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 AI 寫作?你最該避免的錯誤、專家的技巧與教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這篇是瓦基的閱讀前哨站〈如何用 AI 寫作?你最該避免的錯誤、專家的技巧與教學〉文章,其實是一篇極具啟發性的「AI 寫作哲學入門指南」,它不只是談工具操作,而是從「人性、思考、對話」層面重新定義 AI 與創作者的關係。以下是整理的精華重點與深度解析:


🧭 一、核心觀念:AI 是學徒,不是打字機

  • 常見誤區:多數人把 AI 當「內容產生器」,下指令→拿結果。
  • 正確心態:AI 是你的「學徒」,需要你教它語氣、情感與思維邏輯。
  • 洞察重點:「訓練 AI 懂人性」,才是讓內容更有溫度的關鍵。

💬 精華句:「關鍵不是你給 AI 什麼指令,而是你怎麼訓練它懂人性。」


🗣️ 二、寫作的本質:寫作就是「說人話」

  • 忘掉寫作,改成聊天思維:像跟朋友講故事般寫作。
  • 避免學術腔與堆疊詞彙,取而代之的是自然流暢、口語化表達。
  • 核心練習法:把文章說給朋友聽,看對方是否理解、有共鳴。

🎯 「寫作的終點不是完成;對話,卻是完成的起點。」


👂 三、責任編輯:找人幫你檢測可讀性

  • 目的:讓內容被現實世界的「讀者」測試。
  • 操作建議
    • 找懂你、願意給真實回饋的人。
    • 把想寫的內容「口頭」講給他聽。
    • 觀察他的反應與提問,作為修改依據。

💬 四、對話式寫作:預測讀者的疑問

  • 好文關鍵:能主動問出讀者的問題。
  • 方法:在文中「策略性安插提問」。
    • 例:「你可能會想,這真的可行嗎?」
  • 效果:創造一對一對話的親密感,提升沉浸感與信任感。

💡 AI 寫作時,也可用這個技巧:請 AI 幫你列出「讀者可能會問的五個問題」,然後逐一回答。


🛠️ 五、修改才是寫作的開始

  • AI 初稿 ≠ 成品,修改才是核心價值。
  • 實戰技巧:大聲朗讀文章,凡是卡頓之處即需調整。
  • 目的:讓文章「聽起來」自然流暢,符合對話節奏。

🔩 六、模組化思維:把寫作拆成可訓練的部分

  • 靈感來源: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
  • 方法:將文章拆成「標題、開頭、內文、結尾」等模組。
  • AI 用法
    • 給明確任務(例如「請用故事開頭法設計三種開場」)。
    • 模組化執行單點任務,再人工整合。

💡 「天才靠靈感,專家靠系統。」AI 寫作就是一種系統化創作。


💭 七、AI 寫作的真正價值:放大思考,而非取代創作

  • AI 幫你處理 80% 的資料與架構
  • 人類專注於最後 20% 的深度與情感
  • 本質轉變:從「生產者」變為「導演、思考者」
  • 最佳應用場景
    • 蘇格拉底式提問(用 AI 訓練你的邏輯)
    • 框架生成、比對觀點、修改潤飾

