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大醫精誠 / 唐. 孫思邈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醫精誠》原文及譯文對照 唐•孫思邈 (精通醫術)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已。
晉代學者張湛說:「經典的醫方難以精通,由來已經很久了。」
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
這是因為疾病有內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狀不同,和內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狀相同的緣故
故五臟六腑之盈虛,因此,五臟六腑是充盈還是虛損,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
血脈營衛之氣是暢通還是阻塞,本來就不是單憑人的耳朵眼睛所能瞭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診脈來瞭解它。
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
但寸關尺三部脈象有浮、沉、弦、緊的不同;腧穴氣血的流通輸注,有高低淺深的差別。
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
肌膚有厚薄、筋骨有強壯柔弱的區分,只有用心精細的人,才可以同他談論這些道理。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豈不殆哉?
如果把極精細、極微妙的醫學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淺的思想去探求它,難道不是很危險嗎?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
如果實證卻用補法治它,虛證卻用瀉法治它;氣血通利的卻還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順暢卻還要去阻塞它;寒證卻給他用寒涼藥,熱證卻給他用溫熱藥。
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
這些治療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癒,我卻看到他更加危重了。

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所以醫方、占卜,是難以精通的技藝。既然不是神仙傳授,憑什麼能懂得那深奧微妙的道理呢?
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
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讀了三年醫方書,就誇口說天下沒有什麼病值得治療;
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沒有現成的方子可以用。
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所以學醫的人一定要廣泛深入地探究醫學原理,專心勤奮不懈怠,不能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就說已經明白了醫學原理。
如果那樣,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誠心救人)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凡是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慾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人類的痛苦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
如果有患病苦來求醫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貴賤貧富,老幼美醜,是仇人還是親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還是一般的朋友,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是愚笨的人還是聰明的人,一律同樣看待,都存有對待最親近的人一樣的想法
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
也不能瞻前顧後,考慮自身的利弊得失,愛惜自己的身家性命。
看到病人的煩惱,就像自己的煩惱一樣,

深心淒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工夫行跡之心,如此可做蒼生大醫,反之則是含靈鉅賊。

內心悲痛,不避忌艱險、晝夜、寒暑、飢渴、疲勞,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不能產生推托和擺架子的想法,像這樣才能稱作百姓的好醫生。與此相反的話,就是人民的大害

自古明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

自古以來,有名的醫生治病,多數都用活物來救治危急的病人,雖然說人們認為畜牲是低賤的,而認為人是高貴的,但說到愛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樣的。

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

損害別個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惡的,何況是人呢!


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殺害畜牲的生命來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麼,離開「生」的道義就更遠了。

我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藥的原因,確實就在這裡!
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其中虻蟲、水蛭這一類藥,市上有已經死了的,就買來用它,不在此例。

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

只是像雞蛋這樣的東西,因為它還處在成形前的狀態,一定遇到緊急情況,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這才是能識見超越尋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
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淒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如果有病人患瘡瘍、瀉痢,污臭不堪入目,別人都不願看的,醫生只能表現出從內心感到難過的同情、憐憫、關心的心情,不能產生一點不快的念頭,這就是我的志向。
(大醫之體)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
一個德藝兼優的醫生的風度,應能使思想純淨,知我內省,目不旁視,看上去很莊重的樣子,氣度寬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
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
診察疾病,專心致志,詳細瞭解病狀脈候,一絲一毫不得有誤。處方用針,不能有差錯。
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
雖然說對疾病應當迅速救治,但更為重要的是臨證不惑亂,並應當周詳仔細,深入思考,不得於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
不能在人命關天的大事上,輕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眾,動作快捷,獵取名譽,這樣做就太不仁德了!

