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11/2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影集】王冠 一~四季

    王冠是Netflix推出的影集,描述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之後環繞在她、英國皇室、大英帝國之間的各種大事。而第四季會特別引起討論的原因是出現了兩位英國近代的重要角色,一位是對於三十歲以上的人來說比較有印象的重量級人物—黛安娜王妃。而另一位是柴契爾夫人雖然地位也是舉足輕重,但在當年要是沒有特別關注國際局勢的話,可能對她不熟悉。
    柴契爾夫人是很特別的人物,她身為女性,在80年代那個性別意識仍舊保守的時代裡,能夠當上英國首相,並且周旋在世界強權之間,是很不容易的。可惜的是她活躍的年代我還很小,尤其台灣早期沒有甚麼政治類型的國際新聞,所以對她的瞭解真的很少。黛安娜王妃由於她的出身與親和力,加上許許多多的花邊新聞,反而成為媒體追逐的素材,也使得當年黛安娜王妃在台灣的知名度或許比柴契爾夫人還高。而黛安娜王妃當年真的是全球知名的人物,也是許多人憧憬的對象,她在英國人心中是最偉大的英國人第三名,前兩名分別是邱吉爾與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而第三名是甚麼概念呢?她的後面是達爾文、莎士比亞、牛頓、伊莉莎白一世、約翰藍儂,你就知道第三名有多崇高的地位了。
    王冠第四季加入了黛安娜王妃與柴契爾夫人是很有趣的轉折,因為整部影集是以伊莉莎白二世為主軸,而長久以來主要的重點也是以女性王者的角度出發看英國皇室,前三季檯面上的女性幾乎只有女王一個,其他女性成員的故事都是檯面下的家族私事,這季多了兩位女性來與女王做對比,一位同樣是站在女性領導者的角度、另一位是同樣身處一個皇室家族的女性。
    王冠會吸引我的原因,其實我從第一季就很喜歡這部影集,前兩集看完我就已經非常好奇它會怎樣描寫英國皇室這個世界上前幾知名的皇室家族。印象最深的一段台詞是太皇太后在伊莉莎白即位前寫給她的信中最後一段話:「當妳哀悼妳的父親時,妳也要哀悼另一個人,伊莉莎白蒙巴頓;因為她現在被取代成另一個角色,伊莉莎白女王;兩個伊莉莎白永遠會與另一個伊莉莎白有衝突;而事實上,王冠必須贏,永遠要贏。」The crown must win這句話在每一季、每一集都一直迴盪在我的腦中,可以說我完全被這句話圈粉。因為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話,在伊莉莎白之前的長久歷史中,女性一直都是處於被動的、次等的地位,雖然英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很知名的女王,如凱特布蘭琪,呃不是,是伊莉莎白一世,還有維多利亞女王,但整體來說那還是一個由男性主導的世界,女性還是會被要求擔任持家的角色。而在這樣的氛圍下長大的伊莉莎白二世,即位後卻要轉換成完全不一樣的角色,甚至在前兩季很多時候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觀念衝突,而伊莉莎白為了維持皇室傳統做出了許多艱難的抉擇。在劇情推進中,也可以看出英國皇室成員非常步步為營的試圖維持「皇室」這個象徵,很謹慎地在調整皇室在英國政治環境下的地位,因為在現代的民主風氣下,威權象徵成為很多民眾的攻擊對象,而民眾也會對於為什麼要每年花這麼多預算去維持一個只是華麗空殼的象徵感到不滿。皇室為了維持自身的地位以及這個傳統,他們一直非常小心地在維繫與民眾和社會之間的關係,避免任何負面新聞讓民眾覺得反感進而想要廢除皇室。甚至在早期皇室是非常崇高的存在,不容一般民眾親近,但後來伊莉莎白也試圖讓皇室的活動變得比較親民,為的是不要擺出高姿態造成民眾的反感,但這也是一把雙面刃,因為太過親民也會讓民眾覺得既然皇室與一般人沒有甚麼分別,那又何必維持這項傳統?英國皇室就在這樣危險的刀鋒上行走。