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生佛曰:雖言佛與眾生不二,然一旦將佛人性化,世間便有看不下者。
小善美問曰:世尊,若未來佛之使命在於人性化,這樣的潮流可值得隨之?
釋迦牟尼佛答曰:次生佛法提倡「敬佛如敬人」,是問次生時代誰能證得「最好一個人的法身」。若真能,如是潮流可延而不滅。報生佛曰:原生時代未顯「敬佛如敬人」之說。顏回之徒弟子,雖多篤信仁義,卻未見此心法流通於佛門。
小沙彌問曰:良叔,佛被你人性化,在你的經文中屢見不鮮。你這樣做,可有深意?
阿良叔叔答曰:阿彌陀佛非遠也。祂在身邊,祂在此地。這是佛對眾生的關心,亦是對「親」的究竟詮釋。於是我以想像力為法筆,寫出「佛人性化」的表法。
化生佛曰:若愛生時代仍有阿彌陀佛,亦或化名「南無愛生阿彌陀佛」,那麼——若人自悟真心,何必拘於名號?
次生阿良叔叔評曰:愛生時代之面貌,我等未能見;但我願把阿彌陀佛入願於愛生時代——以緣結緣,以願結願,使佛在人間成為可親之光。阿彌陀佛。
註解:章義核心
本章探討佛的人性化與願的延續。
強調「敬佛如敬人」的次生佛法思想:佛並非高不可攀,而是可親可悟的存在。
阿良叔叔的「想像力為證」,象徵次生法在現代社會的實踐方式——以心、以願、以行動證法。
章中人物功能
法生佛:揭示佛法現象與世人反應,提出「人性化佛」的困惑。
小善美:代讀者發問,提出現代人對佛人性化的疑慮。
釋迦牟尼佛:承上啟下,指出次生佛法可延續且有實踐價值。
報生佛:對比原生時代,指出「敬佛如敬人」的缺失與進步。
小沙彌與阿良叔叔:呈現個體實踐,將佛法融入日常與想像力,示範願的作用。
化生佛:反思愛生時代,提醒人自悟可超名號限制,升華章義。
次生阿良叔叔評:總結並強化「以願結願,佛在人間可親」的主旨。
章在全書地位
本章是《三生佛法論》中次生佛法實踐的中期核心章。
它承接前章「法香入願」,鋪展佛法如何在人心中落地,並為後續章節鋪設「願與法、人與佛」互相結合的論述基礎。
是三生佛法中慈悲與智慧合流的轉折點,標誌次生佛法由理論進入人心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