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盼;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linglu)兼陳,看有若無。

還有到了病人家裡,縱使滿目都是華麗的鋪設,也不要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琴瑟簫管之聲充斥耳邊,不能為之分心而有所喜樂,美味佳餚,輪流進獻,吃起來也像沒有味道一樣,各種美酒一併陳設出來,看了就像沒看見一樣。
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
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因為只要有一個人悲痛,滿屋子的人都會不快樂,更何況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沒有離身。如果醫生安心無慮地高興娛樂,傲慢地洋洋自得,這是人神都認為可恥的行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這些大概就是醫生的基本品德吧。
(為醫之法)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
作醫生的準則,應該是慎於言辭,不能隨意跟別人開玩笑,不大聲喧嘩,談說別人的短處,炫耀自己的名聲,誹謗攻擊其他醫生,藉以誇耀自己的功德。
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
偶然治好了一個病人,就昂頭仰面,而有自我讚許的樣子,認為自己天下無雙,這些都是醫生的不可救藥的壞毛病。
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
老子說:「一個人公開地有德於人,人們自然地會報答他;一個人暗中有德於人,鬼神會報答他。一個人公開地作惡於人,人們自然會報復他;一個人暗中作惡於人,鬼神會來害他。」

尋此貳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
探求這兩個方面的行為,陽施有陽報,陰施有陰報,難道是騙人的嗎?

