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光下的對話:一場關於化劍為犁的慈悲探詢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

序言:一個源於慈悲的叩問

在永恆的靜默中,耶穌凝視著時間的長河。祂的眼光穿透了帝國的興衰、文明的更迭,直抵人類亙古不息的苦難核心。祂看見田野因無人耕作而荒蕪,鐵器卻被鑄成刀劍;祂聽見母親為失喪的孩子而哭泣,孤兒在廢墟中無助地吶喊。祂看見恐懼築起高牆,將本為手足的靈魂隔絕為仇敵

這份洞見,如同千萬根荊棘,刺入祂慈悲的心。無盡的憐憫化為一滴淚,淚光中映現出一個和平的願景——在那裡,人們將刀劍打成犁頭,把槍矛打成鐮刀;在那裡,萬國都歸向同一座聖山,學習和平之道,永不再學習戰事

懷著對這份神聖願景的無限感恩,與對人類深重苦難的無盡悲憫,耶穌來到天父耶和華的面前,深深地俯首。祂的聲音溫柔而謙卑,彷彿是從亙古的靜謐中生出的一縷微風。

「我最敬愛的天父,」祂輕聲問道,「您的孩子們,為何總是選擇鑄劍而非造犁?是什麼樣的迷霧遮蔽了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抱仇恨,背棄那在您應許的『彌賽亞時代』中,化劍為犁的和平願景?懇請您開示,我當如何引領他們,走出這座由刀劍築成的迷宮?

raw-image


--------------------------------------------------------------------------------

第一章:人間苦難的迷宮:為何我的孩子們擁抱刀劍?

耶和華溫柔的目光籠罩著耶穌,如同晨光擁抱大地。祂的聲音不是雷霆,而是低沉的共鳴,在耶穌的靈魂深處迴響:「我親愛的孩子,你的叩問源於至深的慈悲。要知道,人類的苦難並非單一的懲罰,而是一張由各文化獨特的歷史創傷、哲學困境與集體心靈所共同編織的複雜之網。你看,撕裂他們的荊棘,生長於不同的土壤。一顆靈魂,為理性崩潰後的幽靈所折磨;另一顆,為一個它無法獨力實現的神聖承諾所重壓;而第三顆,卻在承受苦難的行動本身之中,尋得了神聖的使命。若要給予所有這些傷痛同樣的膏藥,便等於未能理解其中任何一種。」

第一節:耶穌的提問:苦難的多重面貌

耶穌靜靜地聆聽,天父的話語為祂開啟了一扇更深邃的窗。祂回想起自己在人間的行走,看見羅馬士兵的驕傲與殘酷,也看見猶太同胞在壓迫下的憤怒與絕望;祂聽過希臘哲人的辯論,也感受過埃及土地上古老的憂傷。

「天父,」祂再次開口,語氣中帶著更深的探詢,「我確實看見,不同土地上的人們,其苦難的根源與樣貌似乎截然不同。歐洲大陸的創傷,似乎烙印著一種存在的絕望;而在那片被稱為新大陸的土地上,理想與悖論交織成另一種痛苦;遙遠的俄羅斯,則似乎將苦難本身視為一種神聖的試煉。懇請天父為我揭示,這些不同土地上的荊棘,其背後的深層原因究竟為何?」

