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1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会终结于老龄化,而是终结于人工智能

    一:中国经济神话
    我们的教材和媒体上总爱宣扬一句话,就是中国创造了许多世界奇迹,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当属经济奇迹,——在几十年内,中国从一穷二白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客观来看,媒体所言不虚。至于依靠什么创造这些奇迹,自然就是中国最富余的资产:四万万人民。按照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劳动力。
    既然人口具有这么大优势,那么其他国家也不需要考虑太多,鼓励生育就对了。人口上去自然经济飞跃。但大家忽略了这之中还包含一个前提:人口是不是优势,要看放在谁手里。
    如果政府不计成本,不考虑民生,人口当牲口,那么人口必然是优势。领导一声令下搞运动,拼经济,人们就前仆后继,那么人口无疑是优势。
    世界的经济本可以发展得更快,只是很多国家往往要考虑超速的代价,但中国没有这种负担。常言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既然一穷二白,又要经济腾飞,自然要赚快钱:挖掘土地储藏,开办污染企业,出卖血汗劳力。这就是俗谓的变卖资源和人口红利。
    所以拼命卖稀土,卖矿产,卖不可再生资源。此外人头多,大把农民工和待业青年,不但耐得住苦力还熬得住寒暑,一来二去血汗工厂便应运而生。加之中国非但不考虑民生的代价,也不考虑环境的代价。因此才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出口大国。
    二:产业链转移?人口老龄化?
    经济腾飞必然连带地租和成本上升,生意终归是一本账,失去成本优势中国的吸引力就会减弱,所以很多企业逐步撤离了这个世界工厂。
    人口红利毕竟不是经济永动机,农民工和青年也会变老,不可能弓腰驼背在工厂养老,而劳动力最需要的就是新鲜血液。无奈寄生在劳动群体上的不劳动人口过多,久而久之劳工们不堪重负,想到自己过得一生窝囊,子孙后辈还要走被盘剥的老路,索性不结婚不生子,一来二去,老龄化也就越发迫近。
    这正是经济学家的担忧,毕竟老龄化是经济最大的杀手。但老龄化并不是中国独有,全世界都存在老龄化的趋势。唯独中国的老龄化尤其引人注意,因为这个经济体十分依赖年轻人。
    不过经济学家还是杞人忧天了,因为中国人历来推崇活到老,累到老。蜡炬成灰泪始干,没有年轻人就给老人做职业培训,再进一步推迟退休年龄,都是可行之法。
    所以我们都被老龄化混淆了视线,在世界经济的趋势中,青年劳动力并不是经济竞赛的核心。人口经济所需要面临的真正危机,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当前经济变革的主轴,正是机器对人类的替代。
    之前说过,生意是一本帐。人口红利的关键,不在于”年轻“,而在于”廉价“。但是人类即便劳作到死,就生产力来说也不可能超越机器。商业永远是变革的动力,人工智能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而是一本经济账。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已经二十来年,却始终将自己的经济维系在基础制造业上,这种模式的隐患就在于十分依赖廉价劳动力,而长期看来 A I 的发展就是降低成本和替代人工的,欠缺技术含量的制造业自然是首当其冲。
    无论基于人道主义还是出于成本考量,世界都必将抛弃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模式。就像工业时代的火车抛弃马车一样。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速度
    在最近几年,人工智能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 A I 战胜了人类围棋冠军,这被认为是 A I 进化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的算法进入了新的境界。
    不过人工智能核心的用途不是用来下棋,它终究是用来取代人力的,大数据会让他们加快成熟。智能工具会从数据计算走上实际操作的舞台,会从下围棋这种计算性的功能逐步推广到人类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替代功能。
    数据的扩充和算法的进步会让人工智能涉足更多领域,诸如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医学,农业,能源,金融,零售,教育,地质研究和交通网络,甚至宗教和历史都会因之改变。
    无人驾驶会取代司机,机器人会取代生产工人,翻译机会取代翻译员,自助商店会取代营业员,智能语音会取代客服。虚拟空间会取代冗余的交通枢纽和贸易特区。
