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忙碌的雙手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
但是!但是!凡接觸必留下痕跡
許多細菌和病毒會因為我們接觸各樣物品而沾附在手上,
這些不速之客小到眼睛看不到,幾乎讓我們忘記它們的存在。
如果手再次碰觸到眼、口、鼻,可是給病毒入侵人體的大好機會!
這些細菌病毒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傳播給最親近的家人和孩子們。
「你洗手了嗎?」👏
在這個時代,已變成基本問候語,洗手是保持衛生的好習慣
洗手也被國際公認為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的防治傳染病方法。
但是出門在外,無法隨時隨地取得肥皂與水源來洗手,
這時就可使用乾洗手液來替代,但是乾洗手可不是有噴就好,噴完就沒事了!
今天小手洗小編來帶大家認識乾洗手正確使用方法和時機
讓我們一起把手部衛生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吧!爸比媽咪請看仔細~
乾洗手是一種具有清潔抗菌效果的液體,主要用途為手部清潔,
可在無法取得肥皂與水的特殊情況下,作為洗手的替代選擇,
使用後無需再用水沖洗,也可作為平常的清潔輔助。
與需要濕洗手的情況皆相同。
•進食前後
不論有沒有使用餐具,進食前應充分洗手。
在生活中,雙手常不知不覺中接觸、沾染細菌、病毒,
吃東西時雙手難免會接觸食物,因此吃東西前應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口中。
•上廁所後
不論是小號還是大號,如廁後都應該洗手。
在上廁所的過程中,開關門、翻馬桶蓋、沖水等動作可能會沾染到病菌,
雙手難免也會接觸到些許尿液和糞便,因此上完廁所後應洗手。
•接觸眼口鼻後
雙手有接觸到眼口鼻時,就應該洗手。
平時應避免用手碰觸眼口鼻,特別是出現呼吸道症狀時(例如:流鼻涕、咳嗽)
口鼻分泌物內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紙巾遮擋住,雙手仍可能沾染
記得接觸後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傳播。
•看病前後
進入醫院前、看病結束離開醫院,都應該要洗手。
醫院進出的人口複雜,病菌流竄率大幅增加
所以看病前應先洗手,避免把病菌帶給身體虛弱、容易被病菌入侵的病患;
同時離開醫院時也要洗手,避免把病菌帶回家中。
•接觸孩子前
照顧、碰觸、逗弄嬰幼兒前,應先洗手。
因為嬰幼兒免疫力尚未成熟,大人身上不免有些細菌,都可能會讓孩子生病,
所以平時盡量不要有過於親密的動作,在接觸孩子前,應記得先洗手。
•使用公共物品前後
一旦觸碰公共場域的物品,都應該洗手。
在人口密集流動的公共場所,無法曉得上一個接觸過的人是誰,
所以應避免碰觸多人使用過的用品,而在接觸公共物品後
例如:電梯按鈕、手把設施、櫃檯桌面等,一定要記得洗手,避免沾染病菌。
1. 搓手時間至少約20-30秒,才能達到有效清潔。
2. 使用前建議去除手部首飾,否則難以完全洗淨。
3. 多數乾洗手內含酒精,屬於易燃物,務必遠離火源。
4. 過度使用恐會造成皮膚刺激,損害免疫系統疑慮。
使用
乾洗手的步驟就如同清水搭配肥皂清潔方式🧼
步驟可參照疾管中心建議的七字順序:
「內、外、夾、弓、大、力、腕」
唯一的差別就是要 搓到完全吸收👏千萬不可在沾濕情況下草率結束!!
至少要花上20-30秒,手才會完全搓乾,可由時間來判斷使用量是否為足夠。
1. 取適量乾洗手,抹勻全手
均勻噴灑於手部與手指的表面。
2. 內:搓手心
雙手手心相互搓揉。
3. 外:搓手背
手心、手背相互搓揉。
4. 夾:搓指縫
十指指縫相互搓揉。
5. 弓:搓指背
手心和指背相互搓揉。
6. 大:搓大拇指、虎口
大拇指和虎口交替搓揉。
7. 立:搓指尖
指尖立起向手心相互搓揉,去除指甲縫的髒汙。
8. 腕:搓手腕
手心搓揉手腕,雙手交替。
9. 約20-30秒,等待吸收。
經過以上步驟,至少要花費20-30秒時間
等待手乾後,就完成洗手步驟。
手部已經變乾淨溜溜囉✨✨
以上介紹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
乾洗手的使用方法和時機唷~
最後要提醒各位,乾洗手不可以完全取代濕洗手,它只是在特殊情況下,
輔助手部清潔的替代選擇,想要徹底洗淨雙手,還是用清水搭配肥皂比較好!
還有畢竟是使用於人體上的用品,在購買乾洗手前,必須慎重思考,
記得選擇政府認定、合格上市的
乾洗手👌
避開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商品,比較有保障性唷~
為什麼這麼說呢?
小手洗在配方中還添加了
保濕成份🌱不怕塗抹之後會產生乾癢、不適,非常適合
敏弱性肌膚的人做使用🙌
而且
小手洗還通過多項專業認證
SGS抗菌檢測、
國際IRB人體肌膚檢測等,
實用性和保障性一次達成,是一家大小都可以使用的
乾洗手液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