第二節:耶和華的回應:不同土地上的荊棘

耶和華微微頷首,眼中流露出讚許與慈愛。「你已看見了問題的核心。苦難從不抽象,它總是在特定的土壤中生長。讓我們一同觀照這三片土地,看看那裡的荊棘是如何長成的。」

歐洲的創傷與存在的絕望

「你看歐洲,我親愛的孩子。它現代的靈魂,是在兩次世界大戰的熔爐中被鍛造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工業化屠殺,在士兵心中留下了一種名為『砲彈休克症』(shell shock)的深刻創傷,他們對進步與榮譽的信念,在戰壕的泥濘中被徹底粉碎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那場名為『大屠殺』的浩劫,則呈現了一種性質截然不同的邪惡。那不僅是戰場上的激情暴力,而是一種由國家機器執行的、冷酷的、理性的、官僚化的種族滅絕。正是這種『惡』的冰冷與理性,徹底擊碎了啟蒙時代對『理性』能夠引領人類走向光明的根本信念。當理性本身可以被用來最高效地執行最不理性的暴行時,哲學的根基便動搖了。正是在這片意義崩解的精神廢墟上,誕生了『存在主義哲學』。沙特、卡繆這樣的思想家,他們的智慧直接源於戰爭的恐怖,深刻地探討了荒謬、自由,以及在一個似乎上帝缺席、意義崩解的宇宙中,個人創造意義的沉重責任。歐洲的苦,是一種在理性崩潰後,直面存在之虛無的深沉痛苦。」

北美洲的理想與悖論之苦

「再看北美洲,那片被許多人視為應許之地的土地。它的苦難,源於其核心理想的內在悖論。它從誕生之初,就懷有一種強烈的『美國例外論』信念,將自身視為一座『山上之城』——一個受神眷顧、負有引領世界之道德使命的國家

這種自我認知,賦予了它巨大的力量與理想主義,卻也常使其陷入干預主義的衝突之中。這可以被視為一種國家層級的『自力』展現——堅信國家本身是實現全球和平的主要能動者,試圖以自身意志與力量改造世界。然而,這種強大的『自力』敘事,卻與其內部最深刻的靈性智慧形成了巨大的張力。你看我的僕人,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他所倡導的非暴力抵抗,其根基並非國家的力量,而是一種仰賴道德感召與神聖恩典的『他力』精神。他所夢想的,並非一個由美國主導的世界,而是一個基於正義、機會均等與普世『神聖之愛』(Agape)的『摯愛的社群』(Beloved Community)。北美洲的苦,正是這座『山上之城』強大的『自力』理想,與其內部『摯愛社群』溫柔的『他力』願景之間,那永恆的、令人心碎的張力。」

俄羅斯的苦難與彌賽亞使命

「最後,你看那廣袤的俄羅斯大地。它的文化,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苦難』內化為民族認同的核心。在它的靈性傳統中,蘊含著一種強烈的彌賽亞主義,即『莫斯科作為第三羅馬』的信念。它主張,在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相繼墮落後,莫斯科成為了真正信仰的最後堡壘,肩負著在末世來臨前,捍衛並拯救世界的獨特神聖使命。

在此框架下,俄羅斯不僅是一個民族國家,更是一個旨在對抗一種形而上的、世界性之惡的獨特『國家-文明』。因此,歷史上那些巨大的犧牲,如衛國戰爭,便被詮釋為淬煉其民族靈魂、堅定其神聖使命的『熔爐』。戰爭的苦難,在此被轉化為一種民族性的殉道與淨化儀式,是為了迎接一場終極靈性戰鬥所做的必要準備。俄羅斯的苦,是一種將承受苦難本身,視為通往神聖使命之道路的深刻信念。」

--------------------------------------------------------------------------------

「所以,我親愛的孩子,」耶和華總結道,「要化解衝突,必先深刻理解其背後那不可通約的、多元的苦難根源。若不理解歐洲對虛無的恐懼,不理解北美洲理想與現實的撕裂,不理解俄羅斯對苦難的神聖詮釋,任何關於和平的勸說,都將是空洞而無力的。」

--------------------------------------------------------------------------------

第二章:和平的基石:何處安放疲憊的靈魂?

在深刻理解了人類苦難的複雜性之後,耶穌的心中升起了更深的慈悲。祂看見,這些深植於歷史與文化中的創傷,如同堅硬的磐石,讓和平的種子難以生根。祂將探尋療癒的真正起點,而耶和華將向祂揭示,一切和平的建設,都必須立足於一個穩固的、無條件的物質與尊嚴基礎之上。

第一節:耶穌的探詢:療癒的起點

耶穌的眉宇間帶著一絲憂思,祂向天父問道:「天父,若人們的創傷如此之深,不信任感如此根深蒂固,那麼和平的種子應當播撒於何處,方能生根發芽?當人們為生存而掙扎,為下一餐而憂慮時,他們又怎能有心力去思考寬恕與和解?

