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我想分享的是這本書的第七篇--被你壓抑最深的感受,想要告訴你什麼。
文章提到這些感受可能是恐懼、刺痛、毀滅、無價值感、沒歸屬感,我看到了刺痛這兩個字,哇哇,這就是與我相遇的隨機字詞啊,心理學有說,豐富你的情緒形容詞彙,會讓你有具體重述創傷的機會,越具體就越能夠拉開距離,用第二人稱、朋友的角色來好好看看這一場心理劇;文章內有一個小括號說到--有趣的是,身體感受總是短暫,轉瞬即逝,但我們對痛苦的感受卻總是揮之不去,這再次應證了重要的東西要重複講很多遍,也就是90秒法則啊!
文章說感到痛苦就是拒絕接受現實,"痛苦"這個詞語來自拉丁語(from below to bear,自下而上的忍受)或者是抵抗;而療癒就是允許讓過去的創傷和失去都浮出水面,讓你親身再感受你在經歷這些事情的那一刻壓抑的情緒;之前為了生存下去,你不得不壓抑這些情緒,現在你可以過濾這些情緒了。我找到屬於我的關鍵詞--過濾,四年前的我是屬於壓抑型,總覺得忍一下就過去了,接著就用暴飲暴食或者是狂跑馬拉松來解決,然後看著體重計上的數字感覺我在操控它;其實那時候的我應該是心理生病了,接著就爆發憂鬱症並且開始治療之旅,這個旅程好漫長,有機會應該用1~2篇完整文章來好好講清楚。現在的我已經可以了解人的意志力是有限資源,一定要好好善用,當你在抵抗情緒時,就是在內耗,是在耗掉可貴的意志力,萬萬不可啊!所以我現在都會善待自己,去盲人按摩一下(聽說按摩等同於擁抱的感受),買高級一點的東西(例如裝潢家裡的窗戶跟廚房花了快20萬),跑馬拉松允許沒跑完(以前我覺得沒跑完是恥辱),教學允許一些些出槌(這樣子我反而整體表現更好);但是還是有一件事需要好好面對,那就是面對負向情緒來時我到底要怎麼好好看著它而不會一直想躲避,這一篇文章給了我好想法那就是過濾,我就像是一道濾網,允許情緒穿越我這濾網,因為我是濾網,所以我讓大部分的東西穿越我了,然後留下屬於我的好東西,我覺得過濾比之前我聽過的詞比如擁抱、傾聽、坐在它旁邊好太多了;這是不是閱讀的好處?尋尋覓覓之中,透過閱讀,找到我的生命字詞。
文章也說到每一種感受都有它的價值,如果你試圖改變自己的感受或者認為有些是對的有些是錯的,你將因此而錯過許多;這讓我想到我最近看到的影片,https://youtu.be/f7Hr12OcIX8?si=_iW8xnygoDZt2XTN,這是安娜·倫伯克博士(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教授)對憂鬱症的講法,我覺得讓我耳目一新的是痛苦快樂天平的論述,這是我從來沒聽過的比喻,教授提到因為現在手機網路的大量多巴胺成癮導致這個天平嚴重失衡,所以我們幾萬年來的身體系統只要一有機會,就會讓天平急遽往痛苦傾斜,解此來達成系統認為的穩態;我覺得這個講法真的是太棒了,我如果是身體系統,我一定會認為我這幾萬年的道行,豈能讓你們這短短數十年的手機網路來破壞,所以我就動不動讓你們感受極大痛苦,讓我這個天平不偏向任何一方。這幾天我一直被這個天平理論影響著,所以在上個三天連假,我做了一個從未做過的事情,手機連續關機43小時,結果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世界依然正常的很,我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哈哈接著即將在下個三天連假,執行連續關機86小時,然後在寒假執行100小時關機,有好事情發生的話再跟各位分享喔!
最後文章提到悲傷不會殺死你,抑鬱也不會殺死你,但是與它們的戰鬥會殺死你;你要嘛讓自己感受一切,要嘛徹底麻痺自己;你不能選擇情緒,要嘛讓它們自由流淌,要嘛抗拒它們,說到底,選擇權在你。
真的,選擇權在你,雖然,真的很難做到,大家一起努力,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