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發現自己知識系統的缺點
◎這是從「知識覺醒」走向「批判性思維」的第二步。這一步,已經不只是檢查,而是開始「拆解」——也就是從外界植入的系統中,抽離自己的思考。
反省自己所使用系統的優缺點,尤其是缺點。
解說:
一般人,有九成以上,都是活在第一種系統裡。這套系統表面上看起來很穩定,很安全,甚至連父母、老師、社會都一致讚許。
但它最大的問題是:它不是你的系統。
第一種知識系統,並不是為了讓你「思考」而設計,而是為了讓你「服從」而存在。它教你如何考試、如何升學、如何適應體制,卻沒有教你如何看清體制背後的邏輯。
它讓你變得「成功」,但這種成功,是建立在他人的標準上;一旦你停止被外界獎勵,就會立刻感到空虛與焦慮。
這套系統的第二個缺點,是它讓人誤以為:「只要我學得多,我就會變聰明。」
於是人們拼命去吸收知識、背誦資料、蒐集資訊,卻從不問:「這些知識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我能不能創造出自己的理解?」
結果,知識越多,迷惑越深。因為那不是思想的積累,而是資訊的堆疊。
第三個缺點,是它讓人忘記「學習的主體」——也就是自己。
你為了考試而讀書,為了面試而學技能,為了升遷而充電,為了退休而投資;一輩子都在外界設定的框架中運轉。
但你何時問過自己:「我學這些,是為了什麼?」
當學習不再與自我成長有關,而只是為了績效與生存,那個系統,就變成一座看不見的牢籠。
所以,發現自己知識系統的缺點,並不是要否定學校、否定社會,而是要開始分辨:
哪些知識是外界給我的?哪些是我親自驗證、真正理解的?
而我願意為哪一部分負責?
這一步,是自覺的起點。從這裡開始,學習才第一次變成「屬於自己」的事。
(注意:很多人認為自己是理性的系統,其實未必;想想目前自己的弱點,再去想自己是否足夠理智...)

2025.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