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蕨入門課 3 關於側芽與孢子苗照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入鹿坑到現在 大多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 或許是環境 或許是幸運 照顧過的鹿角蕨 蒙上帝恩招的不多 卻是也讓我吃了些苦頭 所以硬是又多繳了一次學費 只不過 到最後 還是去了上帝的身邊 同樣的植株 養掛了一次 又買一次 實在是因為太喜歡個體的表現 只不過 真的是大魔王啊
歸去的波哥
購買側芽的關鍵點很多 整體大小 營養葉是否已經長出 芽點狀態 最好是孢子葉 也能長出一兩支 取下時根系保留的多寡 如果能滿足上述條件 基本上只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 就看養殖人的功力了 通常剛取下的側芽 非常非常的不建議剛入門的朋友購買如果有足夠的預算 請先考慮購買亞成株 或是營養葉直徑超過十公分的植株 存活率高也穩定 剛取下的側芽會因為照顧者不熟悉如何養護而造成死亡 這樣的情況十分常見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交易板上 都會標註 新手慎入 的原因
上面的照片 是入手大約兩週的爪哇 剛收到時 有一大一小的孢子葉和一對已經老化的營養葉 大的孢子葉收到當時已經有點軟化的狀況 但也沒多想 畢竟在盒子裡悶了三天或許是熱造成的 於是簡單地給了點水 就掛上通風涼爽處觀察 接著第一週過去 狀況沒有明顯改善 期間三天給一次水 第二週孢子葉明顯變薄了 原本的厚實感完全消失 芽點也完全沒有回覆的起色 小孢子葉 完全沒有長大 後來大的孢子葉就掉了下來 基部也黑黃掉 這就表示 已經沒救了
觀察期間也聯絡了販售者 向他說明整個情況 也拍了照片傳過去 兩邊討論後 賣家決定再補顆側芽給我 我當下很驚喜 遇到了一位好賣家 這兩個禮拜間 都很熱心 專心的聽我描述問題 也給了我不少補救建議 他也說 側芽對於不同生長環境 還是需要有適應期 適應不了 就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但也不是每一次都救不回 不過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隔空抓藥式的討論 其實幫助不大 還是得要因時適地的改善 養活的成功率才會高
至於孢子苗 狀況也差不多等同於側芽 不同的是 是把孢子養殖在培養土裡生長出來的是一個從零到有的過程 時間也會拉長許多 期間的過程是有趣的 看他冒芽 發根 成長 直到可以從培養土裡分植到水苔上 成就感會大於側芽養殖 這樣的培育方式 養出的鹿角蕨 多是穩根的 雖然是穩根 卻也還是要養根的 根健康了 營養葉與孢子葉才能穩定快速的成長
爪哇峇里 側芽
以上簡單的分享 希望能對想要購買鹿角蕨的朋友一些小小的幫助 祝大家養鹿愉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菇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點跳 這次要說的是如何上板 不過 照片沒有很齊全 對於這點 先說聲抱歉  風化木 螺絲 螺絲起子 電動起子 木板 水苔(介質)椰子纖維 樹皮塊 顆粒緩效肥或是液態肥 魚線  鐵線 還有主角 鹿角蕨 對了 在確定製作之前 可以先將水苔先用水桶浸泡一晚 浸泡同時 可以加入液態肥 讓水苔吸水膨脹時 同時
其實一直不知道該怎麼下題 說入門課 感覺也很怪 因為菇爸我養鹿的經驗也才三年多 雖然打過怪 非洲猴腦鹿角蕨 實在是太有個性的鹿 入手兩次 兩次他都跟我說再見 連衣袖都沒揮一下 我倒是傷心了一陣子 掉了幾滴淚 這題外話 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今天就簡單分享 新手入門該知道的一些事情吧 回想三年前 可是繳了
連續的大雨日常 接連下來 也有個把月了 之後則是斷斷續續的午後雷陣雨 又快又急的雷陣雨 有幾次還像刮颱風般的可怕 偶爾上山運動 看見原本乾涸多年的溪谷 山壁上的小瀑布 再次的因雨水而濕潤 會想到小時候 回到山上老家 雨後 一定會跑到溪裡抓小魚小蝦 當然 長輩都會說 慢點去 等溪水退去後 再去也不遲 