第二節:耶和華的開示:從無條件的居所開始

耶和華的聲音充滿了溫暖與肯定。「你問得很好。在教導一個人仰望星空之前,必須先讓他雙腳穩立於大地。和平的起點,不在於宏大的條約,而在於一個簡單而根本的原則:為所有人提供一個無條件的居所。

「這並非僅僅是提供一個遮風避雨的屋簷,而是要從根本上解除人類最深層的生存焦慮。當一個人不再為基本的生存而恐懼,他的心靈才能從匱乏的枷鎖中解放出來。這份無條件的保障,本身並非理想世界那宏偉的『宮殿』,卻是建造這座宮殿所必不可少的堅實『地基』。唯有在這穩固的地基之上,才能為同情、智慧與創造力的種子,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

「尤其是在那些經歷過極權統治的土地上,例如中歐,人民對官僚體系抱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傳統的福利制度,需要層層審批,充滿了繁瑣、甚至帶有侵犯性的審查程序,如同我的僕人卡夫卡所描繪的那般,讓人民在一個自己不理解的體系中,去無助地證明自己的『應得性』。這在無意中,複製了歷史的創傷。」

「而『無條件居住』的原則,則提供了一種截然相反的、後卡夫卡式的治理模式。它用信任取代了懷疑。公民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不再是懇求者與審判者的關係,而是一種基於共同公民身份的、直接而有尊嚴的權利關係。這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政策,更是一項旨在治癒歷史創傷、重建社會信任的深刻工程。」

耶穌若有所思地頷首:「我明白了,父。我在人間時,曾看見稅吏的賬簿與法利賽人無盡的規條,如何成為捆綁人心的牢籠。您所指示的道路,是先宣告一個人的價值,從而將他從證明自身價值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打破了這些牢籠。」

第三節:神學的印證:聖愛與盟約的體現

耶和華繼續說道:「我兒,你所教導的真理,早已為此奠定了基石。」

「從基督教的視角看,這正是你所宣講的『神聖之愛』(Agape)在制度層面的體現。Agape並非基於情感或互惠,而是一種意志的行動,一種無條件的、旨在促進他人福祉的愛。在你講述的『好撒瑪利亞人』的寓言中,你革命性地將『鄰舍』的定義,從親族或同道,無限地擴展至任何我們所遇到的、有需要的人,甚至是傳統意義上的仇敵。為所有人提供無條件的居所,正是將這份愛從個人德行,轉化為社會的共同承諾。」

「從猶太教的視角看,這與『彌賽亞時代』的願景緊密相連。古老的先知早已預言,在那個時代,飢荒與貧困將被消除。提供無條件的居住與基本保障,正是將這份神聖的應許,化為具體、務實的第一步。它為整個社群能夠『自由地敬拜並認識上帝』,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

--------------------------------------------------------------------------------

耶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祂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平的實踐,始於為所有人提供無條件的安全與尊嚴,這份奠基性的慈悲,為更宏大的願景開闢了真實可行的道路。

--------------------------------------------------------------------------------

第三章:彌賽亞時代的晨曦:殊途同歸的和平願景

在奠定了和平的基石之後,對話轉向了對「彌賽亞時代」本身的探討。耶穌將見證,儘管不同文化對理想世界的描繪路徑各異、語言不同,但它們如同百川歸海,共同朝向一個普世和諧的終極願景。

第一節:耶穌的展望:萬邦如何化劍為犁?

