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志在學習珍惜當下之後,生活漸漸變得從容,但內心仍時常遇到不安與迷惘。他發現,單靠享受當下的片刻美好,無法解答人生更深層的問題——對目標、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依舊像暗流般潛伏在心底。
一天傍晚,他在校園的林間小徑散步,偶然看到一位年長教授正在指導學生研讀古籍。小志好奇地湊上前,聽見教授朗誦一句話:
「道在日用而不知,功在不懈而久成。」
教授解釋道,古人常說「道」存在於日常的行動與心境之中,而「功」則在持續不懈的努力裡慢慢累積。這句話讓小志心頭一震,他意識到,珍惜當下只是開始,若缺乏信念與目標,再美的當下也會迷失方向。
小志開始思考:什麼是信念?它與目標有何不同?信念,是在心中扎根的堅定,無論外界如何波動,都不輕易動搖;它像是古人手中那盞明燈,照亮行路者前行的方向,而非簡單的願望或短期目標。
他回到宿舍,翻開書架上收藏的古今名人傳記。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信念不只是理性認知,而是源自內心的熱愛與堅持。現代企業家也常提到,真正能支撐他們克服挑戰的,不是短暫的成就,而是對使命的深信不疑。
小志決定開始建立自己的信念。他先列出內心最重要的三件事:學習知識、培養品格、維持與家人朋友的深厚關係。對每一項,他寫下信念語句:
- 學習知識:「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持續學習是我不變的選擇。」
- 培養品格:「真誠與勇氣,是我面對困境的底氣。」
- 維持關係:「珍惜每一次互動,用心經營友情與親情。」
每天清晨起床,小志會默念這三條信念,作為一天行動的指南。起初,他感到有些生硬,但隨著時間,他發現每一次遇到挑戰,心中那盞「信念之燈」會自然亮起,給予力量與方向。
一次,班上舉辦數學比賽,小志在初賽時因緊張失誤,幾乎想要放棄。他閉上眼睛,默念自己的信念:「學習知識是我不變的選擇。」這句話如同古老的箴言,讓他冷靜下來,重新檢視題目。最終,他順利完成比賽,雖未獲得第一名,但收穫了自信與堅持的力量。
小志也將信念融入對朋友的支持中。阿華因家中突發變故心情低落,小志耐心陪伴,提醒他:「無論多困難,我們的友誼與信念不會改變。」阿華感受到穩定的力量,逐漸重新振作。小志明白,信念不只是自我堅持,也是一種對他人的承諾。
在書法課上,小志將自己的信念寫成字條,貼在書桌前:每一筆都是他內心信念的具象化。筆劃之間,他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從蘇軾「天生我材必有用」到林肯「堅持信念,終能成事」,古今哲人都提醒人們:信念,是引領生命的核心力量。
夜深,小志躺在床上,回想這段時間的變化。他從慌張焦慮到學會珍惜當下,從享受片刻到建立內心信念。他寫下日記最後一句話:
「信念是一盞燈,照亮前行的路;它不消失於風雨,也不被短暫困境動搖。唯有信念與行動同行,才能把當下的每一刻變為生命的力量。」
古今智慧的融合,使小志明白:珍惜當下是根基,建立信念是支柱,而這兩者結合,才能承載人生的高度與深度。他知道,接下來的旅程,無論挑戰多大,心中都有一盞明燈,指引他一步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