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0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閱讀心得】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

诶施作者: 游皓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8/24
诶施作者: 游皓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8/24
這本書籍主要帶領讀者由零開始學習一種新語言,排除掉一般學外語常用的字母、發音、單字、文法……等一般教學技巧,作者主要推廣由「聽」開始的「大量輸入」,藉由大量輸入的技巧可以讓人更容易學習了解一種新語言。

語言學習盲點

作者針對自身學習語言的盲點有做了一些分享,藉由分析自身學習語言成功及失敗的體驗,發掘出自身適合學習語言的方法。作者提出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興趣」,有了「興趣」才能堅持及學好一種語言,此外將語言與「美好記憶」做關聯,更可以維持學習語言的動力;相反的,作者以學習語言失敗的經歷分析出原因是對該文化的不認同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無法觸動自身,來說明為何學習語言會失敗。並以此提出,當讀者學習語言失敗時是否有遇到類似的狀況,若是有的話,可以思考如何化解來維持學習語言的動力。筆者對此段是深有同感,「興趣」才能讓你做一件事情維持下去,作者提出的失敗體驗,在我讀來起因也是因為「不認同」、「不感興趣」造成的。

學習新語言的基本概念

學習一種新語言,主要的順序會是聽說讀寫,這與以前國中教學的狀況不同,在義務教育時期,比較注重的會是讀寫,因為考試都是藉由筆試的方式,聽與說是比較沒有注重的。並且我記得當時老師就是直接教文法,讓沒有任何基礎的學生用硬記的方式去學習。
語感是什麼呢?當你聽到一個人說話,會直覺他的文法怪怪的,這就是語感。像是中文的「你今天好嗎?」,如果有人說成「你好嗎今天」聽起來就會怪怪的。雖然你還是能聽懂對方的意思,但可以很直覺地發現對方的語句「怪怪」的。作者在此提出了建立語感需要依靠大量的輸入「聽」,藉由「同樣的內容反覆聽多次,直熟練到幾乎能自然背起來」的方式來建立語感。輸入(聽讀)夠了之後,必須要做輸出(說寫)來強化學習的效果。作者在此章節也提出很多可供練習的方向,以輸入來說可分為影音輸入及文字輸入,這兩種通路都有很多練習方向;以輸出來說則分為口說輸出及文字輸出,同樣作者也說明了可供練習的管道。此外,作者也提出了「自然習得法」的說明以及操作方式,這種方式就像是小孩學母語一樣,是當下很多人鼓吹的學習新語言的方法。在學習語言方面,最好是一次只學一項新資訊(i+1理論),且遺忘是很正常的行為,在反覆遺忘及重新記憶的過程中更可以加深記憶。

制定適合的學習規劃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自己持續下去?訂立每日的學習計畫以及適合的時間。這部分作者提出了很棒的規劃方向,讓沒有目標的人能夠有個方向去想去執行。以時間來說,若是無法撥出或是無法專注30分鐘,作者也提出了可以將30分鐘拆出3個10分鐘的方式來學習,其中教材的選擇也很重要,一開始選擇過難的教材容易讓人放棄。此外作者對於評估一個人是否適合自學,如何自學也有相當程度的見解以及對於檢定或短期遊學的看法都是我之前沒有仔細接觸思考過的,讓我擴展了部分知識面。
以我自身舉例來說,我目前正在學習英文,以下是我的簡易分享:
  1. 我的目標是希望可以大概聽懂Youtube上的影片在說什麼?所以我會把練習重點側重在「聽」上面。採用的也是自然習得法,先不去管文法,仔細聽就對了。這部分我與作者提到的學習步驟稍有不同,作者的學習步驟是先去了解語意再聽,我是直接就聽了,因為我認為真的與外國人對話,怎麼可能會讓你先了解語意,我想先讓自己習慣聽不懂是正常的環境。
  2. 要讓自己持續下去,當然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及合適的教材。所以我一開始是使用VoiceTube這個APP去聽一些簡易的英文文法說明(大約1~2分鐘)重複聽個3次,在這個階段我印象中是開中英字幕看的。過了一段時間我找了自我成長題材的影片來聽(大約3~4)分鐘左右,此部分大概就直接開英文字幕,不懂的話再去看中文翻譯。後續我發現了一些我常聽的影片大都來自同一個YouTuber,所以接下我就直接去該YouTuber的頻道聽了,聽的次數一樣是三次,時間上從3分鐘慢慢提升到6分鐘的影片,字幕的話第一次無字幕,第二次有字幕,第三次再無字幕。後來短影片聽完了,長影片沒辦法重複聽這麼多次,我改去聽彭蒙惠英語的解說版,這次真的沒有字幕可以看了,只能用聽的,且因為之前可能太偏向自我成長類的題材,突然聽其他的題材真的好難懂,讓我發現我自身的學習盲點,且雜誌中的題材有些是我原本沒興趣的,但我發現我好像可以持續聽,聽懂講解的喜悅讓我可以堅持在先前不會主動選擇的題材。所以目前先暫訂會以聽雜誌的方式來持續學習及接收新知。
  3. 每日目標就是先專注聽一篇彭蒙惠英語,查英文生字以及在背景撥放第二次講解,將生字輸入到Anki App做記憶練習。
  4. 驗收的部分我沒有設定,大部分只是口念文章三次,我不想讓這個學習有太大壓力,因為一旦有了壓力,我可能會無法堅持這個對我來說非必要的學習。前述有說明我採用的也是自然習得法,我想儘可能像一個小寶寶學習新語言一樣,專注接收,直到有一天能夠成功輸出,即便是小寶寶在剛開始說話時也是斷斷續續的才能學會母語,所以在這一塊我想儘量維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來學習。

