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的背後|日本便利店引入機器人,由菲律賓員工遠程操控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在馬尼拉金融區的一棟多層辦公樓內,約有 60 名年輕男女正監控並遠程控制著一組 AI 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負責在日本遙遠的便利店裡補充貨架。圖片來源:Telexistence Inc.

在馬尼拉金融區的一棟多層辦公樓內,約有 60 名年輕男女正監控並遠程控制著一組 AI 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負責在日本遙遠的便利店裡補充貨架。圖片來源:Telexistence Inc.

遠程操作技術的興起,使得體力勞動得以實現離岸外包。在全球企業對 AI 相關的 IT 服務和技術職位的持續招聘中,菲律賓正成為穩定的人才供應地。雖然這些菲律賓員工的薪酬低於發達國家的同行,但他們也擔憂自己的工作最終會被自動化取代。

在馬尼拉金融區的一棟多層辦公樓內,約有 60 名年輕男女正監控並遠程控制著一組 AI 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負責在日本遙遠的便利店裡補充貨架。

這批 AI 機器人由總部位於東京的新創公司 Telexistence 設計,並在 NvidiaMicrosoft 平台上運行 。自 2022 年以來,Telexistence 已在日本東京的 FamilyMartLawson 超過 300 家門店的後倉部署了這些機器人。他們還計劃將在 7-Eleven 門店中使用




日本勞動力短缺的替代方案

這些在日本補充貨架的機器人,由馬尼拉的機器人勞動力新創公司 Astro Robotics 員工進行 24/7 全天候遠程監控

Astro Robotics 的創始人 Juan Paolo Villonco 表示,由於日本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且對擴大移民持謹慎態度,Telexistence 的機器人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允許將體力勞動離岸化

日本新創公司 Telexistence。圖片來源:Telexistence Inc.

日本新創公司 Telexistence。圖片來源:Telexistence Inc.

Villonco指出,這不僅降低了公司的成本,也擴大了他們的運營規模:

「在日本很難找到願意做上架工作的人。即使找到,成本也會非常高昂。最低工資相當貴。」

他進一步指出,要找到年輕、精通技術的菲律賓人來操作這些機器人非常容易。據一名員工透露,每位遠程操作員(被稱為「飛行員」)同時監控約 50 台機器人。

科技智庫 Sigla Research Center 的首席研究員 Jose Mari Lanuza 表示,作為全球外包中心的菲律賓,國際公司對自動化和 AI 相關職位的招聘穩定。Lanuza 清楚指出:

「IT 公司正在競相尋找廉價的勞動力。」

這些職位所需的技術技能,比一般與發展中國家相關的內容審核大型語言模型訓練等 AI 工作更高。但這些員工也面臨著熟悉的權衡:他們通常以合約工形式受僱,薪酬低於發達國家的同行。

密西根大學機器人學教授 Lionel Robert 認為,有些這樣的角色,對個人自我價值的損害可能比完全失去工作給自動化或 AI 更甚。Robert 不認為這是設身處地為操作員著想的工作型態,他指出:

「他們現在經歷的,已從工作被機器搶走,變成了監控機器工作的替身。你就像是機器人的備胎。」



4% 的人工干預

這些機器人通常能自主運行,但偶爾(約 4% 的時間)會出錯,例如罐子掉落並滾走。讓 AI 機器人完美地模擬人類抓取動作,包括:剛剛好的摩擦力、手握金屬質感的物品,藉此撿回物品,是目前機器人技術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此時,就需要「飛行員」介入。

當機器人掉落物品時,Astro Robotics 的員工會戴上 虛擬實境(VR)頭戴裝置,使用搖桿來幫助機器人恢復。



隨著菲律賓 IT 服務工作和技術職位因 AI 和自動化而蓬勃發展,Astro Robotics 的遠程操作員正從中受益。

但與此同時,富裕國家中類似崗位卻面臨裁員。菲律賓的科技工作者正在進行遠程操作工業機器人、駕駛自動駕駛汽車、與 AI 協作完成各種任務,或協助構建「AI 代理」(能夠自主行動的電腦程式)。

然而,即使這些工人正在與機器協作,使其變得更優越,他們也可能正在將自己的工作自動化



操作員的薪酬與傷害

全球自動化正在加速,市場研究公司 MarkNtel Advisors 預測,AI 代理市場預計到 2030 年將增長八倍,達到 430 億美元。工業機器人市場預計將幾乎翻倍

Robert 教授指出,自動化與離岸外包的結合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遊戲規則的改變者」(game changer)。原本預計自動化會在本地減少工作崗位,但會提高對高薪技術工人的需求:

「但透過將這些工作離岸外包,在經濟上你(指菲律賓的遠端操作員)就遭受了雙重打擊。」

在美國開發 AI 代理系統,成本從基礎聊天機器人的 1 萬美元到企業級自主系統的 30 萬美元不等。Robert 教授表示,在菲律賓,由於合約工通常不享有醫療保健或退休福利,成本會低得多

在 Astro Robotics,工程學和電腦科學畢業生負責監督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使用 AI 模型來計算每件物品之間的距離,以填充貨架。一名員工透露,每位遠程操作員每個月收入在 250 美元至 315 美元之間(折合新台幣約 $7,748 ~$9,763),與客服中心人員大致相同。

