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姊姊的守護者﹜觀後感

    在我國中的時候買了這本書,看完第一次後就不曾再有翻閱第二次的慾望,只依稀記得這是個很沉重的故事,還附帶了一個使我難以接受的結局。所以這次我選擇觀賞電影,因為我知道它擁有和書中截然不同的結尾,而這樣的安排是身為讀者的我所料想的到的。
    這是部相當具有爭議性的題材,關於法律、關於醫療、關於生命、關於愛。為了救一個孩子,而傷害另一個孩子是可以嗎?如果說姊姊有活下去的權利,那妹妹一定也具有可以決定是否要救姊姊的資格,這個世界上,很多時候即便傷害造成了,但因為是愛,所以我們總選擇視而不見,有時甚至堅持著自己的看法,不認為當事人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斷,就像劇中母親(莎拉)對於凱特(姊姊)動手術的堅持,以及極力否認凱特的生命已走到盡頭的事實。但莎拉錯了嗎?我想並不是的,她沒有錯,所有她為孩子做的只是在那個當下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這樣的選擇可以說是不得以的,但並非是唯一的、毫無選擇的。我想她也是愛每一個孩子的,只是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公平,所以愛也一樣,她沒有辦法將她的愛平均的分配給每一個小孩,凱特生病了,對她來說這就是最危急的,我想若今天生病的人是傑西(弟弟)的話,她一定也會百般呵護、竭盡所能的去給予一切。所以說這是愛,因為愛所有不合理的似乎都合理了,但是這樣的愛導致被愛的人痛苦,搖晃了生命該有的本質-有尊嚴的活著。
    安娜(妹妹)的出生,更是個我覺得荒謬至極的決定,在我這個旁人看來,將孩子當作藥桶,供給另一個孩子的所需,是極為不合理也不公平的,但倘若今日凱特的是我的孩子,我也不敢保證我不會做出相同的決定,只要能幫助凱特活下去,即便只有一絲絲的可能性,我也願意去嘗試,只要她能活下去。為了一個生命而創造出另一個生命,就像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能曾經為他人而活過。劇中有過這麼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飄盪的靈魂,他們在等待著某處相愛的戀人發生性關係,等待出生降臨的那一刻,這句話語中孩子是主動的角色,但反過來,劇中也提及了,父母從未徵得孩子的同意,就使其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孩子能有不同的選擇嗎?我覺得生命真的很奇妙,怎麼解釋都無法得到一個完美的答案,因此我們才需要耗費一生的經歷,尋尋覓覓,找出生命的真諦。
    我認為整個故事中,醫生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他提供給凱特的父母做試管嬰兒這個選項,培育出健康的胚胎,用以提供凱特所需要的養分,醫生在專業領域中所給出的建議,但這個方法卻不是醫療院所公開的醫療訊息,為什麼?因為篩選胚胎具有其爭議,若每個人的出生都經過篩選,只留下好的部分,那麼人類將會失去獨一無二的本質;再者,人類生命的起點究竟該從何時算起呢?若說是從一個小小的胚胎開始,那麼經由篩選所淘汰掉的那些生命難道不具有其最基本的生存權嗎?身為醫師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究竟該不該提供如此具有爭議性的協助呢?還是應該明則保身,不透露出基因工程這個也許可以拯救凱特這條生命的方法?
    法律的範圍又有多廣呢?家務事是否應當呈送法庭接受評判?一個不曾在特定家庭生活過的法官,真的能做出對於這個家庭而言最佳的判決嗎?其實,這部電影所圍繞的各個環節,都帶著我不斷思索著,究竟什麼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就像人家常說的情理法、法理情,若前後相悖應當誰先誰後?
    我想以這篇心得所闡述的先後順序來表達我的看法,最先也最令我動容的是愛,無論是家人的愛、情人的愛,都令我鼻酸不已,而愛是源自於生命,有人、有愛、有生命的即為「人性」,而「情」所在乎的就是合不合乎人情、人性。在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社會,我覺得「理」就是個人各自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事情,盡量不帶情感的做出判斷,最後「法」我認為是應用在情、理不通時的最終手段,是最低限度的規範,正因是最低限制,所以當中必定有其缺漏,使人們能游移,讓事物擁有轉圜的餘地,而我覺得,「倫理」似乎涵蓋了情、理以及法中的空白,具有其約束力,但懲罰多出自於良心。
    寫於大學諮商倫理課程的心得報告。
    #親子 #倫理 #姊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p9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