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會議記錄早已發佈,卻還被追問,是語言失效,還是責任漂浮?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之一 —————————————————————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 #34那場會議結束後,主管交代我把會議記錄整理好。我提出疑問,為什麼是我?只因其他與會部門不會有人把記錄做好…… 這好像是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沒有事先規定,會議結束後,一定不會有記錄…..
我一邊回想發言內容,一邊確認責任分工。不是因為我閒,而是因為我知道—語言需要被記錄,責任需要被承接。
不到一小時,記錄完成,簽名流程也同步處理。 我把記錄送交管理部,也發佈在群組。 語言已經到位,節奏已經推進。 我以為事情會就此流動。
隔天早上,管理者在群組裡問:「會議記錄在哪裡?」 我愣了一下,也沒人回應。 我只好靜靜地貼上昨天的連結。
不是因為沒看見,而是因為沒接住。
這樣是誰的問題? 是語言沒被看見,還是責任沒被承接? 明明事情都做了,卻沒被看見。難道做事還是要大聲旗鼓,管理者才會注意嗎?
我不是在計較誰該做什麼,而是在觀察語言的流動—當語言已經到位,卻沒人接住、沒人回應、沒人推進,語言就變成一種疲憊的補位。
我不是不願意再發一次,而是開始質疑: 語言的責任,是否已經失效? 制度的節奏,是否已經斷裂?
我靜靜地發揮,不是因為我話少,而是因為我知道—語言不是重複的工具,而是誠實的推進。但如果語言不被接住,它就會變成一種無聲的耗損。
我不是在抗拒,而是在辨識:
語言的誠意,是否還在場?
語言的回應,是否還有空間?
語言的推進,是否還值得被信任?
——————————————————
願這則低語,在你心中悄悄安放一處柔軟的迴響。
因為在這個語言常常被忽略的世界裡, 我們都值得被聽懂,也值得不再補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