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我國央行總裁楊金龍於2019年10月曾對台灣的利率發表看法,楊總裁認為近年來由於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實施非傳統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造成各國普遍面臨低利率的問題,但就台灣的利率水準來說, 雖然也維持在低檔,但是我國通膨率低且穩定,所以我國的實質利率水準仍屬適中。
楊總裁的談話,談的是經濟學的費雪公式(名目利率=實質利率+通膨率),但我國的名目利率已經連續凍漲13次了(有專家預測會連18凍),近期要期待利率調升,應該是無望了,但加思揚卻對通膨很有感,很多東西都漲價了,而且就降不下來,搭配利率連13凍,略超過1%的名目利率(定存)就被2%的通膨率給吃掉了,而且通膨率是整體的平均值,例如麵包、牛肉麵、飲料等民生消費感覺上漲更多,一杯50元的飲料漲5元, 或許我們覺得多5元還好,但通膨可是10%。因此,在台灣要靠實質利率等定存工具來打敗通膨基本上不可能,連名目利率要打敗通膨都很困難;所以加思揚近幾年的實際感覺,其實是「實質利率」不斷的往下掉,因為我採買的很多民生物資都漲價了,而且幾乎不會回頭跌價。
長期的低名目利率,造成把錢放在銀行定存甚至活存,基本上都是越存越薄,所以加思揚為了創造被動收入也為了打敗通膨,以「5%股利殖利率」及「10年穩定配息」為標準,花了許多時間過濾出150檔台股,並以七個想法陸續買進建立持股、領取股利,目前已持股100檔,持續建置自己的股票樓當中。
貳、投資台股複利的七個想法
想法一:分別持有不同產業的股票,提高股息穩定度與降低市值波動度
不同產業的景氣高高低低、週期循環不同,如果持有許多不同產業的公司,彼此相關程度不高,景氣好的掩護景氣差的,股息高的均衡股息低的,股息的穩定度就增加了。在股價部份也是如此,股價起起伏伏,漲的掩護跌的,整體持股市值的穩定度就會增加,就好比石油價格偏低勢必影響台塑四寶的獲利與股價,但也會有部份產業會因為油價降低而股價上漲或股息增加,彼此制衡的結果就可以提高股息的穩定度與降低持股市值的波動度。
相對的,如果只存金融股,即使買了10家金融股,感覺上風險分散了,但股票之間屬性相似,如果碰到2009年金融海嘯崩盤式下跌,全球金融股都是重災區,將得不償失,像是兆豐金在金融海嘯期間跌幅超過六成(下圖),當時的全家與台灣大就相對抗跌;試想如果只存金融股,在金融海嘯期間的持股總市值縮水六成,就算存股信心超強,恐怕也會吃不下飯,適當的分散持股在不同產業,就算市值縮水四成,應該還處於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想法二:持有過去10年穩定配息的股票,尤其是金融海嘯期間
要存股,就要找穩定配息的股票,台灣是淺碟市場,企業的經營規模與獲利穩定度不若美國,而且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股息配發率又相當高, 獲利不穩定而股息配發率高,股息配發的波動率就比較大。在美國有許多股息長青公司,股息動輒數十年連續增長,股息連續增長除了代表企業的經營規模與獲利逐年增加,但最重要因素在於「股息配發率不高」,例如:一年賺10元,分股東5元,留5元在公司,下一年賺9元,分股東5.5元,又留3.5元在公司研發或延攬人才,這樣子的企業經營與股息發放模式,讓許多美國企業的股息能夠每年穩定的增加(實在是因為股息配發率不高),留在公司的大量資金也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對照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股息配發率偏高,到底是老闆(大股東)佛心來著,還是就算將留資金在公司也難以壯大營運規模,所以乾脆配發給股東,台灣與美國兩個地方的企業經營方式與股息配發理念終究不同,個中緣由就讓讀者自行想像。
要找到長期穩定配息的公司,可以觀察該公司在金融海嘯期間的配息,金融海嘯堪稱3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許多企業因此經營困難倒閉甚至發不出股利,因此除了以「十年穩定配息」為標準在台股找尋存股標的 ,加思揚會特別觀察該股在2009~2011年金融海嘯期間的配息,即可約略知道企業對金融危機的抵抗力與配息的穩定程度。例如:中保(下圖)在金融海嘯期間的配息分別為3.0、3.1與3.3,相當的穩定,之後每年的股息也能穩定的增加,具有存股的優良條件。
想法三:每家投資比重相同(例如:3萬),採定額投資。
確定存股目標之後,接著就要考慮適合的持有價格,加思揚會先在長期走勢圖上面,取十年平均股利值,將該股5%殖利率位階線畫出來,作為持有價格的參考;以宏全為例(下圖),十年平均股利為2.57元,用2.57回推 5%股利殖利率的價位(2.57除以5%,也就是2.57*20=51.4),意謂在51.4元以下持有,5%以上的殖利率是可以期待的,觀察宏全的長期走勢也是如此,只要低於 5%殖利率位階線就是可以考慮持有的價位。