所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所以醫生不能依仗自己的專長一心謀取財物,只要存有救濟別人痛苦的想法,(積下陰德)到陰曹地府之中,自會感到是多福的人了。
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眩功能,諒非忠恕之道。
還有,不能因為別人有錢有地位,就任意給他開珍貴的藥物,讓他難以找到,來炫耀自己的技能,這確實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
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我志在救護幫助世人,所以瑣碎地談論了這些。學醫的人不能因為我說得粗俗而感到恥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6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魚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戒斷反應 , 中醫 : 虛則亢 ! 腎精充足則性慾淡泊 . 就像吸毒者, 戒毒時會很難受, 只要毒素完全排出, 自然就寧靜下來, 越是性衝動 , 其實身體已經虧空. 虛弱了! 如果不信, 自己可以做個實驗 : 意念與行為完全禁慾戒色 ,  快則數天就會發現性慾大幅減少 , 不會有性衝動了!  更有
    佛陀捨棄王位、捨棄金財、剃髮出家修行,因為世間的一切是“苦、空、無常、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外物塵境無法掌控,連自己的身體也無法永恆,所以,海市蜃樓裡沒有真正的快樂,反而會腐蝕人心,越來越依賴物質所帶來的感官娛樂,會讓人迷失而走火入魔。 腎精=抵抗力=腦髓=脊髓= 腎氣= 元氣= 真陽= 陽氣
    常者,永恆淨境 ;  樂者,寂靜涅槃 ; 我者,我即如來 ; 淨者,般若佛法。 知足惜福減少貪慾,感恩利他減少瞋怨,佛法智慧破邪見 , 善行 善念讓心靈光明揚昇 。人性本來就有如來的智慧善性,所以,犯罪的人也明白自己的所做所為是錯的,每當夜晚降臨時,食能知味嗎?寢能安穩嗎? 罪犯無論有沒有被抓去關,
    末法五濁惡世, 當觀悟佛法真理, 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 :  1. 無明: 我們因為"貪瞋痴"而在六道輪迴的夢裡. 2. 因果: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謂之"報應". 3. 三無漏學: 戒. 定. 慧 4. 四念處: 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5. 五力: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淨信力
    腎主骨. 生髓. 腦為髓之海, 齒為骨之餘, 其華在髮 !  所謂: 精髓. 精髓 , 精生髓,  腎精=骨髓=脊髓= 腦髓是連通的 , 男女都一樣, 淫慾時, 臟腑的精華.寶貴的金津玉液匯聚, 附於後腰的命門穴 , 當男女高潮時就把寶貴的腎精給泄出來了 !   房事或手淫後並不會降火氣, 反而 使
    保腎精, 養腎精, 精氣神充足以抵禦外境塵染, 也能安定神志, 不卑不亢, 凡事中庸適度 .  古聖人都要"吾日三省吾身" , 更何況是凡夫的我們 , 更要勇於承認與面對自己的錯誤, 命運才有轉機 , 如果一直深陷惡業漩渦裡, 不肯認錯改過向善, 最終的下場一定慘烈 , 莫道做惡無報, 直到惡貫滿盈
    戒斷反應 , 中醫 : 虛則亢 ! 腎精充足則性慾淡泊 . 就像吸毒者, 戒毒時會很難受, 只要毒素完全排出, 自然就寧靜下來, 越是性衝動 , 其實身體已經虧空. 虛弱了! 如果不信, 自己可以做個實驗 : 意念與行為完全禁慾戒色 ,  快則數天就會發現性慾大幅減少 , 不會有性衝動了!  更有
    佛陀捨棄王位、捨棄金財、剃髮出家修行,因為世間的一切是“苦、空、無常、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外物塵境無法掌控,連自己的身體也無法永恆,所以,海市蜃樓裡沒有真正的快樂,反而會腐蝕人心,越來越依賴物質所帶來的感官娛樂,會讓人迷失而走火入魔。 腎精=抵抗力=腦髓=脊髓= 腎氣= 元氣= 真陽= 陽氣
    常者,永恆淨境 ;  樂者,寂靜涅槃 ; 我者,我即如來 ; 淨者,般若佛法。 知足惜福減少貪慾,感恩利他減少瞋怨,佛法智慧破邪見 , 善行 善念讓心靈光明揚昇 。人性本來就有如來的智慧善性,所以,犯罪的人也明白自己的所做所為是錯的,每當夜晚降臨時,食能知味嗎?寢能安穩嗎? 罪犯無論有沒有被抓去關,
    末法五濁惡世, 當觀悟佛法真理, 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 :  1. 無明: 我們因為"貪瞋痴"而在六道輪迴的夢裡. 2. 因果: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謂之"報應". 3. 三無漏學: 戒. 定. 慧 4. 四念處: 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5. 五力: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淨信力
    腎主骨. 生髓. 腦為髓之海, 齒為骨之餘, 其華在髮 !  所謂: 精髓. 精髓 , 精生髓,  腎精=骨髓=脊髓= 腦髓是連通的 , 男女都一樣, 淫慾時, 臟腑的精華.寶貴的金津玉液匯聚, 附於後腰的命門穴 , 當男女高潮時就把寶貴的腎精給泄出來了 !   房事或手淫後並不會降火氣, 反而 使
    保腎精, 養腎精, 精氣神充足以抵禦外境塵染, 也能安定神志, 不卑不亢, 凡事中庸適度 .  古聖人都要"吾日三省吾身" , 更何況是凡夫的我們 , 更要勇於承認與面對自己的錯誤, 命運才有轉機 , 如果一直深陷惡業漩渦裡, 不肯認錯改過向善, 最終的下場一定慘烈 , 莫道做惡無報, 直到惡貫滿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會說話的是傾聽」這件事,能在社會上對他人實現完整的同理共情,本身就是經由每日對自己的「吾日三省吾身」來辦到,對大庭廣眾而言,孔子是教師之中的至聖先師,但對我而言,卻是醫師與教師的疊加態。 我們確實能透過儒家經典,就能身強體壯。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Thumbnail
