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的霸道與侵略(一):AI 時代的建築師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 輝達大戰略,一句話結論

✍️核心精神:全方位定義 AI 時代,成為事實的 AI「主導設計」

✅ 侵略式創新節奏 —— 鎖定晶片標準及創新方向

✅ AI Enterprise + NIMs —— 降低設置門檻,深耕企業客戶

✅ 基礎設施延伸 —— 搶占市場與稀缺資源,系統級整合加速優化

✅ GB200 NVL72 & 800V DC —— 定義數據中心建設標準,打造實體護城河

✅ 支援 RISC-V —— 將開放性武器化,鞏固 CUDA 封閉花園

✅ 深化異構運算 —— 鞏固 GPU 核心定位,將 CPU 邊緣化

✅ 創造雲端市場競爭 —— 調控產能稀缺,裂解買方壟斷

✅ 投資 AI 應用 —— AI 市場需求及技術路線提前鎖定

✅ NVIDIA Omniverse —— 布局工業元宇宙,奠基下一代工業革命


🏰核心護城河的戰略擴張

🔸第一層(硬體):在晶片層面持續的架構創新,從 Blackwell 到未來的 Rubin 平台,確保其在核心運算性能上的領先

🔸第二層(系統):將 CPU、DPU 和 GPU 整合成機櫃規模的運算單元(如:GB200 NVL72),以解決單一元件無法應對的系統級瓶頸

🔸第三層(軟體):憑藉 CUDA 生態系統和軟硬體協同設計流程,維持一種持續的「開發速度」優勢,使競爭對手難以追趕

🔸第四層(生態系統):透過策略性資本投資,培育一個專屬的「新興雲端」市場(如:CoreWeave),以確保長期需求並制衡大型公有雲端運營商

🔸第五層(基礎設施):利用資本力量影響和塑造實體數據中心及電力設施的行業標準(如:Aligned 收購案、800V DC),建立物理層面的鎖定效應

✳️ 侵略式創新節奏 —— 鎖定晶片標準及創新方向

CUDA 平台是 NVIDIA 競爭優勢的核心,也是其與所有競爭對手最根本的區別。自 2006 年問世以來,透過長達近二十年的持續投入,讓 CUDA 演變成如今龐大而成熟的生態系統。

這個生態不僅僅是一個編程模型,它還包括:

🔸高度優化的函式庫: 如用於深度神經網路的 cuDNN、用於線性代數的 cuBLAS,以及用於推論加速的 TensorRT。這些函式庫將底層硬體的複雜性封裝起來,讓開發者能輕易地在其應用中實現頂級性能。

🔸龐大的開發者社群與工具鏈: 數以百萬計的開發者、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已經習慣在 CUDA 環境下工作,相關的教程、論壇和第三方工具極為豐富。

🔸廣泛的應用程式支援: 從主流的 AI 框架(TensorFlow, PyTorch)到各個科學計算領域的專業軟體,絕大多數都已原生或優先支援 CUDA。

這種深度的生態整合,為潛在的替代者設置了極高的轉換成本。競爭對手的軟體堆疊,如 AMD 的 ROCm 和 Intel 的 oneAPI,儘管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但在生態成熟度、穩定性、文件完整性及第三方支援方面,仍存在數年的差距。

開發者若要遷移平台,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程式碼重寫與性能調優,這使得CUDA的黏性極強,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而讓這個生態系統更難被超越的,是 NVIDIA 極具侵略性的硬體架構更新策略,大約每一到兩年推出一代全新的、性能大幅躍升的GPU架構。從 Hopper 到 Blackwell,再到已在規劃中的 Rubin 平台,這這種快速迭代的更新節奏構成了其戰略的另一大支柱。

這不僅僅是為了追求技術領先,它更是一種強大的市場控制手段。當整個 AI 產業的發展都圍繞著 NVIDIA 的產品路線圖展開時,它便掌握了定義市場標準與節奏的主導權。

每一個新架構的發布,都伴隨著新版 CUDA 的推出,解鎖了前代硬體無法實現的新功能與更高效率。這迫使整個生態系統——從 AI 研究人員到應用開發商再到雲端服務商——為了保持競爭力,必須不斷地跟進和投資 NVIDIA 的最新技術。