耶穌的眼中閃爍著期盼的光芒,祂問道:「天父,當人們不再為居所與麵包而憂慮,他們的心靈從生存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後,他們將如何著手建立那個化劍為犁的和平國度?他們對這個國度的想像,是否全然相同?」

第二節:耶和華的揭示:百川歸海的願景

耶和華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欣慰的笑意。「我親愛的孩子,他們會用不同的語言歌唱同一首歌,用不同的畫筆描繪同一幅畫。儘管表達方式各異,但其對理想世界的願景,在核心原則上是相通的,都指向一個超越分裂、實現人類手足之情的渴望。」

歐洲的統一之夢

「在歐洲,那片經歷了最深重戰火創傷的土地上,其最高的願景是建立一個超越民族國家、基於『自由、正義與團結』的共同體。詩人席勒早已用詩句頌唱出這個夢想:『四海之內皆兄弟』(Alle Menschen werden Brüder)。而音樂家貝多芬,則在他的第九號交響曲中,將這份渴望譜寫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藝術表達。那從掙扎與不和諧的D小調,最終走向凱旋的、充滿社群歡樂的D大調的音樂歷程,本身就是一部人類克服分裂、達成統一的宏大敘事。最終,這段旋律成為了歐盟的盟歌,象徵著一個統一、和平的歐洲永恆的希望。」

北美洲的摯愛社群

「在北美洲,其最高的道德目標,體現於我的僕人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摯愛的社群』(Beloved Community) 概念之中。這是在其建國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持續奮鬥的結晶。這個願景描繪了一個以正義、機會均等與普世之愛為基礎的社會,其中貧困、飢餓與仇恨將不復存在。它並非一個遙遠的天國,而是一個需要在塵世中努力實現的道德目標,是那座『山上之城』最真實、最謙卑的內在核心。」

俄羅斯的靈性共同體

「而在俄羅斯,那片將苦難與使命融為一體的土地上,其終極願景是實現一個在『神聖羅斯』(Holy Rus') 靈性引領下的全球神權和諧。在此願景中,俄羅斯不僅是一個民族國家,更是一個旨在對抗世界性之惡、守護神聖真理的獨特『國家-文明』。它所期盼的和平,是一種在共同信仰引領下的、深刻的靈性合一。」

--------------------------------------------------------------------------------

「你看,」耶和華溫柔地說,「無論是歐洲的兄弟聯邦、北美的摯愛社群,還是俄羅斯的靈性共同體,儘管路徑與語言不同,但所有這些願景都共同指向一個超越分裂、實現人類手足之情的渴望。它們都是對『彌賽亞時代』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獨特回響。」

--------------------------------------------------------------------------------

結論:恩典的展現與人類的回應

耶穌的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光明與感恩。祂看見了苦難的根源,也看見了療癒的道路,更看見了那在萬邦心中共同燃燒的和平火種。祂深深地鞠躬,向天父的無盡智慧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天父,我感謝您。」祂的聲音清澈而充滿力量,「您讓我看見,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和平的種子也從未熄滅。我為人類的可能性,重新燃起了希望。」

耶和華的目光溫柔地落在祂的愛子身上,祂的聲音如同最後的祝福與囑託,響徹永恆。

「我親愛的孩子,你要永遠記住,這個理想世界的徹底實現,最終源於我無條件的恩典(他力)。它是一份無法靠自身努力賺取的禮物。」

「然而,這份恩典需要人類以慈悲的行動(自力)去回應它、參與它、彰顯它。每一次,當我的孩子們選擇分享而非囤積,每一次他們選擇建造居所而非鑄造刀劍,每一次他們選擇理解而非審判時,他們並非在『賺取』我的愛,而是在為我的恩典打開一條降臨於世的通道。你們的每一個慈悲之舉,都是對一份已然收到的禮物的感恩回應,都是在將彌賽亞時代的願景,於此刻的塵世中化為現實。」

