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Threads 上,一篇貼文能否被回覆、被分享,關鍵往往不在內容,而在品牌的語氣是否「像人」。
當品牌願意卸下行銷包裝、用自然語氣與用戶互動,粉絲會開始「相信它、喜歡它、主動回它」。
群策整合行銷 指出:「Threads 的本質不是廣告,而是對話。」
因此,品牌經營 Threads,最重要的第一步,
就是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人格」。
這篇文章將透過實際策略與案例,
帶你了解品牌如何在人味化的對話中建立信任與黏著度。
群策顧問團隊 將品牌人格化的策略歸納為三個步驟:
語氣設定 → 情緒參與 → 回覆設計。
一、語氣設定:品牌要「有情緒」才有共感
許多品牌在 Threads 上發文太中規中矩,
像新聞稿、像公告,觀眾自然滑過。
群策建議品牌為自己設定三個語氣維度:
- 親近度(正式、輕鬆、可愛)
- 角色定位(像朋友、像專家、像生活夥伴)
- 情緒張力(冷靜、熱情、幽默)
例如:
🍵 生活品牌可以用「像朋友」的語氣:
「今天也努力當個快樂上班族☕️ 你呢?」
💄 美妝品牌則可用「專業中帶溫度」的語氣:
「今天的底妝不聽話?可能是天氣也跟你一樣悶熱😅」
語氣的差異,就是品牌人格的開始。
二、情緒參與:讓品牌「會感覺」而不是「會發文」
人味的關鍵不在內容,而在反應。
品牌若能在 Threads 上對熱門議題、節日、日常話題有反應,
就能建立「品牌有在生活中」的印象。
例如:
- 節日時不是推優惠,而是祝粉絲快樂;
- 熱門話題時發表共感,而非置入;
- 對留言以「人類語氣」回覆,而非制式回覆。
群策建議品牌在 Threads 經營中,
「每天留一則『非行銷貼文』,反而能最貼近粉絲。」
三、回覆設計:互動才是人格化的核心
Threads 的魅力在於互動。
當品牌願意「聊起來」,人格化才會被感受到。
例如:
粉絲留言:「這張圖好可愛!」
品牌可以回:「我們的攝影師也笑了一整天😂」
這種自然反應讓人覺得,背後真有人在經營。
群策的觀察顯示:
「品牌若能維持平均回覆率超過50%,粉絲留存率能提高2.3倍。」
在國際案例中,許多品牌已成功將人格化落實到 Threads:
- Wendy’s(快餐品牌) 用幽默語氣與粉絲互嗆,成為社群傳奇;
- Duolingo(語言學習App) 用「搞怪吉祥物人格」創造爆紅貼文;
- 台灣在地品牌 則以生活化、台式幽默拉近距離。
這些成功的共同點在於:
「他們不只在發內容,而是在『表達自己』。」
群策顧問強調:
品牌人格化不是一個行銷策略,而是一種長期語氣投資。
當品牌被「感受到」,它就不再需要被「廣告看見」。
Threads 讓品牌重新學會「說話」。
當你的人格被喜歡,你的內容才會被傳遞。
群策整合行銷 協助品牌打造專屬人格語氣藍圖,從語氣設計、內容腳本到互動節奏,
讓品牌的每一句話都能更自然、更有溫度。
👉 想讓你的品牌在 Threads 上變得「更像人」嗎?
讓 群策整合行銷 幫你找到品牌的語氣與靈魂,
一起打造粉絲真正想互動的社群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