✳️ AI Enterprise + NIMs —— 降低設置門檻,深耕企業客戶

raw-image

自 2023 年 3 月最初推出 DGX Cloud 開始,NVIDIA 逐漸策略性地轉型成為企業部署 AI 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目標建立一套專有的生態系統,主導「AI 作業系統」的設計標準,從而確保長期的基礎設施鎖定和市場領導地位,並維持對強大買家的定價權。

1️⃣ NVIDIA AI Enterprise (NVAIE):統一的軟體層

NVAIE 於 2021 年 8 月首次發布,是 NVIDIA AI 平台的軟體層。它就像是 DGX Cloud 的作業系統 + 軟體工具箱,裡面裝有:

✅ AI 訓練軟體(TensorFlow、PyTorch、Nemo、RAPIDS)

✅ GPU 最佳化工具(CUDA、TensorRT)

✅ 開發介面、模型範本、安全更新

這就像你買了一台筆電,NVAIE 就是那個 Windows 或 macOS 系統,幫你把硬體、軟體、驅動全部整合好,一開機就能開始寫 AI 程式。對企業來說,這等於「AI 變成一種雲端服務(AI-as-a-Service)」。

這套流程不用買硬體、不用架伺服器,一鍵啟動 AI 訓練環境,節省數週部署時間,並且軟體環境一致、不怕版本不合、支援多平台(雲端 / 本地 / 工作站)通用,NVAIE 把所有工具都整合好,並確保穩定性。

而在 DGX Cloud 上訓練完模型,也能搬回公司內部 DGX 機器執行。當企業所有 AI 模型、程式、流程都建立在 NVAIE 生態系上,換用別家 GPU(如 AMD、Intel)就會出現相容性問題。

傳統上,企業用雲端 AI 都要依賴 AWS、Azure、Google Cloud 的環境與工具,但 DGX Cloud 改變了這點 —— NVIDIA 自己掌控軟體、客戶與生態系,雲端業者只扮演提供機櫃與網路的角色,這讓 NVIDIA 在與雲端巨頭的議價中得到更多議價與主導權。

2️⃣ NVIDIA Inference Microservices (NIMs):「隨插即用」的部署層

NIMs 於 2024 年 3 月的 GTC 大會上宣布,並於 2025 年 5 月公布更多細節 —— 透過預先建構的、單元化的微服務,極大地簡化 AI 模型的部署過程,打通工作流程中至關重要的「最後一哩路」。

NIMs 將模型與優化的推論引擎(如 TensorRT-LLM、vLLM 等)打包,並透過標準 API 對外提供服務,就像把 AI 模型和運行程式打包成「小盒子」,這個小盒子就是「微服務」(microservice),每個盒子都能獨立運作,例如:

✅ 一個專門做語音辨識

✅ 一個專門做圖片理解

✅ 一個專門做文字生成

簡單來說,NIMs 就像是一個 AI 模型的 USB 插槽,企業的開發者不需要懂它裡面有多少晶片、什麼演算法,只要「插上去」就能用 AI 功能。當企業的系統使用 NIM API 建構應用時,這些應用就會依賴 NVIDIA 生態系統。

透過 DGX Cloud + NVAIE + NIMs,NVIDIA 極大降低了企業導入 AI 的難度並成功把企業「鎖」在自己的基礎設施裡,同時削弱大型雲端業者(AWS、Azure、GCP)的議價力,以成為「AI 時代的作業系統制定者」為終極目標。

✳️ 基礎設施延伸 —— 搶占市場與稀缺資源,系統級整合加速優化

2024年,NVIDIA 的雄心已不再局限於矽晶片和系統層面,而是延伸至 AI 基礎設施的實體層,它已成為「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合作夥伴」(AIP)的關鍵成員。

該投資聯盟由 NVIDIA、貝萊德(BlackRock)、微軟和 xAI 等巨頭組成,斥資 400 億美元收購了全球領先的資料中心營運商Aligned Data Centers,Aligned 旗下營運著超過 50 個資料中心園區,其客戶涵蓋了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和 Neoclouds。

這項交易不僅是數據中心領域有史以來最大的收購案之一,更標誌著 AI 軍備競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從爭奪算力轉向爭奪承載算力的物理基礎。