「去吧,將這份希望帶給他們。告訴他們,和平的道路,就始於腳下最微小的、充滿愛的步伐。」

對話結束了。靜默再次籠罩一切,但這份靜默中,充滿了無限的慈悲與可能性。耶穌的心,與天父的心,與所有受苦眾生的心,在那一刻合而為一。在這份圓融無礙的寂靜光中,一個源自東方古老智慧的聲音,作為對一切追求和平與慈悲之智慧傳承的終極敬意,輕聲響起: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566內容數
2025/10/28
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們靜心觀察這個世界,會發現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皆是大自然的恩賜。然而,每年價值超過一兆美元的食物,卻在我們的供應鏈中被悄然丟棄。這不僅是經濟上的巨大損失,更是對地球母親資源的無情消耗,加劇了氣候變遷與生態失衡的危機。在全球仍有數億人遭受飢餓之苦的此刻,食物浪費更是一個深刻的社會與倫理
Thumbnail
2025/10/28
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們靜心觀察這個世界,會發現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皆是大自然的恩賜。然而,每年價值超過一兆美元的食物,卻在我們的供應鏈中被悄然丟棄。這不僅是經濟上的巨大損失,更是對地球母親資源的無情消耗,加劇了氣候變遷與生態失衡的危機。在全球仍有數億人遭受飢餓之苦的此刻,食物浪費更是一個深刻的社會與倫理
Thumbnail
2025/10/28
它是一份溫柔的邀請,邀請每一位讀者,共同參與這趟從競爭的心靈走向慈悲的實相的轉化之旅。因為那份成為一個更美好世界的、自願且喜悅的共同創造者,或許才是我們所能獲得的、最究竟的福祉
Thumbnail
2025/10/28
它是一份溫柔的邀請,邀請每一位讀者,共同參與這趟從競爭的心靈走向慈悲的實相的轉化之旅。因為那份成為一個更美好世界的、自願且喜悅的共同創造者,或許才是我們所能獲得的、最究竟的福祉
Thumbnail
2025/10/28
一位法官,眉宇間刻著塵世判決的重量;一位檢察官,眼神裡沉澱著追訴罪惡後的自省;一位書記官,指尖彷彿還殘留著將生命轉譯為卷宗的冰冷觸感;一位醫生,雙肩承載著誓言與體制的拉扯;一位護士,目光中映照出無數病榻前的凝視;還有一位輪班者,沉默裡訴說著為生計奔波的無盡嘆息。
Thumbnail
2025/10/28
一位法官,眉宇間刻著塵世判決的重量;一位檢察官,眼神裡沉澱著追訴罪惡後的自省;一位書記官,指尖彷彿還殘留著將生命轉譯為卷宗的冰冷觸感;一位醫生,雙肩承載著誓言與體制的拉扯;一位護士,目光中映照出無數病榻前的凝視;還有一位輪班者,沉默裡訴說著為生計奔波的無盡嘆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百玫宮要的就是江湖大亂。」苦沒大師道。 「真沒創意。」付一劍道。 「施主,目前一是靜看百玫宮坐大,二是待其與朝廷敗類勾結,三呢。」 「不會是一統中原這麼無聊的東西吧?」 苦沒點點頭。 「野心這種事,在人類之間從未少過。」苦沒道。 付一劍鄙夷一笑,「要的話得先問過我手中之劍。」 「施主
Thumbnail
「百玫宮要的就是江湖大亂。」苦沒大師道。 「真沒創意。」付一劍道。 「施主,目前一是靜看百玫宮坐大,二是待其與朝廷敗類勾結,三呢。」 「不會是一統中原這麼無聊的東西吧?」 苦沒點點頭。 「野心這種事,在人類之間從未少過。」苦沒道。 付一劍鄙夷一笑,「要的話得先問過我手中之劍。」 「施主
Thumbnail