而這樣戰戰兢兢的處境也讓英國皇室成員非常地受到壓抑,整個皇室就像是壓力鍋,而一直以來每代都一定會出一兩個試圖反抗皇室傳統的成員,像從第一季出現的愛德華八世,就為了追求心愛的女人而決定退位,才會傳位給喬治六世,也就是伊莉莎白的爸爸;而伊莉莎白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也是相當放蕩不羈的個性,在感情問題上也多次與皇室成員有衝突;而到了查爾斯王子更是近代大家都知道的案例,娶了黛安娜王妃,經過風風雨雨後離婚,再娶了長久以來為人所知的情婦;而最近的案例就是哈利王子的退出皇室,不知道影集最終季會不會描寫到這段故事。整部影集很多篇幅都在描述伊莉莎白與英國皇室在面對這些風波時如何度過一次次的危機。
    影集令人欣賞的還有選角,第一代女王是克萊兒芙伊,她飾演了第一、二季的女王,那個時代是伊莉莎白剛即位的時候,還糾結在家庭與王冠之間的衝突,青澀的王者又面臨了大英帝國逐漸分崩離析的過程,她把那種內心的掙扎詮釋得很好。第二代女王的演員是奧莉維亞柯爾曼,這個演員我之前就很喜歡,最早看到她是一部英國的影集「小鎮疑雲」,那是我心中的神作之一,影集中她就已經展現了非常精湛的演技,她的作品很多,而且範圍很廣,她可以演喜劇,也可以演情感深刻的劇情片,2018年還因為電影「真寵」獲得了奧斯卡女主角獎,真的是很強大的演員。而在王冠中,她飾演的伊莉莎白,已經開始對於女王的角色駕輕就熟,也明白了家庭與職責之間的取捨分界,但接下來要面臨的是外人對皇室的觀感,以及隨著家庭成員成長帶來的時代變化,還有柴契爾、黛安娜這兩個特殊女性帶來的挑戰。
    而瑪格麗特公主的選角也是一時之選,第一、二季由凡妮莎寇比飾演,獨特而且非常有魅力的氣質表現了瑪格麗特公主她不甘被皇室傳統束縛的個性。而三、四季改由海倫娜寶漢卡特飾演,從第一、二季凡妮莎寇比刻劃出瑪格麗特公主的形象,當得知由海倫娜寶漢卡特演第二代公主時,我就知道這一定是神選角,她把瑪格麗特公主的熱情奔放,不願受世俗規則拘束,不甘屈居姊姊伊莉莎白之下,另一方面卻也仍舊被迫綁在傳統框架下的形象完全展現出來。
    而第四季增加的柴契爾夫人與黛安娜王妃,分別由吉蓮安德森與艾瑪柯琳飾演。柴契爾夫人這個角色之前有拍過電影「鐵娘子」,由梅莉史翠普飾演。而在王冠裡,吉蓮安德森詮釋了一個不一樣面向的鐵娘子。感覺上電影用比較正向的態度去描述柴契爾夫人,偏重她的堅強、執行經濟改革的果斷、是帶領英國打贏福克蘭群島戰爭的領袖。但是影集版的描寫多了一點內心世界以及家庭生活,而且也比電影多描寫了一些負面角度,像是她強力推行的經濟改革其實對英國基層民眾帶來很大的衝擊,導致失業率上升。而且影集中的柴契爾夫人比較固執、剛愎自用。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第一次在晨間例會面見女王時說的話,女王問她:「妳的內閣裡會有女人嗎?」結果柴契爾說:「我的內閣裡不會有女人,因為女人太情緒化、太容易感情用事。」很有趣的想法,她自己本身不就是個女人嗎?而在影集的描寫中,柴契爾的形象非常的理性,甚至可以說她這個人就是把當時對於男性的刻板印象裝填在一個女性的身體裡。而且從她的言行舉止,也可以感受到她真的是一個「保守派」的領袖,因為即便她已經貴為英國首相,但在唐寧街十號的樓上,在她的家庭裡,她仍舊扮演著傳統妻子的角色,負責煮飯、打理家務,並且認為理所當然,甚至是當她找閣員來家裡開會時,她還要負責張羅點心給閣員吃,但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位很稱職的政治領袖,這種矛盾的衝突感讓我對這個角色很有興趣。
    影集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描述了柴契爾很寵她的兒子這件事情,甚至冷落了她的孿生女兒。而由這個事情延伸描述伊莉莎白對四個子女的態度,伊莉莎白很寵二兒子,雖然她本人不自知,還要被老公調侃之後才意識到這件事情,而再由這件事情延伸到查爾斯這個長子與王位繼承人的心態,由於身分的特殊,導致他從小被各種規範限制,而感覺怎樣作都不對的處境也導致他長久以來渴望得到認同的心態,進而影響了周遭許多的人,甚至是黛安娜。而其實我長久以來都不太喜歡查爾斯王子,他給我的印象總是很畏畏縮縮的樣子,而且缺乏領袖氣質,而查爾斯王子的演員完全展現出這樣的氣質。
