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段投資者主要使用技術分析來判斷趨勢和尋找買賣點。以下是一些最常用且有效的指標:
1.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 MA)
這是最基本的趨勢指標,用於確認趨勢方向並作為支撐/阻力。
- 用途:判斷趨勢: 股價在均線之上為多頭趨勢;在均線之下為空頭趨勢。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短期均線向上穿過長期均線(黃金交叉)視為買入信號;短期均線向下穿過長期均線(死亡交叉)視為賣出信號。
- 常用週期: 波段投資常使用日線或週線圖,搭配短期(如 5MA, 10MA, 20MA)和中期(如 60MA, 100MA, 120MA)均線。
2. 成交量 (Volume)
成交量是確認趨勢強度的關鍵,所謂「價量配合」。
- 用途:確認上漲趨勢: 價格上漲時,成交量也放大,表示趨勢強勁可靠。警示: 價格上漲但成交量萎縮,可能表示上漲動能不足,應警惕反轉。突破確認: 股價突破關鍵壓力位時,必須有明顯放大的成交量來確認突破的有效性。
3. MACD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
MACD 是一種趨勢跟蹤指標,用於衡量動量和趨勢的變化。
- 用途:趨勢確認: MACD 線在零軸之上為多頭,在零軸之下為空頭。背離: 股價創新高但 MACD 沒有同步創新高(頂背離),是潛在的賣出信號;反之(底背離)是潛在的買入信號。交叉: 快線(DIF)與慢線(MACDA)的交叉點,可作為買賣信號。
4. KDJ 或 RSI (相對強弱指標)
這些是擺盪指標,用於判斷市場是否處於超買或超賣狀態,以及尋找短期的反轉機會。
- 用途:超買/超賣: 當 RSI 超過 70 或 KDJ 的 J 值超過 80 時,視為超買區,價格可能回檔;反之(RSI 低於 30 或 KDJ 的 J 值低於 20)為超賣區。尋找轉折點: 在超買/超賣區出現指標線的交叉或轉向,是波段操作者尋找進場/出場點的依據。
🛑 如何設定停損與停利 (風險管理)
嚴格的停損停利紀律是波段投資成功的基石。
1. 停損 (Stop Loss) 的設定原則
停損是為了限制損失,確保您不會因為單一錯誤判斷而遭受重創。
停損方法說明應用情境技術位停損將停損點設在關鍵支撐位之下或重要均線之下。一旦價格跌破這個被視為趨勢轉弱的點位,立即出場。股價突破盤整區間後,可將停損設在盤整區間的上緣或突破前的低點。百分比停損事先決定可以承受的最大虧損百分比(例如 5%、7% 或 10%)。一旦虧損達到此比例,自動出場。適用於對技術位不確定的新手,提供簡單的紀律。時間停損若買入後,股價在預定時間內(例如一週或兩週)沒有出現預期的走勢或動能,即出場。避免資金被沒有活力的股票長期佔用。
💡 紀律提醒: 停損點在進場前就必須設定好,並且絕不向下移動。
2. 停利 (Take Profit) 的設定原則
停利是為了鎖定利潤,避免到手的獲利因為價格反轉而消失。
停利方法說明應用情境技術位停利將停利點設在關鍵阻力位或前波高點附近。適用於區間震盪或預期漲幅有限的市場。趨勢轉弱停利當股價出現明顯的反轉 K 線(如長黑 K),或**跌破短期均線(如 5MA 或 10MA)**時出場。適用於追逐強勁趨勢,目標是賺取整段行情。風險報酬比 (R:R Ratio)進場前計算預期獲利(目標價)與最大虧損(停損價)的比例。例如,設定 $1:2$ 或 $1:3$ 的比例(預期賺 $2$ 塊才願意冒 $1$ 塊的風險)。這是專業交易者最常用的方法,確保長期下來交易有正向的期望值。
總結來說,波段投資是一套有組織的策略,它結合了技術指標來識別機會,並透過嚴格的停損停利來管理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