    工业自动化是大势所趋,机器不会劳累,不会罢工,不会跳楼,不会牵涉劳工条款。这会为企业免除更多纠纷和烦恼,正因此富士康才会大规模投产机械人生产线。
    四:旦夕之间
    诚然,世界不会在一夕之间成为智能社会,A I 不会一次性取代所有的人类工种。它们仍存在诸多弊病:欠缺活人的流动性和机动性,且无法被解除劳动合同,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沉没成本。
    但人工智能的进化不是永远停滞的, A I 的弊端会随着智能层级的提升和建立集成机制得到解决。算法的进步会增加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和范围。随着体积,元件和能耗的优化,以及产业的集中,能够被机器取代的工种会越来越多。
    可以断定,给大家准备的时间会比想象的更短。技术变革会越来越快,因为人工智能的算法已经呈现出几何级数的提升。
    观察谷歌 Alpha go 的换代时间,就不难感受到这种变革的速度。若说世界花了100年将工业革命成熟,那么互联网普及只用了不到40年,而人工智能应用成熟的时间只会更短,因为这将是未来最强的经济动力。
    五:梦碎AI
    回到最初的议题,中国的经济神话本质是建立于透支未来和收割人口价值的基础上。中国之所以能输出廉价商品,正在于劳动力的廉价。而制造业也带动了经济链的其他环节,从贸易出口到消费,再到税收和货币发行,再到房地产和基建。
    所以中国对劳动力人口的依赖十分严重,再加之中国连年资本流入,维持着输入型通胀。一旦劳动力优势不在,就会带来资本流出,从而导致外汇减少及本币贬值。
    所以说劳动人口是双重红利,不仅是外汇红利,同时也是消费红利。老龄化会让劳动人口减少,而自动化会让没有技术能力的工人失业,这二者具有同样的意义,都会让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降低,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尤其是不动产价格。
    因此会看到消费降级,生产过剩,人们逛商场少了,结婚生子少了,市场交投不活跃了,资产流动性低了,房产库存增加了……
    曾经的优势此刻反而会成为隐患,失业人口终究要生存,不能像机器人那样断电了事。收入下跌,失业增加还是小问题,毕竟可以印人民币和维稳。要命的是失去人口红利会削弱外汇存底,这就牵涉到一个重要的命门:中国的粮食和能源严重依赖进口。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的优势不仅仅是人口,还有完整的产业链,这是很难被替代的。但不能忽略一点: A I 能取代工人,那么也能重组产业链,未来的产业链必将是基于高度智能化的产业链。
    所以不要轻视自动化技术对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带来的影响,A I 技术正是人口红利的克星,它的冲击最终将大过贸易战,产业外迁和老龄化。
    六:变革之殇
    许多人认为:变革不可怕,只要能紧跟时代脚步。就像工业革命人类也未尝没有适应过来。
    不得不说,这种乐观态度是正确的,但仅限于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家。很多人忽略了工业革命残酷的一面,就是它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对落后文明的奴役和殖民。
    而我们的媒体至今还保持着一个爱好,就是把人口数量作为打气的口号,常年宣扬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精神。吹嘘十四亿人口的体量,认为人多势众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在任何时代来说,技术都是经济的制高点,而这并不依靠人海的堆砌,正如硅谷不是依靠人口红利建立起来。科技的进步需要开放和自由的教育。
    但放开思想势必动摇国本,毕竟十几亿人的队伍,意识形态重于一切。在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来临之时,都是中国加强闭关锁国,加强巩固意识形态之时。
    换句话说,中国的经济仍依赖于出卖血汗,房地产和基建。我们当下看到的是”中国梦“,是”紧抓思想“,从小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
    纵观历史,法拉第发明电力,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弗莱明发明青霉素,希罗启蒙蒸汽机,图灵发明解密机,诺依曼发明计算机,乔布斯建立移动互联网……任何人类历史的大幅跨越,都是基于技术的发现和创造,而从不是基于自己有多少人口红利。
    把人口数量作为说辞本身就是对人类智能的贬损,是与牲口等而视之。人类自身的价值,是作为高级生物的对自然改造的能动性。
    技术进步势必会对依赖人口红利的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就像船舰和枪炮能够打开满清的国门一样,人工智能也会打破贩卖劳动力的经济奇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