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為90後的一輩,就是褚時健口中的浮躁的年輕人,的確是這樣。年輕又有活力,有拼勁是好事,但是卻容易心浮氣躁,容易急,不管是做什麽。做為一名醫生,我的確很希望所有來找我看病的病人,都能盡快或者更快的好起來,所以有些時候可能下的藥,用的治療方式會比較猛,也完全沒有考慮病人的身體是否能夠承受的了,會不會出現無極則反的現象,這個也是現代醫學界常見的問題,不顧病人身體,眼中只有病,沒有病人。我曾經看過一個笑話,大致的內容就是有一個駝背很嚴重的婦人去找醫生看病,醫生看到這麽嚴重的病人,但是卻打包票說一定能治好,結果就用了很猛的方式治好了這個婦人,然而這個婦人卻死了,婦人家屬藥控告這個醫生,然而這個醫生卻說我治好了這個婦人的駝背,但是沒說不會治死人啊,而且她的死跟我無關。所以,不管是做為一名醫生,科研工作者,或者做什麽都好,務必務實,腳踏實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

年輕人真的自己要沉的住氣
秋山利輝先生所著的《匠人精神》。其實這本書,我聽過兩次,第一次是好幾年前,我的一個日本同學介紹我的,當時候我覺得跟學醫沒什麽關系,就只是聽過而不去看;第二次是四屆同有班劉老師的引橋課程提及的,我就決定去閱讀看看了。書中最值得被推薦的就是“匠人精神”,告誡我們做事時要付出時間、心血、精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積極的反饋。要時刻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對待工作,要不辭辛苦,不懼困難的去完成。 讀完這本書,這些道理雖然從古到今探討從未間斷。但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腦海中也不乏多了幾分清晰的行動目標。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會時刻告誡自己要註重細節、註重專註。要追求匠心、匠人的精神。更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努力積累自己的實力,努力磨礪自己的品行。學醫的我們也要不忘初心,更要一門深入,因為找上門的患者都是因為信任我們,如果自己是半桶水的水平,不僅辜負了患者的信任,也會讓患者認為這就是現代醫者的水平。讀到這裏,得來一次自省,最近雜事眾多,甚至有點對學習提不起勁了,還好恰逢此刻讀了這一本書,才不至於迷失自己,所以我有時候覺得讀的每本書都有因緣。
年輕是優勢也是最浮躁的時候,我們必須常常沈澱自己得到的,和失去的,總結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再把自己總結的經驗用在生活和工作上,相信不管困難挫折再多,也終有成功的一天。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了,做爲年輕人的一份子,芷汐深知年輕人不能太浮躁,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人就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路。和大家共勉之,希望我們都能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