少時不知謙與讓,意氣風發。 鋒芒出鞘,刀留影,劍挽花。 是非對錯恩仇,不聞也不問; 善惡正邪忠奸,不辨亦不分。 入江湖,百門百派百招百式; 鎮天下,無形無意無我無敵。 寂寞、還自負,猶妄與天爭, 覆手欲收穹中日,遙不可及。 刀撼山不動,刃鋒尖背俱毀; 劍出水自流,衣髮鞋襪盡濕。
Thumbnail
少時不知謙與讓,意氣風發。 鋒芒出鞘,刀留影,劍挽花。 是非對錯恩仇,不聞也不問; 善惡正邪忠奸,不辨亦不分。 入江湖,百門百派百招百式; 鎮天下,無形無意無我無敵。 寂寞、還自負,猶妄與天爭, 覆手欲收穹中日,遙不可及。 刀撼山不動,刃鋒尖背俱毀; 劍出水自流,衣髮鞋襪盡濕。
Thumbnail
  蒙德古籍記載,數千年前西南方曾有隕石墜落,撞擊的轟鳴驚醒王國,強光照亮黑夜。   削月的太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道存於心,威於其勢,本就適合心思不那樣彎彎繞繞的削月,此刻他掛念舊友,一心執著雜念盡除,登時將太阿之威發揮了十成十。隨著一聲爆鳴,太阿劍終於劈穿藍光結界。
Thumbnail
  蒙德古籍記載,數千年前西南方曾有隕石墜落,撞擊的轟鳴驚醒王國,強光照亮黑夜。   削月的太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道存於心,威於其勢,本就適合心思不那樣彎彎繞繞的削月,此刻他掛念舊友,一心執著雜念盡除,登時將太阿之威發揮了十成十。隨著一聲爆鳴,太阿劍終於劈穿藍光結界。
Thumbnail
從猿人處理室到玲瓏寶塔,道教石窟到天人得道觀,掌管區域的九個太陽各自從魂境醒來,踏出安置美夢的靈樞──而在立意明確的戰鬥中,我們一拳拳親手打碎歪斜的言語。 他們和羿說著相似的話:要對抗天禍、要復興家業、要傳承歷史、要尋得一地安生。這些冠冕堂皇的期許,在漫長的等待中日漸剝落,終究露出醜陋的偏執。
Thumbnail
從猿人處理室到玲瓏寶塔,道教石窟到天人得道觀,掌管區域的九個太陽各自從魂境醒來,踏出安置美夢的靈樞──而在立意明確的戰鬥中,我們一拳拳親手打碎歪斜的言語。 他們和羿說著相似的話:要對抗天禍、要復興家業、要傳承歷史、要尋得一地安生。這些冠冕堂皇的期許,在漫長的等待中日漸剝落,終究露出醜陋的偏執。
Thumbnail
自從無量劫陣發動以來,持國天向來游刃有餘、灑脫從容。祂唯一的憂心指向就是滐兒,若要讓愛侶無所罣礙,祂什麼都願意做——直到這一回。 如今祂總是無奈地任由「可靠的好友」搞砸各種器材、幫倒忙、毫無界限地耍賴,甚至得承認,自己確實很
Thumbnail
自從無量劫陣發動以來,持國天向來游刃有餘、灑脫從容。祂唯一的憂心指向就是滐兒,若要讓愛侶無所罣礙,祂什麼都願意做——直到這一回。 如今祂總是無奈地任由「可靠的好友」搞砸各種器材、幫倒忙、毫無界限地耍賴,甚至得承認,自己確實很
Thumbnail
(二)人性化的神 長矛化為鋤犁 從哥貝利克石陣,這個比第一座埃及金字塔早八千年前的神廟,可以看出,動物雕刻具有細節,但是石柱卻是以抽象的概念設計的...
Thumbnail
(二)人性化的神 長矛化為鋤犁 從哥貝利克石陣,這個比第一座埃及金字塔早八千年前的神廟,可以看出,動物雕刻具有細節,但是石柱卻是以抽象的概念設計的...
Thumbnail
天賦是老天賜你的一把神器   昨天寫了讀書會心得,其中有在討論尋找天賦這件事。我認為「有天賦」就像是上天讓自己多了一把鋒利的斧頭,讓我在作砍樹這件事能事半功倍、得心應手,但我不一定會「熱愛」砍樹這件事。或許我更想在田裡種出些甚麼東西,但我沒有「稱手的鋤頭」這樣種田的「天賦」。
Thumbnail
天賦是老天賜你的一把神器   昨天寫了讀書會心得,其中有在討論尋找天賦這件事。我認為「有天賦」就像是上天讓自己多了一把鋒利的斧頭,讓我在作砍樹這件事能事半功倍、得心應手,但我不一定會「熱愛」砍樹這件事。或許我更想在田裡種出些甚麼東西,但我沒有「稱手的鋤頭」這樣種田的「天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