一早起床就聽到窗外的雨聲 氣溫大約是26度 是植物喜歡的舒適天氣 不過時不時露臉的大太陽 真會讓人措手不及 尤其是給水或是剛淋完雨的植物 很怕這樣的溫差 如果沒做好防曬措施 就會曬傷 或是傷害到根部 不過一開始養殖鹿角蕨時 其實還是繳了些學費 網路上是有些分享文章 但真的就僅次於分享 實際的養殖經驗
7/30號 下午兩點 到衛生所 做了報到 跟著排隊 量體溫 血壓 接著護理人員便引導預備接種疫苗的民眾到椅子上就坐 等了大約三分鐘左右 醫生來做打針前的最後問診 好確認每個人在打針前的健康狀態 接著 便由護理人員接手 準備打針 1415 注射疫苗 在現場觀察15分鐘後(醫師要求) 1435 離開衛生
天是不是快兩個月了 口罩生活 沒仔細去記 因為我是個不太看新聞的人 但會特別注意天氣倒是真的 所以都會特別注意氣候新聞 防疫生活到現在 疫情趨向穩定 每天發生的案例 也幾乎都是回朔已知接觸案例後發生的 加油再加油 再過不久一定能回到可以不用戴口罩呼吸的生活方式 不過 不過 病毒無法被完全消滅掉 未來
有點跳 這次要說的是如何上板 不過 照片沒有很齊全 對於這點 先說聲抱歉  風化木 螺絲 螺絲起子 電動起子 木板 水苔(介質)椰子纖維 樹皮塊 顆粒緩效肥或是液態肥 魚線  鐵線 還有主角 鹿角蕨 對了 在確定製作之前 可以先將水苔先用水桶浸泡一晚 浸泡同時 可以加入液態肥 讓水苔吸水膨脹時 同時
其實一直不知道該怎麼下題 說入門課 感覺也很怪 因為菇爸我養鹿的經驗也才三年多 雖然打過怪 非洲猴腦鹿角蕨 實在是太有個性的鹿 入手兩次 兩次他都跟我說再見 連衣袖都沒揮一下 我倒是傷心了一陣子 掉了幾滴淚 這題外話 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今天就簡單分享 新手入門該知道的一些事情吧 回想三年前 可是繳了
連續的大雨日常 接連下來 也有個把月了 之後則是斷斷續續的午後雷陣雨 又快又急的雷陣雨 有幾次還像刮颱風般的可怕 偶爾上山運動 看見原本乾涸多年的溪谷 山壁上的小瀑布 再次的因雨水而濕潤 會想到小時候 回到山上老家 雨後 一定會跑到溪裡抓小魚小蝦 當然 長輩都會說 慢點去 等溪水退去後 再去也不遲 
一早起床就聽到窗外的雨聲 氣溫大約是26度 是植物喜歡的舒適天氣 不過時不時露臉的大太陽 真會讓人措手不及 尤其是給水或是剛淋完雨的植物 很怕這樣的溫差 如果沒做好防曬措施 就會曬傷 或是傷害到根部 不過一開始養殖鹿角蕨時 其實還是繳了些學費 網路上是有些分享文章 但真的就僅次於分享 實際的養殖經驗
7/30號 下午兩點 到衛生所 做了報到 跟著排隊 量體溫 血壓 接著護理人員便引導預備接種疫苗的民眾到椅子上就坐 等了大約三分鐘左右 醫生來做打針前的最後問診 好確認每個人在打針前的健康狀態 接著 便由護理人員接手 準備打針 1415 注射疫苗 在現場觀察15分鐘後(醫師要求) 1435 離開衛生
天是不是快兩個月了 口罩生活 沒仔細去記 因為我是個不太看新聞的人 但會特別注意天氣倒是真的 所以都會特別注意氣候新聞 防疫生活到現在 疫情趨向穩定 每天發生的案例 也幾乎都是回朔已知接觸案例後發生的 加油再加油 再過不久一定能回到可以不用戴口罩呼吸的生活方式 不過 不過 病毒無法被完全消滅掉 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根濱刺麥花中一個小單元 先用這張藝術照置首吸睛一下, 自己覺得拍得不錯,至於能吸多少睛那就要看緣份~ 這回想用直立的方式拆差解小穗 照片中的直桿子是穗軸, 穗軸基部長了一個小穗 備註: (雄株花序中的穗軸上會有數個的小穗)   將穗軸與小穗黏雙面膠上, 一左一右黏出外穎(右)及內穎(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每年夏天都不管頂樓的景天,因為太熱了,一個月才上去看一次。 陽台整理出來想種點什麼,看了很多美照,決定種無刺仙人掌。 於是我買了種子。 對,從種子開始!٩(。・ω・。)و 分享從購買種子、選擇容器、配土、澆水、殺菌劑使用,到季節選擇和日常照顧等...... 歡迎有興趣的人參考交流~
Thumbnail
近來鹿角蕨風行 第一回看到如此大的鹿角蕨 想必是富貴人家的寵物 穿牆只為享受遊憩 不被保護的自由 是有多開心呀~(看長的多囂張😂) 荷花只想說 我出身泥濘也不嫌棄 照樣把自己活的直挺挺 從不跟誰費力較勁 因我就是我你還是你♡
Thumbnail
這不是馬圓象耳,這只是苔球。 原本的鹿角蕨掛了之後,還沒空理他它。 濕了的苔球,在經過大雨之後,軟軟的。 索性剪了幾個嬰兒的眼淚,一小株一小株的插進去苔球。 一邊插的同時,內在的專注力立馬跑出來。 這一刻通常都讓人驚喜。 依經驗來看,一定會活。想像力總讓我到先行到達, 這想像的過程與結