而高價位的股票沒辦法買一張,因此要用零股持有,低股價的股票則可多持有一、兩張,零股買賣通常要掛稍高的價位才容易成交(今年將開放盤中零股交易,更容易買到),買法舉例如下:
第一金股價20元,一張兩萬元,可以買1500股;
可寧衛股價150元,一張15萬元,可以買200股。
最後,無論有多愛多看好某支股票或某家公司,請定額投資,不要單押或重押某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真的哪一天某一家公司遭逢天災人禍,結果倒了,也不用太擔心,這只是投資部位的1/100(如果持有100家股票的話)。
想法四:具有技術領先或寡佔性地位的股票,儘管股息殖利率不高,還是得持有。
加思揚存股篩選標準為5%的股利殖利率,但有些公司股利殖利率只有3%,但仍值得長期持有,原因在於該股票的產業特性可能有技術領先、官股概念或寡佔性地位,市場給予的本益比較高,又或者該公司的營運規模仍在擴張,成為股價與股利雙漲的成長股,例如台積電(下圖)就是股價股利雙漲的成長股代表,而中華電則是官股概念的代表,因此也值得列入存股的目標名單。
長期而言,台積電與中華電信的股價偏高,股利殖利率其實都在5%以下,這就是技術領先或寡佔造成的現象,儘管殖利率較低,還是必須持有及存股,因為這些股票今年不買,明年價格可能更高,會更不敢買,或許股災時再買也可以,但是股災何時來臨,卻沒人說得準,卻白白的浪費了歷年股息與可能的資本利得。
想法五:每年配息所得應該再投入買股票,達到複利的效果。
在存股的過程中,每年五月底開始到九月都可能會有股票除權息,當存股的公司越來越多家,每年率先除權息股票所得的股息,也可買當年度尚未除權息的股票,當年股利所得即有複利的效果,例如:五、六月除息的股票,在七月即可領到股息,領到股息之後,如果八、九月有適合的存股標的,即可將股息再投入存股,讓股息的複利在當年即可發生,就這樣不斷的讓股息再投入,一直持續到退休沒薪水的那天,複利的效果應該很明顯。
台股季配息或半年配的股票仍屬少數,在美國季配息是常態,甚至月配息也所在多有,所以複利的效果更好,儘管複利效果不如美國,但股息持續再投入也才會有複利的奇蹟。愛因斯坦曾說過: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是複利,如果我們懂得複利,就可以賺到錢,而第八奇蹟是我們自己可以把握創造的!
想法六:隨時保有一筆資金,在大跌或崩盤時加碼。
在投資存股之前,應當要有相當的風險意識,股市不是只漲不跌,要預設最糟的狀況,如果股市崩盤,個人急需用錢,被迫在低點賣股,則存股複利的目標就大打折扣了。因此要先預留2~3年的生活費,生活費可以分批定存,需要時分批解約,免得金融海嘯再度來臨,工作不保,需要賣股求現,剛好賣在最低點。如果預計投資100萬存股,加思揚會保留20~30萬的現金定存(非上述生活費),大盤如果跌破十年線或者崩盤就有可以加碼的資金,這時買入股票的股利殖利率可能是之前的2~3倍,也更有可能創造更大的資本利得。
如果可以低利貸款(2%以下),這時也可以貸款加碼持有大跌後殖利率變高的股票,尤其是權值股,甚至買進元大台灣50也可以。
想法七:個股漲幅超過成本價二成,可考慮賣出停利;如果股利大幅減少,也可考慮賣出停損。
加思揚存股目標是每年5%的股利殖利率,如果股價漲幅超過成本價20%以上時,加思揚就會考慮賣出(下圖以勤益控為例),賣出的原因為該股等同提前給了四年以上的股利,同時賣出所得,應同時再買進位階較低的股利穩定股;相對的,如果個股今年發放股利與去年股利相比大幅減少,同時伴隨股價下跌,代表企業營運遭遇逆風,也可考慮賣出持股,小幅虧損賣出也沒關係,當然也有可能該公司只是一時營運欠佳,隔年股息即可恢復往日水準。以下舉例豐藝說明:
加思揚在2016年4月買進豐藝(下圖),當年領取2015年的3元股息,但2016與2017年豐藝的營運衰退,導致2017與2018年領取的股息減少到2.3元與1.8元,股利連二年衰退且衰退幅度達四成,於是加思揚賣出豐藝,避免股利持續減少,但豐藝2018年的營運回春,於是2019年股息又回升到2.63元的水準,想當然爾,股價也從27元的低檔漲回35元左右,當初賣出似乎是錯誤的決定,當然這是結果論,總之,股利減少是否賣出,只能自己分析與決定。
參、結語
綜合以上想法,「分散多元」、「定額投資」、「停利停損」與「持續投入」就是加思揚的存股紀律。
「分散多元」意謂投資產業的分散與多元化,增加股息與市值的穩定度。
「定額投資」意謂每家公司投資權重相同,也代表暴險部位相同,不獨厚或看好某一家公司或產業。
「停利停損」意謂大漲可賣出獲取資本利得(提早領取未來股息),而賣出股利持續減少的公司,則可避免虧損進一步擴大。
「連續投入」意謂每年股息所得再投入,不斷累積持股家數,創造與享受複利帶來的成果。
最後,記得千萬別ALL IN,幫自己留生活費,也留一筆崩盤加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