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進神祕的靖廬|揭開百年「新竹神社」的前世今生與歷史風華
🏯 靖廬的前身:全台現存最大日式社務所
傳說中神祕的「靖廬」,所在地原為新竹神社,是全台現存規模最大的日式社務所,已有百年歷史,目前被列為市定古蹟。這座古蹟不只是日治時期的重要宗教據點,也是見證城市變遷的歷史地標。
⚔ 乙未戰爭的軍事駐營地,松嶺的由來
最早可追溯到 1895 年《馬關條約》後的「乙未戰爭」,當時日本皇族能久親王率兵進攻新竹,在此紮營並種植大量黑松,後人因此稱山嶺東面為「松嶺」。這段歷史為後來興建神社奠定地理與象徵基礎。
⛩ 1917年,日本人於崧嶺山腰興建新竹神社
1917 年,日本人在新竹崧嶺路山腰興建新竹神社,主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以紀念其戰功。神社的位置與城市軸線緊密連結,展現當時都市規劃的政治與信仰意涵。⚔ 戰後轉型:從日式神社到軍事管理據點
1945 年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此處,1957 年交由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新竹分區部管理。神社逐漸從宗教空間轉變為軍事與行政用途。
🛃 1991年成為「大陸地區人民新竹處理中心」
1991 年,該地轉型為「大陸地區人民新竹處理中心」,主要收容中國大陸籍偷渡客,這個角色轉變使原本的歷史建築有了特殊的社會功能與象徵意義。
🌏 收容對象國際化,時代記憶的延續
2007 年起,收容對象不限於大陸人士,也包括印尼、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籍人士,成為台灣移民與偷渡歷史的重要現場之一。
🕰 2018年正式關閉,結束收容中心時代
2018 年,處理中心送走最後 7 名收容者(6 名越南籍、1 名中國籍)後正式關閉,靖廬也從活躍的行政空間退場,走入歷史的記憶層疊中。
🏛 軸線對稱設計:神社與州廳遙相呼應
新竹神社在日治時期,與新竹州廳(今新竹市政府)位於同一直線上,中山路即仿日本「表參道」設計,象徵神道與政權合一的空間秩序。這樣的城市規劃在全台少見。
🌳 珍貴古樹與神社群構,佔地五公頃
現今靖廬佔地約五公頃,園內有多棵珍貴百年古樹與重要古蹟,包括繪馬殿、神樂殿、齋館、社務所與社庫等建物,皆為市定古蹟,是研究日治時期神社建築的重要場域。
✨ 期待未來修復再現歷史風華
這些古蹟不僅承載日治時期的都市記憶,也見證了新竹百年來的政治、文化變遷。期待未來有一天,這些充滿歷史痕跡的建築能再次修復,重現當年的壯麗景象,讓更多人認識並珍惜這段城市記憶。
更多有關神秘靖廬的故事,請至新竹市文化局了解更多。
📣 行動呼籲|用精準圖文幫你做行銷
歷史建築值得被看見,你的品牌故事也是!
📸 讓我們用「精準圖文」策略,為你打造能在 Google Discover 被點擊、被停留、被傳播 的優質內容👇
📩 歡迎留言,一起讓你的內容也成為「下一個熱門探索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