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系列(5):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 —— 超高速、零延遲、智慧城市全攻略 🌐》
26/100 📌 第 3 周:蜂巢式行動網路演進-小區+頻率重用,提效又不斷線。
26: 4G LTE 🛰 — 全 IP 網路,影片秒開、隨時追劇!
🎯 單元導讀
在 HSPA/HSPA+ 已經把 3G 的速率推到極限之後,用戶對高畫質影音、即時遊戲、行動辦公的需求仍持續攀升。**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於 2009 年起在全球商轉,首度以「全 IP 架構」**提供行動寬頻服務,速率高達數十 Mbps,延遲降到十幾毫秒,影片可以「秒開」、隨時追劇,正式邁入行動寬頻時代。
👉 一句話:4G LTE = 全 IP 行動寬頻,速率飛躍、延遲超低,手機秒開影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4G LTE 的核心概念
• 定義:由 3GPP 制訂的 4G 標準,採用 OFDMA + MIMO 技術,提供高頻譜效率與高速資料傳輸。
• 速率:
o 下行理論峰值:100 Mbps(Release 8)以上;後期 LTE-Advanced 可達 300 Mbps / 1 Gbps。
o 上行理論峰值:50 Mbps 以上。
• 延遲:低至 10–20 ms,比 3G 大幅下降。
• 關鍵特徵:
o 全 IP 架構:語音、數據、訊息全部以 IP 封包傳送(VoLTE)。
o 高頻譜效率:OFDMA 分配子載波;MIMO 提升容量。
o 彈性頻段:1.4 MHz 至 20 MHz 以上多種頻寬可選。
o QoS 保證:適合影音、遊戲、即時通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E-UTRAN 與 EPC 架構
4G LTE 把 3G 的 Node B + RNC 整合為單一 eNodeB,同時引入全新的核心網 EPC(Evolved Packet Core):
• eNodeB(Evolved Node B):
o 負責無線接取、即時排程、封包處理、部分控制功能。
o 不再需要 RNC,直接與核心網對接。
• EPC(Evolved Packet Core):
o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控制面,負責認證、移動管理。
o SGW(Serving Gateway):用戶資料承載中繼。
o 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連接外部網際網路。
📱 UE (4G 手機)
|
v
📡 eNodeB (無線接取+控制)
|
v
🏢 EPC 核心網:
├─ MME (控制)
├─ SGW (承載)
└─ PGW (連網)
|
v
🌐 Internet / IMS / 其他網路
在 LTE 網路中,📱UE(4G 手機) 透過 📡eNodeB 同時完成無線接取與無線資源控制(取代了 3G 的 NodeB+RNC),直接連向 🏢EPC(Evolved Packet Core)。EPC 核心網分成 MME(控制面,負責信令、認證與移動性管理)、SGW(承載面,負責封包轉送與漫遊)、PGW(連網閘道,負責連接 Internet/IMS/企業網)。這樣的扁平化架構縮短了資料與控制路徑,讓 LTE 能夠提供高頻寬、低延遲的全 IP 服務,支援 VoLTE、影音串流與各種數據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技術亮點
• OFDMA(下行) / SC-FDMA(上行):減少干擾,提高頻譜效率。
• MIMO:多天線同時傳輸,提高速率與可靠度。
• Carrier Aggregation(CA):聚合多個頻段,提升速率(LTE-Advanced)。
• VoLTE:原生 IP 語音服務,取代電路交換語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模擬題
1️⃣ 專業題
為什麼 LTE 不再需要 RNC,而改為 eNodeB + EPC 架構?
• 扁平化架構:LTE 採用全 IP 設計,取消了 3G 的 RNC 集中控制層,把原本在 RNC 的無線資源管理、切換控制等功能下放到 eNodeB,減少一層延遲與訊號開銷。
• 高效率傳輸:eNodeB 直接與 EPC(Evolved Packet Core) 通訊,縮短控制與資料路徑,適合高頻寬、低延遲的寬頻業務。
• 自我優化:eNodeB 支援 SON(Self-Organizing Network)與快速調度,能更即時地管理小區資源與手動/自動切換。
• 全 IP 核心:EPC 提供統一的分組核心,語音資料皆走封包化(VoLTE),不需電路交換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應用題
若一個地區 LTE 網速不足,你會檢討哪些層面(頻寬、CA、MIMO、回程網)?
• 頻寬(Bandwidth):確認是否有足夠的 LTE 頻段可用,是否過度擁塞,是否需要重耕 3G/2G 頻譜。
• CA 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是否啟用載波聚合、聚合幾條載波,支援終端比例如何。
• MIMO 配置:檢查 eNodeB 天線配置(2x2、4x4 MIMO),是否與終端匹配,有沒有發揮空間多路增益。
• 回程網(Backhaul):檢查 eNodeB 到 EPC 的傳輸帶寬是否成瓶頸(光纖、微波),尤其高流量時是否飽和。
• 干擾與覆蓋:小區間干擾、邊緣用戶多,必要時調整功率、天線傾角、增加小基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境題
一位用戶反映 VoLTE 通話品質不穩定,你會如何檢查 eNodeB 或 EPC 端的設定?
• eNodeB 端:
– 確認 QoS/QCI 參數是否正確配置(語音通常 QCI=1,需低延遲保證)。
– 檢查 承載建立/釋放 是否頻繁失敗(SRVCC、handover設定)。
– 驗證 無線覆蓋與干擾:RSRP、SINR是否良好,是否過載。
– 確認 IMS 註冊與SIP信令 轉發正常。
• EPC 端(MME/SGW/PGW/IMS):
– 檢查 IMS 核心網呼叫流程、策略控制(PCRF/PCF)是否正確。
– 驗證承載優先權、VoLTE專屬承載是否建立成功。
– 檢查 EPC 至 IMS/外網之間的路由、延遲、丟包狀況。
🔎 總結:從無線端(覆蓋、干擾、承載)到核心端(IMS/PCRF/QoS),逐層排查,才能找出 VoLTE 通話品質不穩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小結與啟示
• 4G LTE 是行動網路真正邁向「全 IP」的里程碑,語音、數據整合在同一平台上。
• eNodeB + EPC 架構取代了 3G 的 Node B + RNC + 核心網,網路更簡單、延遲更低、可擴展性更強。
• OFDMA、MIMO、CA等技術讓 4G 成為高頻寬、低延遲的行動寬頻平台。
👉 一句話總結:4G LTE = 全 IP 行動寬頻,速率飛躍、延遲低、影片秒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