Thumbnail
第一次從便利商店包裹收到朋友寄來的禮物,竟然是鹿角蕨,太神奇了。想都沒想過會在小七與它相遇。 鹿角蕨(Staghorn Fern)是一種觀賞蕨類植物,因其葉片形狀像鹿角而得名。近年來,鹿角蕨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室內植物,受到許多植物愛好者的喜愛。這股風潮可以歸因於以下幾個原因: 獨特的外觀:鹿角蕨的
茶樹鹿角蕨 (Platycerium ridleyi),又稱澳洲茶樹鹿角蕨,是一種附生蕨類植物,原產於澳洲東部地區。它的葉片分為兩種形態:盾形的不孕葉和叉狀的孢子葉。不孕葉較大,呈盾形或腎形,質地堅硬,表面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貓草就是小麥草!非常好種植,關鍵只在種子新不新鮮。本文以種給貓吃的角度出發,介紹了貓草的栽種方法,讓您的貓咪享受健康的吃草樂趣,及滿足貓咪咬植物的渴望。
Thumbnail
簡單做--亞猴鹿角蕨孢子(spore)培育紀錄 https://youtu.be/5ryJ1KJ3xIc?si=aDDlY4Mwe-YrdIOt 2022-04開始的孢子培育過程,準備 培育盒(有透明蓋一盒) 水苔(250g) 成熟亞猴鹿角蕨孢子(一管2g) 選擇四月開始,天氣逐漸轉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根濱刺麥花中一個小單元 先用這張藝術照置首吸睛一下, 自己覺得拍得不錯,至於能吸多少睛那就要看緣份~ 這回想用直立的方式拆差解小穗 照片中的直桿子是穗軸, 穗軸基部長了一個小穗 備註: (雄株花序中的穗軸上會有數個的小穗)   將穗軸與小穗黏雙面膠上, 一左一右黏出外穎(右)及內穎(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每年夏天都不管頂樓的景天,因為太熱了,一個月才上去看一次。 陽台整理出來想種點什麼,看了很多美照,決定種無刺仙人掌。 於是我買了種子。 對,從種子開始!٩(。・ω・。)و 分享從購買種子、選擇容器、配土、澆水、殺菌劑使用,到季節選擇和日常照顧等...... 歡迎有興趣的人參考交流~
Thumbnail
近來鹿角蕨風行 第一回看到如此大的鹿角蕨 想必是富貴人家的寵物 穿牆只為享受遊憩 不被保護的自由 是有多開心呀~(看長的多囂張😂) 荷花只想說 我出身泥濘也不嫌棄 照樣把自己活的直挺挺 從不跟誰費力較勁 因我就是我你還是你♡
Thumbnail
這不是馬圓象耳,這只是苔球。 原本的鹿角蕨掛了之後,還沒空理他它。 濕了的苔球,在經過大雨之後,軟軟的。 索性剪了幾個嬰兒的眼淚,一小株一小株的插進去苔球。 一邊插的同時,內在的專注力立馬跑出來。 這一刻通常都讓人驚喜。 依經驗來看,一定會活。想像力總讓我到先行到達, 這想像的過程與結
Thumbnail
第一次從便利商店包裹收到朋友寄來的禮物,竟然是鹿角蕨,太神奇了。想都沒想過會在小七與它相遇。 鹿角蕨(Staghorn Fern)是一種觀賞蕨類植物,因其葉片形狀像鹿角而得名。近年來,鹿角蕨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室內植物,受到許多植物愛好者的喜愛。這股風潮可以歸因於以下幾個原因: 獨特的外觀:鹿角蕨的
茶樹鹿角蕨 (Platycerium ridleyi),又稱澳洲茶樹鹿角蕨,是一種附生蕨類植物,原產於澳洲東部地區。它的葉片分為兩種形態:盾形的不孕葉和叉狀的孢子葉。不孕葉較大,呈盾形或腎形,質地堅硬,表面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Thumbnail
貓草就是小麥草!非常好種植,關鍵只在種子新不新鮮。本文以種給貓吃的角度出發,介紹了貓草的栽種方法,讓您的貓咪享受健康的吃草樂趣,及滿足貓咪咬植物的渴望。
Thumbnail
簡單做--亞猴鹿角蕨孢子(spore)培育紀錄 https://youtu.be/5ryJ1KJ3xIc?si=aDDlY4Mwe-YrdIOt 2022-04開始的孢子培育過程,準備 培育盒(有透明蓋一盒) 水苔(250g) 成熟亞猴鹿角蕨孢子(一管2g) 選擇四月開始,天氣逐漸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