他們的工作是監控機器人性能並準備技術報告。在機器人極少數出錯的情況下,他們戴上 VR 頭戴裝置和使用搖桿,手動控制抓取並將飲料放回貨架上。Robert 教授指出,擔任這類職位的遠程操作員面臨極大的壓力,因為他們必須快速解決錯誤:

「一旦有東西停止運行,你的職責就是讓它(機器人)恢復上線,同時還要祈禱在你處理時沒有其他東西同時出錯。」

該員工表示,一天工作下來他們經常感到頭暈目眩眼睛發花,這是網路暈動症的症狀。這與他們使用頭戴裝置的頻率有關:在八小時輪班中,他們會接管機器人約 50 次,每次解決錯誤需要長達五分鐘

日本工廠內的機械手臂背後都隱藏著菲律賓的人力。圖片來源:Telexistence Inc.

日本工廠內的機械手臂背後都隱藏著菲律賓的人力。圖片來源:Telexistence Inc.

主動為 AI 貢獻數據

透過這些遠程操作員的動作數據,其實正在幫助 Telexistence 訓練完全自主的機器人。根據該公司 6 月份的一份新聞稿,多年來,該公司已經從其人類員工那裡收集了「大量的獨特具身遠程操作數據和技術」。

該公司正在向總部位於舊金山的新創公司 Physical Intelligence 提供這些數據,幫助開發基礎 AI 模型,賦予機器人類人的「物理智能」:執行基本物理任務(如抓取或操縱物體)的能力。Telexistence 稱:

這次合作旨在將這些手動遠程操作任務,轉變為完全自主的操作。

但 Robert 教授卻認為,完全自動化可能永遠無法實現,始終需要一些人來監控自動化系統:

「機器人和 AI 會取代所有人類的工作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類非常有用。未來是機器人—AI-自動化 — 人類的混合型勞動力。」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對約 1,000 家全球雇主進行的調查顯示,他們預計純人類工作的比例將迅速下降,被與機器共同完成或完全由機器完成的工作所取代。其中約 41% 的受訪者還表示,隨著工人技能過時,他們預計會出現裁員。


最大化誰的利潤?

這種混合型未來在菲律賓已經四處可見。除了 IT 服務工作,菲律賓 IT 工程師還在協助構建正在改變全球工作方式的 AI 系統。

一名在一家為亞馬遜、可口可樂等全球公司管理數據的國際公司工作的年輕 AI 工程師表示,他正在幫助構建一個使用內部數據訓練的聊天機器人,目標是加快內部流程

這名員工指出,國際公司正在積極尋找像他這樣接受「菲律賓費率」的 IT 員工。他說:

「這薪水不算太低;仍然很有競爭力。如果你去總部,薪水會更高,但那邊的每月開銷會非常昂貴。」
國際公司正在積極尋找像他這樣接受「菲律賓費率」的 IT 員工。Photo by Myk Miravalles on Unsplash

國際公司正在積極尋找像他這樣接受「菲律賓費率」的 IT 員工。Photo by Myk Miravalles on Unsplash

一位在美國頂級國際諮詢公司從事 IT 服務的工程學畢業生表示,他們協助開發了一個 IT 幫助台代理,大幅減少了他們的工作量

「最近,我們一天只處理大約六個任務。每次被叫去開會,我都害怕被告知不再需要我了。」

他們藉由外包公司受僱,遠程工作,每月薪資為 874 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26,961 元),這比美國全職工作的最低工資低約 30%

代表菲律賓電腦工程師的電腦專業人員工會秘書長 Xian Guevarra 表示,菲律賓人正被用於最大化國際公司的利潤,這些操作員正在構建未來可能取代他們的工具,

「……科技應該是增強他們的工作和效率,而不是被用來最大化海外利潤。」




菲律賓工人之所以渴望為外國公司工作,是因為薪酬優於本地公司。

菲律賓新創公司 Sofi AI 的技術長 Marc Escobar 曾收到來自加州新創公司 Anthropic(Claude 的開發者)的 AI 工程師職位邀請。對方開出每月 1,500 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46,685 元,放在台灣也算高薪的薪水,這對一位剛畢業的 22 歲年輕人算是高薪

但 Escobar 仍拒絕了。

儘管 Sofi AI 的薪水只有 Anthropic 的大約一半,但他的公司堅信要在本地為工程師創造機會。Escobar 說:

「我不能加入外國公司,因為我希望看到我們的在地的努力、我們的公司取得成功。我想證明在菲律賓也能隨著 AI 一起提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42會員
304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5/11/11
這些招聘資訊無疑都顯露出一個迷思:全英授課 = 接軌國際
Thumbnail
2025/11/11
這些招聘資訊無疑都顯露出一個迷思:全英授課 = 接軌國際
Thumbnail
2025/11/07
(AGI)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定義,因為『人類智慧』本身就無窮多樣。
Thumbnail
2025/11/07
(AGI)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定義,因為『人類智慧』本身就無窮多樣。
Thumbnail
2025/11/04
我們的好奇心不是靜態屬性,而是會隨著遇到的經驗、問題與人而變動。
Thumbnail
2025/11/04
我們的好奇心不是靜態屬性,而是會隨著遇到的經驗、問題與人而變動。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