    第四季收尾在柴契爾時代的結束,而即將開展的是黛安娜風暴。第四季帶出了黛安娜加入英國皇室的過程,以及她與查爾斯之間的紛擾。其實我對影集中描述的黛安娜早期皇室生活印象沒有這麼深,小時候的印象多半都是她非常親民的形象以及是最受歡迎的王妃,而接下來就是離婚後與英國皇室之間的糾葛,直到最後發生的悲劇,也因為她,讓我第一次知道「狗仔隊」這個名詞,甚至長久以來對八卦記者的反感也源自於此。當時非常多人都知道查爾斯王子有個小三卡蜜拉,而導致黛安娜的婚姻生活很不美滿,但反而在我印象中,那時很少提到黛安娜也有情夫這件事情,在多數情況下黛安娜都被放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這樣的安排也出現在影集中,而讓影集出現了很有趣的轉折,因為感覺上前三季王冠的敘事角度比較偏向英國皇室,在談英國皇室受到的壓抑與鬱悶的心境與限制,整體而言有同情英國皇室的意味。可是到了第四季卻有點精神分裂的感覺,在描述英國皇室事務的時候,維持了前三季的風格,描寫柴契爾與伊莉莎白的衝突時,感覺還是比較偏袒伊莉莎白,但只要事情牽涉到黛安娜王妃,那個描述角度就會讓人覺得全英國皇室都是渾蛋,這真的是很有趣的差異,由此可見黛安娜王妃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使得影集選擇去抨擊英國皇室。
    第五季即將進入我比較熟悉的年代,而令人感興趣的是隨著第四季講到黛安娜王妃所引起的熱潮,喚醒了大家過往的回憶,也造成了很多爭議,甚至逼得英國皇室出面表態說影集是影集,現實是現實,還希望劇組加上影集是虛構故事的警語。回想一到三季的故事,由於年代久遠,在看影集時就會覺得史實應該就是那樣吧,各角色之間的互動應該就是那樣吧。但隨著故事進展到現代,加上黛安娜王妃這個這麼具有爭議性的角色出場,甚至影集幾乎就是在醜化查爾斯王子,逼著英國皇室出面澄清。反而點出了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影集終究是創作;畢竟女王在房間裡和老公說的話我們不會知道,女王跟親王不會自己跑去跟編劇說;又或是女王站在窗邊眺望遠方,你怎麼會知道她在思考甚麼,又是為了甚麼原因流淚。在現實與創作之間的界線,也許不只是編劇,觀眾自己也要懂得如何拿捏。
    王冠有很多經典場面與台詞是我很喜歡的,而整部影集描述的是英國皇室,也是英國的近代史。而在看這部影集的時候也會讓人不斷的思考一件事情,究竟皇室有沒有必要存在?皇室代表的意義是甚麼?它代表的是英國的傳統,還是威權的象徵?我們應該消滅這類威權的象徵,還是保留它,讓它成為一個活歷史?對於英國、大英國協來說,那是具有歷史意義的象徵,所以也許他們的人民會有不同看法。但從一個外人的角度,對我來說,我覺得應該要讓皇室繼續保存。沒錯,它是一個威權象徵,也代表著一個就算毫無貢獻但只要生在對的家庭就擁有尊榮身分的體制。但另一方面,畢竟這樣的體制曾經存在過,保留它,讓後世人們可以實際了解它是怎樣運行的,或許也有其意義,而且他們現在沒有實際權力,只是橡皮圖章,基本上可以說是無害的,至於浪費預算這件事情,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影集中常常看到皇宮地板有老鼠跑過,那是反映了白金漢宮鼠患的事實,就不知道是不是刪減經費到沒辦法根治,還是由於白金漢宮真的太老舊了。不過影集中也不時描述皇室為了節省經費作出的妥協。皇室的存廢,畢竟對英國來說那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君主立憲制」的象徵,也是政治史上一個和平變革政體的例子,而到了現代所謂的「威權象徵」或許也不是真的這麼有意義,畢竟我們都已經知道威權長甚麼樣子,除了特定人士與特定情境也不會有人想走回過去那樣的日子,保留這個象徵也許不會真的這麼負面,反而可以讓我們看著實際的樣貌去思考威權的意義。或許剩下來要考慮的,反而是我們把一個特定家族當觀賞動物的爭議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