隨著 AI 需求及推論市場爆發性增長,數以吉瓦(Gigawatt)計的電力供應,以及能夠大規模部署運算集群的數據中心實體空間,將是下一個稀缺資源,而符合高功率密度和先進散熱要求的數據中心,已成為市場上的稀缺品。

除了鎖定稀缺資源,這項投資對 NVIDIA 有更深的戰略價值:

1️⃣ 加速部署週期

擁有或優先使用數據中心產能,使得NVIDIA及其合作夥伴能夠繞過新建數據中心所需的漫長規劃和建設週期,從而更快地將其最新硬體推向市場,搶佔先機。NVIDIA 的投資確保了這些新數據中心能夠最優化地運行其硬體,而這些建設完畢的 AI 運營物理基礎,則提前鎖定並確保其未來十年的市場主導地位。

2️⃣ 建立技術試驗場

這些被收購的數據中心將成為 NVIDIA 驗證其全堆疊解決方案的真實、大規模試驗場。從GB200 NVL72 機櫃到 800V DC 供電架構,所有新技術都可以在此進行壓力測試和優化,這不僅為其他客戶降低了採用新技術的風險,也加速了整個生態系統的成熟。

3️⃣ 抗衡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

同時,透過自建和自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NVIDIA 在物理層的設計和運營中獲得了重要話語權,不僅降低成本更進一步削弱了 Google、AWS 等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的垂直整合優勢,加強其在雲端運算建設的主導權。

4️⃣ 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這項投資顯著拉大了 NVIDIA 與 AMD 等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AMD 等公司缺乏足夠的資本和市場地位來進行類似的、數百億美元級別的基礎設施投資。這迫使競爭對手繼續停留在元件供應商的角色,而 NVIDIA 則進化為端到端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提供商。

✳️ GB200 NVL72 & 800V DC —— 定義數據中心建設標準,打造實體護城河

AI 運算發展至今,其主要限制已不再僅僅是晶片上的電晶體密度,而是能否為一個機櫃提供足夠的電力,並有效散去其產生的巨大熱量。

面對這種物理極限,NVIDIA 的系統級解決方案 GB200 NVL72 不僅僅是 72 顆GPU的簡單集合,而是一個從設計之初就完全整合的、液冷、機櫃級的系統,這代表了數據中心設計理念的根本性轉變,從以伺服器為單位轉向以機櫃為單位進行整體的熱管理和電力規劃。

與此同時,NVIDIA 透過與 ABB、Eaton、Vertiv、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等電力基礎設施巨頭,以及台達(Delta)、光寶(LITEON)等電源系統組件供應商合作,共同創建 800V DC 的生態系統,實質上是在為下一代 AI 數據中心制定行業標準。這將NVIDIA的角色從一個晶片供應商,提升為未來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關鍵架構師。

相較於傳統的交流(AC)或低壓直流方案,800V DC 能夠顯著減少電力在傳輸和轉換過程中的電阻損耗,使用更少的銅纜,並為未來 AI 工廠所需的百萬瓦(Megawatt)級別的機櫃供電提供更高的效率。

而 NVIDIA 正在巧妙地利用電力和散熱這項物理挑戰,來構建一道超越數位領域的「實體護城河」。一個企業若要部署 NVIDIA 最先進的 GB200 NVL72 系統,就必須投資建設或改造其數據中心,以支援每機櫃超過 120kW 的功率密度和配套的液冷迴路。

這是一項重大的資本支出和設施升級,一旦這套高度專業化的基礎設施建成,它將與 NVIDIA特定的機櫃設計(例如用於電力和冷卻液的盲插式連接器)深度綁定。

數年後,即使有競爭對手(如AMD)推出了一款在紙面性能上快 10% 的GPU,該企業也無法輕易地進行替換,除非競爭對手的產品必須在物理尺寸、電力接口和散熱需求上與 NVIDIA 系統完全兼容,才能成為一個「即插即用」的替代品,考慮到 NVIDIA 正在引領新的行業標準,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極低。

