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你其實每天都在默默扮演一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工業工程)人,只是你沒有穿工作服、也沒有拿碼表站在產線旁邊盯著阿伯包便當。別否認,你的生活就是一場大型流程改善計畫,只是你還沒被發現而已。
一早起床:排程大師啟動
鬧鐘響的瞬間,你不是立刻起床,你是在心裡快速排程:「我如果再睡五分鐘,會不會來不及?刷牙要幾分鐘?早餐可以邊走邊吃嗎?捷運是不是又塞人?」
恭喜你,你正在做所謂的「作業排程」(Scheduling)。你這種邊打哈欠邊優化路線、壓縮流程的能力,已經可以投履歷去當IE了,只是HR看到你寫「起床SOP制定專家」可能會懷疑你吃錯藥。
早餐選擇:庫存控制與資源分配
你打開冰箱,看見一顆蛋、半條吐司和一瓶已過期兩天的牛奶。你快速運算出一個選項:「煎蛋吐司+便利商店咖啡」。這不是什麼靈光乍現,這叫做庫存管理與資源最佳化。
你內心的IE工程師大喊:「我們的原物料效期快到了!立刻轉單!早餐流程重組!」而你本人只是還沒刷牙就在那裡煎蛋,邊耍廢邊當供應鏈總監。
通勤地獄:交通路線優化
你出門那一刻,腦中已經模擬出三條路線、兩種交通工具、一個備案(搭Uber雖然貴但可以補眠),還要考慮下雨、車多、地鐵上的人是否有狐臭。
這是什麼?這就是IE界最愛談的「瓶頸管理」與「流程最佳化」。每次捷運卡車門的時候,你都在無聲地進行風險控管。這份痛苦,其實你可以寫進績效報告裡。
上班打開信箱:批次處理與排程再臨
看到信箱裡有48封未讀郵件,你是不是會想:「我先處理老闆的,再來看業務的,然後午餐前回完客戶的,剩下的下午再說。」這就是所謂的批次處理法(Batch Processing)與優先順序排序(Priority Scheduling)。
你的腦袋在瞬間完成一場作業流程的華麗編排,只差沒有一張甘特圖配上PPT音效「噠啦~」讓老闆知道你其實是個會發光的IE小仙子。
午餐選擇困難症:決策分析
你今天要吃什麼?便當?拉麵?還是同事揪團的健康餐?別小看這個問題,這是決策樹分析最純粹的展現。你還要考慮CP值、味道、熱量、排隊時間、同事的眼神壓力。
等你選完一餐,其實你已經在內心跑了一套IE專業中的「多目標決策模型」。只差你沒開Excel畫雷達圖幫自己加權打分數。
下午的會議地獄:人力資源配置與時間成本分析
一場會議進行到第25分鐘,你已經開始思考:「這段話是重複的,這個人沒重點,那個人應該email講就好……」然後開始暗自計算:「這會議一小時,公司虧了五個人*1000元/時=5000元。」
恭喜你,你已經進入了時間成本分析的世界,還偷偷進行了流程浪費辨識(Muda Identification)。你可能不是IE,但你比開會講廢話的那位主管還像IE。
下班後:流程持續改善與Kaizen的極致體驗
你回到家,看到昨天買的收納盒,想著「好,我要把客廳的亂七八糟東西都分類整理!」你開始丟垃圾、分類、貼標籤。
不知不覺你已經啟動了5S活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還進入了所謂的「持續改善(Kaizen)」模式。你以為你在做家事,其實你在做價值流重塑。
結語:你就是生活裡的潛行IE
你不是不懂IE,你只是沒發現你已經在做IE。你每天排程、優化、節省時間、管控成本、提升效率,這一切IE的招數你都用得比學校教的還純熟。
所以,下次別再說IE很無聊,因為你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場精實生產(Lean Life)。只是你沒工讀證,沒關係,你有生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