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07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2013~2019中華職棒票房分析【兄弟象&中信兄弟】

圖:洲際棒球場(台中觀光旅遊網)
圖:洲際棒球場(台中觀光旅遊網)
兄弟象在台灣職棒的地位,就如同美國的紐約洋基、日本的讀賣巨人,早期台灣職棒球迷甚至可以粗略分為象迷與反象迷兩類,要說象迷可佔到台灣棒球迷的五成可能也不為過,兄弟象在2014轉賣給中信,為了無痛接收廣大象迷,中信也保留了兄弟、象、黃色三大元素,至今仍有許多球迷習慣以兄弟象稱呼中信兄弟,中信接手後將主場定在洲際,票房方面因為一些風雨也有起伏,但毫無疑問中信是最具球迷底氣的球隊,本篇文章將從球場開始從各方面解析從兄弟象到中信兄弟這十年來的轉變與面臨的瓶頸,並探討現在的中信如何將百萬象迷轉化為進場動能。
兄弟象時期號稱百萬象迷,球迷遍布全國,因此並未特別認養任何一座球場,主場的安排以新莊、天母為主,中信接手的第一年(2014)因為牽涉金控法無法直接管理球隊,有一段時期球隊無論行銷、經營都處於妾身未明的狀態,主場也是維持兄弟象時期的安排方式,直到2015才正式認養洲際球場,並逐年提升洲際球場的安排場數,中信兄弟自2014接手後除了2018之外每年都有打進冠軍賽,但前兩年冠軍賽依然保留新莊主場的安排,直到2016才正式定調季後賽主場全部安排在洲際,大致上2015~2017年間的例行賽中信仍維持一定的場次安排在新莊,直到2018富邦認養新莊才將全部的重心放在洲際。
表1:2013~2019中信兄弟主場安排分布
中信接手兄弟後關於主場要維持全國巡迴或跟上趨勢固定一地不論球團或球迷間也有過很多討論,兄弟象有三十幾年的歷史,球迷遍布全國,固定一地就意味其他縣市象迷只能看客場或是要到比較遠的地方才能看象隊的比賽,但固定主場的好處Lamigo也演示過了,固定桃園主場後Lamigo票房戰績雙贏,台灣地方小、各地間差異性不大,先不談屬地認同的問題,客觀上說固定主場可以減少球隊移動的舟車勞頓,也可增加球員對場地的掌握和心理的安定感,對後勤單位的好處也較利於主場活動的規劃和安排,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來說,桃園已經被Lamigo捷足先登,論硬體還有與桃園同等級的洲際、斗六(2000後落成,客容量兩萬人的新式國際球場),論地點新莊當時也尚無球隊認養,最終中信選擇了洲際球場作為落腳之處,雖然洲際交通較為不便,距離市區也要半小時車程,但台中位處南北要衝,重要比賽時有利南北百萬象迷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更重要的是球場周邊尚有許多待開發的土地,事實上近年中信集團也已透過子公司台壽投資開發周邊空間,未來也非常有利發展成適合闔家休閒的"一日行程"。
表2:2013~2019中信兄弟票房分析
2013~2017年間Lamigo的票房是一路向上成長(可參考筆者前一篇文章),中信的部分則是因為轉手和經營的關係經歷了更為曲折的起伏,如前所述2014接手之初度過了一段混亂的時期,2015認養洲際後才較為上軌道,反應在票房上也是如此,2015雖然重心從新莊轉移到洲際,但票房卻較2013有Manny加持的情況下更為成長,2016適逢中國信託創立50週年,球團對於拿下冠軍作為母集團的生日禮物勢在必得,也在自由市場上網羅了林智勝、鄭達鴻,這是台灣職棒史上首次FA轉隊,尤其林智勝當時無論實力、人氣都是頂尖球星,反應在球隊戰績上當年中信兄弟也勢如破竹,並在例行賽取得排頭,因為中信兄弟當年在戰績上的表現是那幾年間最強勢的一年,反應在票房上2016也是中信繼早年兄弟象首次三連霸榮光後最巔峰的一年,那年如果只比上半季中信的票房甚至是超越Lamigo的,在好幾個洲際和桃園同時有比賽的週六,中信在洲際的票房也贏過在桃園的Lamigo,但這年最終中信兄弟在冠軍賽中先盛後衰敗給義大犀牛,中信也在次年換上外籍教練換血革新,季中更引爆將帥不合的爭議,球團直接冷凍了前一年才收羅的林智勝跟曾旅外的蔣智賢、陳鴻文等主力,並在2017季末直接釋出多位主力,此舉讓球隊的戰績出現了陣痛期,反應在票房上2017、2018也直線衰落,2018是近年中信票房的谷底,場均也被當時接收中信這批釋出球星的富邦悍將超越落居第三,不過隨著2019中信接班的小將打出成績,戰績回升加上彭政閔引退等因素,票房又快速回升,總結來說雖然這些年台灣職棒的觀賽氣氛已漸漸轉化為較為歡樂的氛圍,但要球迷真正能超越勝負筆者認為還是難以實現的口號,票房與戰績絕對正相關,對中信兄弟來說尤是如此。