因此,若要更換供應商,企業面臨的將不僅僅是新 GPU 的採購成本,更可能是對其數據中心冷卻和配電系統進行昂貴的重新設計。透過主導 AI 工廠的物理和電氣標準,NVIDIA 創造了一種強大的鎖定效應——這將競爭的維度從單純的晶片性能(TFLOPS)提升至整個數據中心的總體擁有成本(TCO)

輝達透過定義 AI 工廠的物理和電氣標準,成功地將 TCO 的計算方式向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傾斜,創造了一種比軟體鎖定更為堅固的實體壁壘。

🔔 投資免責聲明 🔔

本平台所提供之內容,係基於特定日期的公司資訊、產業趨勢與財務狀況,結合專業分析與個人觀察撰寫,僅供讀者作為一般性參考之用。相關資訊不構成任何形式之證券招攬、投資建議、買賣邀約或盈虧保證。讀者在進行任何投資決策前,應自行評估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投資盈虧須自行承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草食男的美股投資筆記的沙龍
5會員
13內容數
2025/10/17
從物理性質、演算法,到經濟效益,我如何看待量子的電腦的發展與未來,又是否有一天,量子電腦會取代經典電腦運算,成為未來數據中心、AI 模型運算的基礎架構呢?
Thumbnail
2025/10/17
從物理性質、演算法,到經濟效益,我如何看待量子的電腦的發展與未來,又是否有一天,量子電腦會取代經典電腦運算,成為未來數據中心、AI 模型運算的基礎架構呢?
Thumbnail
2025/10/07
今天,我與大家聊聊一間在醫療手術科技領域一枝獨秀的絕對龍頭——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從過去二十年的壟斷時代,如今走向新的競爭時代,管理層如何突破經濟效益限制、創造新局?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看待直覺外科的未來前景與挑戰?
Thumbnail
2025/10/07
今天,我與大家聊聊一間在醫療手術科技領域一枝獨秀的絕對龍頭——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從過去二十年的壟斷時代,如今走向新的競爭時代,管理層如何突破經濟效益限制、創造新局?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看待直覺外科的未來前景與挑戰?
Thumbnail
2025/09/26
昨天跟大家分享當自己對未來有一個機率性的判斷,該怎麼進行投資決策,就可以簡化成數學問題。 那更重要也更困難的問題,就是我到底該怎麼把我對未來趨勢的判斷,轉化成機率性分佈預測呢? 機構使用的方式對於個人過於困難,我如何用我有限的時間跟研究,來判斷未來的趨勢?
Thumbnail
2025/09/26
昨天跟大家分享當自己對未來有一個機率性的判斷,該怎麼進行投資決策,就可以簡化成數學問題。 那更重要也更困難的問題,就是我到底該怎麼把我對未來趨勢的判斷,轉化成機率性分佈預測呢? 機構使用的方式對於個人過於困難,我如何用我有限的時間跟研究,來判斷未來的趨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去歐洲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網路上常說歐洲治安不好,行前說明會時領隊也提醒:「不要背後背包,隨身物要放在前面比較安全!」 但出國玩總是想打扮得美美的啊~而且隨身總得帶些實用小物:雨傘、濕紙巾、小瓶水、萬用藥膏……體積雖小,但零零總總裝起來也不少。我在蝦皮購買了這4樣超實用旅遊好物!減緩我的焦慮感。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開箱 3 套深受 0-6 歲寶寶喜愛的互動式童書,包含 Bizzy Bear 推拉書、小小音樂大師有聲書、Poke A Dot 泡泡書,有效提升寶寶閱讀興趣與親子共讀時光。搭配蝦皮雙 11 購物攻略,教你如何鎖定免運、折價券、高額回饋,並透過蝦皮分潤計畫,將日常購物開銷轉化為穩定育兒基金,聰明消費。
Thumbnail
人活一世,能耐倒在其次。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 從輝達的崛起,看一位創辦人的思維、組織與行動力 在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輝達(NVIDIA)成為最受矚目的科技企業之一,而其創辦人黃仁勳,更是被譽為「AI時代的教父」。他不只是技術高手,更是組織設計的實踐者與戰略
