,最終都得靠自己嚴格執行。我沒有什麼撇步,就像我買包包,最便宜的菜市場牌幾百元,不過品質不一定;好一點百貨公司專櫃幾千元,例如LOOK、金安德森,品質、價錢還能接受;高檔國際精品LV、GUCCI好幾萬元不敢想。不管買哪個,都是用到壞掉再換新的。

不過就像《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所強調的,適度消費、體驗生活、留下美好回憶也很重要。不要為了存錢而犧牲生活品質, 試著在花錢與存錢之間,找到能長久堅持的平衡點。

(二)「不敢買」:面對恐懼,告別幻想

「不敢買」通常源於害怕投資或等待低價。

害怕投資

不少人對投資抱持恐懼,認為投資等於賭博會賠錢。即使看再多的投資理財書,依舊無法跨越這道心理障礙,連第一步開戶都做不到。這個必須由內而外產生強烈的「退休財務自由」渴望,強烈到能產生「面對恐懼的勇氣」。如果覺得月退休金省省花就夠用,當然不會有強烈的渴望去做。

如果真的想學,但仍有恐懼感,可以從小額開始(例如每月投資3000元或5000元),讓心理逐步適應市場波動後,再慢慢加大金額。勇敢跨出第一步,是唯一的解方。

等待低價

這是普遍的心理期待,核心問題是我們無法預知股市的高低點,所謂的等待低價,其實是「一廂情願以為有某個低價在等自己」。定期定額分散時間買進,就是要避免無盡的等待一個自己幻想的價格,白白耗費了投資最重要的「時間」。

這種情況沒有立即見效的藥方,只能等待自己「覺悟認清股價不可預測」。沒有覺悟,任何人說什麼都沒有用,總覺得等待低價可以賺最多。「賺最多」的期待,就是定期定額的最大心理障礙。

(三)「賣掉了」:確立投資目的

長期投資不是不能賣,但賣出通常應該有明確的「使用用途」:

  1. 有大額資金需求: 例如支付買房頭期款、買車等等。
  2. 轉換更好的標的: 確認原標的績效變差,或找到績效更優異且符合長期策略的新標的,而賣掉一部分或全部,轉換到新標的。

若不是這些原因,單純因帳面有賺錢而賣出,或是因股價下跌恐慌性賣出,本質上都是變回了賺取價差的心理「低買高賣」。一旦出場,人很容易「堅持心目中的低價」而遲遲無法再進場,中斷複利效果。除非你確定自己擁有賺價差的天賦與能力,否則就應重新建立長期投資部位。

「沒錢買」、「不敢買」、「賣掉了」都表示你還沒有真正走上長期投資的道路。不管是資金控管、貪婪與恐懼的情緒,還是根深蒂固的價差心理,都必須靠自己主動跨出這一步,或在市場中經歷磨練後,打從心底願意接受長期投資的理念。

二、 應對投資標的變差(配息下降)

這是長期投資路上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是專業投資人,不可能一步到位,直接達成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狀態,慢慢調整作法,「滾動式修正」、「先求有、再求好」,遵循PDCA的概念。

(一)配息「緩緩」下降,預期全年殖利率仍有6%以上

季配型一年配息4次,基金經理人會依照配息當時的市場展望、淨值組成等,決定當次配息金額與組成,所以要看整年的殖利率,不是只看單季配息就評斷有沒有變差。

淨值的口袋麥可麥可的時候,發錢可以大方;口袋快要見底的時候,發錢自然小氣。複習一下淨值組成與配息組成的關係,淨值組成的「B收益平準金」與「C資本損益平準金」是配息組成的來源,如果來源充足,很容易預期整年配息維持的機會比較高。

例如00878配息從0.55元降到0.5元,發行價15元,股價(相當於淨值)22元,淨值組成的收益平準金與資本損益平準金有7元,配息能力仍在,持續觀察即可,沒有調整換股的必要。

(二)配息「突然大幅」下降,預期全年殖利率不足6%

觀察配息下降原因,若是淨值組成的「B收益平準金」與「C資本損益平準金」太少,配息池枯竭,口袋即將見底。這時若距離成份股發放股利的補充時間還久,不得已發錢小氣,持續配發低股利的可能性很明顯。

  • 如果相信它未來會變好:可以暫停買進,繼續持有或減少一部分,把資金轉到其他標的,分散投資標的風險。當然也可以撿便宜持續買進,趁機降低持有成本,熬過低股利期間,等待回春。
  • 若對於未來沒有信心:可以全部換到其他標的,儘量維持預期領息金額。
  • 這沒有標準答案,全憑個人主觀判斷,但是不需要一整年換來換去,搞得好像很厲害,最後會發現自己像個小丑。

個人經驗(供參考)

當初我是一個頓悟,認清自己沒有做價差的能力,及年金改革促使我產生打造退休金的強烈渴望,讓我勇敢踏上長期投資存股的道路。當我確認投資標的變差了或不符心中的期待,考慮到機會成本,我會評估換股的必要性。實際上我已經換股好幾次,慢慢調整到適合自己的狀態:

  • 2020年: 華南金。
  • 2021年: 華南金、第一金、合庫金。
  • 2022年: 合庫金、00878。
  • 2023年: 00878、合庫金、00919。
  • 2024年至2025年: 00878、00919。
  • 換股的原因,包括個股配息驟降、帳面有獲利想換到 ETF 分散風險等等。


小真 總結來說,前三項是磨練心性,第四項是滾動修正。

OK,實戰管理策略 PDCA 到這邊全部講完,你有完整的概念了嗎?

(補充:PDCA、複利效應、退休金第三層保障,這三者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架構,由PDCA 去催動複利效應與產生飛輪效應,將金錢能量灌注到退休金第三層保障。如此一來,沒有制度面保障的自行投資,才能穩定運作與可靠依仗,讓你在波濤洶湧的股海有目標與方法的前行。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真星華的存股小天地
7會員
22內容數
紀錄一名63年次小男生公務員邁向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過程。 註:美美的大頭貼是線上代言人“小真學姐”AI照片
2025/10/02
檢討累積股數與股息的重點,及概略分析落後可能原因。
Thumbnail
2025/10/02
檢討累積股數與股息的重點,及概略分析落後可能原因。
Thumbnail
2025/10/02
執行(DO)階段有兩個步驟:定期定額(必要條件)、殖利率達6%買進(參考條件)。
Thumbnail
2025/10/02
執行(DO)階段有兩個步驟:定期定額(必要條件)、殖利率達6%買進(參考條件)。
Thumbnail
2025/09/30
PLAN計畫有三步驟:設定資產目標、估算計畫期程、選定投資標的
Thumbnail
2025/09/30
PLAN計畫有三步驟:設定資產目標、估算計畫期程、選定投資標的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