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還是就《幻愛》這本書寫的讀後感,不是什麼有深度的分析,只是對書中角色經歷的感慨。我不是文學人,不懂得如何在寫作或故事架構上分析這本書,不過在我看來,能讓讀者有共感的故事都是精彩的。
書中葉嵐小時後跟著母親四處漂泊,雖說小時候母親為其在廟裡祈福,希望她能健康長大,將來會學有所成。那時候母親送給她的除了那條手繩,還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對擁有一個家的期許。可後來母親或許是因為不堪生活的重負,又或許是如葉嵐說的,她不夠虔誠,母親還是把一個又一個的男人帶回家。甚至後來,那些男人在葉嵐身上肆意索取,她在母親身上卻也得不到救贖,得不到保護。
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這一句話我們恐怕都不會陌生,葉嵐太渴望有個家,最終卻求而不得。後來連母親都狠心唾棄她,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卻沒得這個世界的善意。她看穿了,所有的渴望,都是虛無。在命運面前,與其在未知結局的情況下漫無目的地奮鬥,倒不如認命,找一條最輕鬆的道路。人們看她可能覺得她自甘墮落,可她只不過是試者生存,順便看看是否能找到一個家。
不知在那個男人那裡可以找到一個家?
如若葉嵐在受傷時曾有人真心向她伸出手,有人把那個小小的葉嵐擁入懷,就像一個女孩子在外面受了傷總能躲回家,痛哭一埸。一個家,一個避風港,有著可以修補破碎的神奇力量。可對於有些人來說,如若沒有一個安身之處可容她痛哭一埸,沒有一個可以讓她安心脫下面具的地方,站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你或許也只會慌張彷徨地思索著:
「何處為家?何處是安息之所?」
孤獨的靈魂無處安身,不安的心無人疼惜,在彷徨中到底誰能成為她的救命稻草呢?棒著破碎的心,在大雨中只能自己撐著傘,在街上走著,哭了也沒有分得清那是雨水還是淚水,就這樣無人心疼她的走回那個空空洞洞的家。家到底在那裡,或許在那一次祈福後就再也沒有家了,遇見呀樂後,兩個破碎的心靈又是否能組成一個可以擁抱不幸的家呢?
只但願,這樣的女孩最終能安身於一個能讓她哭能讓她笑,有理由讓她期盼著未來,有人等著她歸來的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