Thumbnail
人活一世,能耐倒在其次。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 從輝達的崛起,看一位創辦人的思維、組織與行動力 在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輝達(NVIDIA)成為最受矚目的科技企業之一,而其創辦人黃仁勳,更是被譽為「AI時代的教父」。他不只是技術高手,更是組織設計的實踐者與戰略
Thumbnail
你知道嗎?就在我們還在討論 Apple Vision Pro、Meta Quest 誰比較酷的時候,Meta 一個轉身,就把重點放回了「你戴的那副眼鏡」上。🌐👓 就在近日,Meta 宣布對法義合資眼鏡巨頭【EssilorLuxottica】(依視路盧森泰卡)投資了 30億歐元!
Thumbnail
你知道嗎?就在我們還在討論 Apple Vision Pro、Meta Quest 誰比較酷的時候,Meta 一個轉身,就把重點放回了「你戴的那副眼鏡」上。🌐👓 就在近日,Meta 宣布對法義合資眼鏡巨頭【EssilorLuxottica】(依視路盧森泰卡)投資了 30億歐元!
Thumbnail
從技術孤注一擲到產業主導者,輝達如何同時駕馭超車、防守與跟隨三大策略? 在這個生成式AI風起雲湧的年代,沒有哪一家科技企業的名字,比輝達(NVIDIA)更像是「趨勢本身」的代名詞。市值突破兆美元、AI GPU全球市佔近九成,CEO黃仁勳走上GTC發表會的那一刻,
Thumbnail
從技術孤注一擲到產業主導者,輝達如何同時駕馭超車、防守與跟隨三大策略? 在這個生成式AI風起雲湧的年代,沒有哪一家科技企業的名字,比輝達(NVIDIA)更像是「趨勢本身」的代名詞。市值突破兆美元、AI GPU全球市佔近九成,CEO黃仁勳走上GTC發表會的那一刻,
Thumbnail
大概新聞重點內容: 輝達表示,第一季財報將包含一筆與H20產品相關的約55億美元費用,預計於5月28 日公布年度首季財報。 白宮對輝達晶片出口管制持續升級,可能導致輝達整體成長放緩。 這份文件便是輝達迄今為止釋出的最強烈訊號。 稍早前,媒體曾透露黃仁勳出席於佛州海湖莊園舉行的晚宴中
Thumbnail
大概新聞重點內容: 輝達表示,第一季財報將包含一筆與H20產品相關的約55億美元費用,預計於5月28 日公布年度首季財報。 白宮對輝達晶片出口管制持續升級,可能導致輝達整體成長放緩。 這份文件便是輝達迄今為止釋出的最強烈訊號。 稍早前,媒體曾透露黃仁勳出席於佛州海湖莊園舉行的晚宴中
Thumbnail
《輝達之道》精彩寫出NVIDIA(輝達)如何從一家專注於繪圖晶片的公司,成長為 AI 運算領域的霸主。從最初專攻遊戲市場,到轉型深耕 AI、資料中心、自駕車與醫療運算,輝達展現了驚人的適應力與創新能力。然而,王者真的無敵嗎? 輝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將決定它是否能維持技術領導地位。 輝達的威
Thumbnail
《輝達之道》精彩寫出NVIDIA(輝達)如何從一家專注於繪圖晶片的公司,成長為 AI 運算領域的霸主。從最初專攻遊戲市場,到轉型深耕 AI、資料中心、自駕車與醫療運算,輝達展現了驚人的適應力與創新能力。然而,王者真的無敵嗎? 輝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將決定它是否能維持技術領導地位。 輝達的威
Thumbnail
輝達作為 AI 晶片市場的領導者,其股價在 2024 年實現驚人的漲幅,並持續受到投資者關注。然而,隨著市場對 AI 智能運算需求的激增,輝達是否能夠持續維持競爭優勢,並符合高估值的市場預期,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本篇文章探討輝達在 AI 市場中的競爭地位、財務前景以及可能的投資風險。
Thumbnail
輝達作為 AI 晶片市場的領導者,其股價在 2024 年實現驚人的漲幅,並持續受到投資者關注。然而,隨著市場對 AI 智能運算需求的激增,輝達是否能夠持續維持競爭優勢,並符合高估值的市場預期,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本篇文章探討輝達在 AI 市場中的競爭地位、財務前景以及可能的投資風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