✨ 「AI 沒辦法取代你的思考,但能放大你的思考。」


🪞 八、哲學結語:AI 是人性的鏡子

  • AI 不會讓作品失去溫度,失溫的是人。
  • AI 反映你對人性、語言與思考的理解。
  • 越懂溝通,你就越能駕馭 AI,讓它成為放大器,而非替代品。

💬 「AI 就像一面鏡子,它反映出的,是我們對人性的理解有多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幸運之星
7會員
499內容數
小說及閲讀筆記
幸運之星的其他內容
2025/11/02
這篇「數位時代」文章主要報導了 亞馬遜(Amazon)自 2025 年 10 月起啟動的史上最大規模裁員案,核心重點如下: 🧭 重點摘要 裁員規模與範圍 裁撤 最多 30,000 名企業員工,約佔企業端總人數的 10%。 全球總員工雖超過 154 萬人,但此次主要影響 白領職(非倉儲端)
2025/11/02
這篇「數位時代」文章主要報導了 亞馬遜(Amazon)自 2025 年 10 月起啟動的史上最大規模裁員案,核心重點如下: 🧭 重點摘要 裁員規模與範圍 裁撤 最多 30,000 名企業員工,約佔企業端總人數的 10%。 全球總員工雖超過 154 萬人,但此次主要影響 白領職(非倉儲端)
2025/11/01
這篇進化村文章主要是在分享《蓋洛威教授的人生財富課》的核心觀點與心得整理,重點整理與摘要: 《蓋洛威教授的人生財富課》核心重點整理 1️⃣ 核心理念:人生財富公式 公式:財富 = 專注 +(自律 × 時間 × 分散投資) 四大參數含義: 專注:發展自己的天賦技能 自律:包括品格
2025/11/01
這篇進化村文章主要是在分享《蓋洛威教授的人生財富課》的核心觀點與心得整理,重點整理與摘要: 《蓋洛威教授的人生財富課》核心重點整理 1️⃣ 核心理念:人生財富公式 公式:財富 = 專注 +(自律 × 時間 × 分散投資) 四大參數含義: 專注:發展自己的天賦技能 自律:包括品格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想開始學塔羅卻不知道要準備哪些工具?這篇整理塔羅新手必備好物清單,從塔羅牌、塔羅布到收納袋與香氛噴霧一次入手。趁蝦皮雙11優惠打造專屬占卜空間,還能加入蝦皮分潤計畫,用分享創造收入。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今天不只要分享蝦皮分潤計畫,也想分享最近到貨的魔法少年賈修扭蛋開箱,還有我的雙11購物清單,漫畫、文具、Switch2、後背包......雙11優惠真的超多,如果有什麼一直想買卻遲遲還沒下手的東西,最適合趁這個購物季趕緊下單!
Thumbnail
近來有人提出「寫作品牌」這個概念,對我而言,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早在許多年以前,真正懂得經營創作的人就已經在實踐,只是做的人不多、懂的人更少。絕大部分的作者仍停留在「作品」與「靈感」的層次,卻沒有意識到,寫作其實也能是一種品牌經營。 如果我們把「寫作品牌」的進程拆開來看,它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Thumbnail
近來有人提出「寫作品牌」這個概念,對我而言,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早在許多年以前,真正懂得經營創作的人就已經在實踐,只是做的人不多、懂的人更少。絕大部分的作者仍停留在「作品」與「靈感」的層次,卻沒有意識到,寫作其實也能是一種品牌經營。 如果我們把「寫作品牌」的進程拆開來看,它可以分成五個階段:
Thumbnail
企劃:用 AI 打造你的專屬旅遊手記 在旅程開始前,AI 就能發揮作用。這一步的重點是從被動紀錄轉向主動創造。
Thumbnail
企劃:用 AI 打造你的專屬旅遊手記 在旅程開始前,AI 就能發揮作用。這一步的重點是從被動紀錄轉向主動創造。
Thumbnail
推薦觀看YouTube頻道「心事有人知」鄧惠文醫師主持的節目:「孩子的作業,是自己寫的嗎?──AI進入教室之後,我們該教孩子什麼?」 影片探討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內化與思考,而非僅追求效率。最終,引導孩子帶著思考與AI共學,培養核心能力是關鍵。
Thumbnail
推薦觀看YouTube頻道「心事有人知」鄧惠文醫師主持的節目:「孩子的作業,是自己寫的嗎?──AI進入教室之後,我們該教孩子什麼?」 影片探討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內化與思考,而非僅追求效率。最終,引導孩子帶著思考與AI共學,培養核心能力是關鍵。
Thumbnail
使用AI來輔助寫作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使用AI來輔助寫作。無論是小說創作、散文抒發,還是商業文案、學術報告,AI都提供了一種快速產出的可能性。然而,許多人在使用AI時常常會遇到一個困擾——AI給出的回應常常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風格與自己的寫作習慣格格不入。這並不是因為AI做得不好,而是我們
Thumbnail
使用AI來輔助寫作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使用AI來輔助寫作。無論是小說創作、散文抒發,還是商業文案、學術報告,AI都提供了一種快速產出的可能性。然而,許多人在使用AI時常常會遇到一個困擾——AI給出的回應常常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風格與自己的寫作習慣格格不入。這並不是因為AI做得不好,而是我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如何利用AI寫出優質的Google評論,並提升個人品牌。文中提供4步驟AI寫評論法,包含設定語氣和角色、提供店家名稱和特色、描述個人體驗、以及補充其他實用資訊。作者也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將評論文章應用於部落格、業配文等,並提供AI相關資源和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如何利用AI寫出優質的Google評論,並提升個人品牌。文中提供4步驟AI寫評論法,包含設定語氣和角色、提供店家名稱和特色、描述個人體驗、以及補充其他實用資訊。作者也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將評論文章應用於部落格、業配文等,並提供AI相關資源和技巧。
Thumbnail
我的第一堂AI繪圖寫作課是一場災難,許多沒有設想到的情形一個接一個冒出來,搞得我焦頭爛額。經過幾堂課以後,我才慢慢掌握訣竅。以下分別就課程規劃、常見地雷及目前使用的練習方法來分享……
Thumbnail
我的第一堂AI繪圖寫作課是一場災難,許多沒有設想到的情形一個接一個冒出來,搞得我焦頭爛額。經過幾堂課以後,我才慢慢掌握訣竅。以下分別就課程規劃、常見地雷及目前使用的練習方法來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