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臘腸狗是一隻很懶惰的狗,主要是因為當我們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他往往會耍賴不走或故意走得很慢,加上他每次一上車就開始狂睡,回到家也開始狂睡,又很喜歡給人抱;但是他實在太重了並不是非常好抱的狗,總之他就是我們口中所謂的懶惰狗,而且由於平常並沒有跟我們一起住,所以對臘腸狗的這種印象一直維持著,不是說因此不喜歡他,而是就是個既定的印象。
讓我開始感到驚訝是這次帶著狗子們進行了將近一週的旅行,而臘腸狗雖然一樣上車就睡,但是其他時間都處於一個精神非常好的狀態,而且爬山什麼的也都很猛,以行進速度來說僅次於我的就是他了,換句話說其實他一點也不懶惰啊!這一點也讓我開始反省一件事:很多時候我們非常討厭旁人的主觀印象,那些印象幾乎可以說是深根蒂固的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個世代,例如:看漫畫、打電動就是比較不好的嗜好,不論是算數或背書比較不行的學生都是「笨」,進出撞球場的是不良少年(老實說是蠻多的但不是全部好嗎),留級的學生就是因為不學好......等等,又或者是孔融讓梨這種小時候不懂事的時候聽到覺得好棒棒,但長大後卻認為是很壓抑很詭異的故事。雖然說不喜歡別人這樣對待我們,但許多時候當發生自身利益上的衝突時,我們大部分的立場卻也都是建立在非常主觀的角度,之後順理成章的忽略了許多因為過於刺眼而被隱藏的部分—也就是批判者自身的不足,如果當教育學生的老師自動把成績差的學生歸類為「某一種類型」,如果當長輩自動把「喜歡看漫畫的小孩」歸類為有著不良嗜好的小孩,也就是說從非常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不斷的「歸類」與「被歸類」的話,簡單來說不就自己都沒問題,錯都在別人的一種思維模式嗎?現在想想是還蠻可怕的一件事......因為物品可以被歸類,但是不論是人類或其他動物,都是因為非常複雜的原因才會有某一種結果,而如果我們沒有去處理那原因,問題大概就永遠不會有解決的一天。
回到臘腸狗身上,我發現之所以會一直認為他是隻懶惰的狗,其實只是因為我並沒有辦法提供他一個可以讓他「盡情發揮」的環境,也就是說如果他每天可以有該有的運動量,其實他並不會一直趴著不動,也不會整天表現出懶洋洋的樣子,當然大概也不會一直很閒的想要跟我們作對(故意不走之類的),另外有的時候想給人抱或許是脊椎不舒服也不是故意懶惰吧?很可惜因為沒辦法把他接來一起住,所以自然也不可能會有人每天給他該有的活動量,這樣的狗如果說一直看起來似乎很懶惰大概也不奇怪,因為有可能他真的每一天都覺得超無趣,可是即便是一直告訴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不能太主觀,無可避免的仍然掉入了主觀的「解釋對方不好的地方」卻避而不談自身尚未盡責之處(不管是有意識到或是沒有意識到)的陷阱。
動物(或者應該說是狗)在意的東西其實不多,大概就是運動(包含與飼主互動)、生活作息正常、飲食......這幾項,不過即便條件如此單純,我也都誤解了他們不少事情,好在最後能夠發現這些事還是蠻好的,畢竟要能夠發現原來自己是有這麼一個「不足」的立場,對人類來說真的是太難。
雖然以前我都一直嘲笑臘腸狗很懶惰、肥滋滋的,不過現在我真的改了,我都跟他說你好勤勞、活動力好強......臘腸狗真的好古錐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