    本文為中醫愛好者的心得分享,介紹了中醫師杜李威所寫的《中醫純情派》書籍。文章內容涉及中醫診斷、醫藥知識、中西醫合作、以及中醫治療領域中的優缺點。作者對中醫的思維邏輯和相對客觀的西方醫學檢測都持開放態度,並認為中西合作有助於疾病治療。
    《黃帝內經》醫學論著寫於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年代,與諸子之學相互唱和,對諸子學說多有吸收,並深受其影響。 粗略讀完《黃帝內經》感受到古代先哲對中醫學研究成果真的很偉大!它告訴我們中醫在治病救人中要充分考慮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道德、風俗、信仰以及人的性別、年齡、體適能、性格、
    《傷寒雜病論》經後世整理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傷寒論》貴為四大經典之一,可見其學術地位。 其中張仲景首創的六經辯證,還有許多方劑一直沿用至今,療效甚好。 幾年前第一次接觸《傷寒論》看到張仲景作的序,很是鎮靜心痛,原來他還有這樣的經驗。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
    Thumbnail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診候》中有言:「醫有三品,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何謂醫病、何謂醫人,又何謂醫國?本集的《人生善敗學》邀請到台南市奇美醫學中心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及心臟科醫師廖家德,來分享他如何從一個對未來漠然的大學生,成為對台灣醫學有著巨大貢獻的指標人物。
    Thumbnail
    徐靈胎向張興德道:「尊夫人的貴恙是心陰不足、心陽有餘。左寸細數,左關、左尺均細弱,右寸浮大,右關、右尺均浮弱。左寸細數者,心陽發越之徵。右寸浮大者,心火刑金之象。左三部脈屬血,右三部脈屬氣,血弱則火自浮,陰虧則氣難降⋯⋯」——《七劍八俠》
    Thumbnail
    ◈百病叢生的原因 我們的病是從什麼地方來呢?如《維摩經》所說:「從癡有愛,則我病生。」此即從心理上引起貪、瞋、癡三毒之病,佛為治療三毒之病,所以施設戒、定、慧三學之法。心病康復了,從煩惱心而起的老、病、死的身病,自然也就解脫了。這也是我們之所以稱佛為大藥師、大醫王的原因。 藥師佛以廣大無邊的願力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會說話的是傾聽」這件事,能在社會上對他人實現完整的同理共情,本身就是經由每日對自己的「吾日三省吾身」來辦到,對大庭廣眾而言,孔子是教師之中的至聖先師,但對我而言,卻是醫師與教師的疊加態。 我們確實能透過儒家經典,就能身強體壯。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Thumbnail
    本文為中醫愛好者的心得分享,介紹了中醫師杜李威所寫的《中醫純情派》書籍。文章內容涉及中醫診斷、醫藥知識、中西醫合作、以及中醫治療領域中的優缺點。作者對中醫的思維邏輯和相對客觀的西方醫學檢測都持開放態度,並認為中西合作有助於疾病治療。
    《黃帝內經》醫學論著寫於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年代,與諸子之學相互唱和,對諸子學說多有吸收,並深受其影響。 粗略讀完《黃帝內經》感受到古代先哲對中醫學研究成果真的很偉大!它告訴我們中醫在治病救人中要充分考慮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道德、風俗、信仰以及人的性別、年齡、體適能、性格、
    《傷寒雜病論》經後世整理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傷寒論》貴為四大經典之一,可見其學術地位。 其中張仲景首創的六經辯證,還有許多方劑一直沿用至今,療效甚好。 幾年前第一次接觸《傷寒論》看到張仲景作的序,很是鎮靜心痛,原來他還有這樣的經驗。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
    Thumbnail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診候》中有言:「醫有三品,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何謂醫病、何謂醫人,又何謂醫國?本集的《人生善敗學》邀請到台南市奇美醫學中心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及心臟科醫師廖家德,來分享他如何從一個對未來漠然的大學生,成為對台灣醫學有著巨大貢獻的指標人物。
    Thumbnail
    徐靈胎向張興德道:「尊夫人的貴恙是心陰不足、心陽有餘。左寸細數,左關、左尺均細弱,右寸浮大,右關、右尺均浮弱。左寸細數者,心陽發越之徵。右寸浮大者,心火刑金之象。左三部脈屬血,右三部脈屬氣,血弱則火自浮,陰虧則氣難降⋯⋯」——《七劍八俠》
    Thumbnail
    ◈百病叢生的原因 我們的病是從什麼地方來呢?如《維摩經》所說:「從癡有愛,則我病生。」此即從心理上引起貪、瞋、癡三毒之病,佛為治療三毒之病,所以施設戒、定、慧三學之法。心病康復了,從煩惱心而起的老、病、死的身病,自然也就解脫了。這也是我們之所以稱佛為大藥師、大醫王的原因。 藥師佛以廣大無邊的願力
    Thumbnail
    大慧宗杲禪師: 士大夫學此道,多求速效,宗師未開口時,早將心意識領解了也。及乎緩緩地跟著,一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無討頭處。殊不知閻家老子面前,受鐵棒,吞熱鐵圓者,便是這領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別人。所謂希得返失,務精益麤,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聖嚴法師:  這段話指出有些知識份子傾向於急著得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