聽說讀寫的學習技巧

作者針對聽說讀寫四大面向分別說明各個面向的學習技巧:
  1. 「聽」:分為主動聽與被動聽,主動聽就是像我利用彭蒙惠英語時第一次時專注地去聽,並且去做跟讀做筆記;被動聽則是像我第二次時聽一樣,當時我的主要作業是查單字,講解是作為背景來撥放。其實我也有試著在做其他事情時,在耳邊重複輸入英文影片的內容,大約一小時的時間,覺得長時間的被動輸入很不適合我。在我的觀點來說,大腦同一時間只能處理一件事情,這個方法可能會讓我無法專注在原本要做的事情上,所以「被動聽」這件事情我認為在需要專注力的情況下是不適合的。
  2. 「說」:作者對「說」的練習,提出了以下步驟:看翻譯→聽音檔→邊看文字邊聽→作筆記→自己說出來。這部分與我先前在聽的時候順便練習說的步驟很類似,除了作筆記跟自己說出來。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有試著去練習自己說出來這件事情,但我發現跟讀跟自己說出來在思考量及字彙使用程度差太多了,要自己說出來真的很難,且要耗費的時間多出非常多。由於我目前的目的是在「聽」,所以「說」的部分目前還是維持在跟讀,單字會讀了以後也會比較容易聽得懂。
  3. 「讀、寫」:在這個部分最重要的就是挑選適合自己程度的教材,大致上來說在任選一章節閱讀,不查單字也可以看懂大概意思就是適合自己程度的教材。此外作者對於初階、中階、高階學習者也有提出各個較為適合的教材挑選準則。閱讀順序的話則是先看標題,之後進行第一次的略讀,大致上了解文章可能在說什麼,第二次在一個字一個字讀,並一口氣讀完它。之後是蓋上文章回想文章各章節的內容,最後對於出現多次的生字進行查詢。最終則是透過分享內容的方式進行輸出(寫)。

學習外語的迷思

作者對於現在人學習外語的迷思也做出了部分個人認為蠻有幫助的見解,像是語言是否一定要從字母開始學習?一定要跟著外師學習?一定要被很多單字才能練對話?學過的一定要講到對才能往下講?看到外國人說不出口是書讀太少?等等迷思。其實我個人的想法是同樣的方法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學習這種事情一定是要自己嘗試過才知道,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害怕嘗試及說錯。在學外語時把自己當成小寶寶,小寶寶學對話時常常會只說一個單字或是說的怪怪的,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口語的部分,光是國語(母語)都會有人發音不準造成多種發音了,不必強求一種標準念法。想像自己遇到一個外國人正在學中文,即便他說的顛三倒四,但是聽的人其實大致上會了解他的意思,透過不斷溝通跟重複詢問,總是可以溝通。所以在這個部份我個人也是覺得不需要太嚴肅,抱持輕鬆一點的心情去學習更容易堅持。

個人心得及總結

這本書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概念就是「遺忘是正常,透過反覆記憶去克服它」,以前總是會有種想法覺得自己好笨,才剛學過就忘記,一旦把這個現象正常化之後,減少對自身的失望感,才能讓學習更為堅定。
本書提出的主要概念主要是針對「從零」開始學習新外語,我目前想要學習的英文先前已有國民教育基礎,所以無法完全參照作者提出來方法來學習試試看。等以後有機會真的「從零」開始學習我想我會試試看作者提出的方法。
說說我自己的觀點,其實我覺得「聽」是最難學的(或者可以說是溝通),不要說是外語即便是母語,在「聽」的方面都有重重關卡:
  • 對方發的音你聽不清楚,所以無法瞭解意思。
  • 發音都聽清楚了,但是搞錯對方要表達的意思。
即便用母語溝通都有難關了,用外語溝通出問題豈不是很正常嗎?溝通這件事情唯有重複確認對方意思,透過舉例等等方式來達到共識才比較不容易出錯。更何況用母語說話都會說錯了,為何要強求使用外語一定不能出錯?我認為在學習外語方面太苛求不能出錯高機率是學不好(不論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只有在錯誤中不斷學習改正才有可能越來越強。管好自己能掌控的事情(耗費的專注心力),對於不能掌控的事情寬容對待(最終成果),可以讓熱情更為持久!
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的簡易重點整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