圖2:中信兄弟平假日票房消長比較
如筆者在總論當中的說明,上表也是調節過國定假日的問題後呈現的數據,平日的定義是隔日為上班日的上班日,週五為隔日為假日的上班日,週六為隔日為假日的假日,週日則是隔日為上班日的假日,若不看因為內部問題戰力重整的2018,中信兄弟在2016~2019年間週六票房的成長是十分明顯的,平均已有萬人水準,也顯示中信在洲際經營的成果,但因為地理因素平日的部分變化不大,以下同樣針對平假日進行整理,並分析這些年實際的狀況與最後呈現的結果。
平日:整體而言兄弟象/中信兄弟在這七年間平日票房雖有起伏,但長期來看並無顯著成長,2013因為上半季有Manny的因素有幾場和義大的平日比賽墊高了整體平均,2015和2019也都有封王戰出現在平日場吸引破萬觀眾而拉高整體平均的情況,不過整體來說不論只看洲際或是不分球場一起看,中信平日場的票房在多數的年度還是較Lamigo為高的,中信是最先開辦平日星光票優惠的球團(開賽一小時後進場享$100折價優惠),後來多數球團也跟進這項作法,雖然從數據上無法看出實際上因為星光票的方案多吸引了多少觀眾進場,不過這項方案也持續至今,對消化平日閒置座位應仍不無小補,洲際的交通位置對平日看球來說並不友善,因此洲際在平日場能吸引比桃園更多的球迷進場,也證明了象迷的底氣,不過中信票房與戰績好壞的連動性遠大於其他球隊,同筆者前一篇分析中所言,球隊不可能永遠處於戰力高檔,提升平日場的投資,讓平日進場不會因為觀眾少各項服務和娛樂就有縮水的感覺,才能讓球隊遇到像2018那樣換血的戰力低谷不至於有太大的票房落差。
週五:最高的一年落在2016,與2013相較成長了41%,中信的週五票房只有像2016有特意經營主場活動的情況下才與平日有顯著差異,在2013、2015、2019甚至出現週五票房低於平日的情況,Friday Night因為隔日不用上班,球迷會有較高的誘因進場看球,但如果進場的體驗和平日無甚分別,對球迷來說可能也會選擇假日再來,將週末的主題活動延伸至週五,以Lamigo的例子來看週五其實是很容易拉抬的突破點,成效也很顯著,但那幾年中信在主題活動的安排上都是以週末為主,不延伸至週五應也是成本效益的考量,筆者還是認為投資和收益其實互為因果,以中信球迷的底氣其實應更有投資的本錢。
週六:最高的一年落在2016,與2013相較成長了27%,2016中信球團在行銷上的投入因為適逢集團五十週年慶而更為積極,戰績也因為林智勝加入而維持高檔,但很可惜該年度中信未能奪冠,也讓後續兩年球團的投資轉向保守,直到2019因為彭政閔引退才重新動起來,這是筆者認為比較可惜的地方,若只看洲際的票房,中信在2016洲際週六的平均票房已達到12,155人,較同一年度桃園週六的票房還高,與桃園在2017的高峰週六平均票房12,914人相較也相去不遠,足見以中信的球迷基數搭配洲際的球場硬體,在假日是可以吸引南北象迷到台中大本營朝聖的,筆者在疫情前的幾年也曾多次到日本不同球場觀察日本職棒的狀況,在日本假日也是會有球迷搭新幹線橫跨大半個日本去看心儀球隊的比賽,季風亞洲的台、日、韓地狹人稠,屬地主義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假議題,但職業運動的經營還是需要固定主場、營造自家特色並經營深度球迷,當年中信在主場的選擇上捨位於大台北的新莊就地處偏遠的洲際,筆者認為是頗為正確的抉擇,因為洲際的硬體條件遠較新莊為佳,更利於主場的營造,且周邊腹地可塑性高,對中信這樣的大財團來說也適合做整體的開發和規劃,目前洲際球場旁已有一座棒球故事館,已動工的漢神購物中心也即將於明年底進駐,未來也將更有利一日娛樂圈的成形,對洲際假日票房的提升也會有所助益。
週日:最高的一年落在2016,與2013相較成長了17%,整體來說中信週日的票房消長變化與週六的同步性非常高,同筆者在前一篇中的分析所言,與Lamigo的情況相同,週六場的天花板提高週日場自然能拉高,洲際周邊的開發案對週末的票房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只要搭配主場活動的投資和營造,位於台灣中部的位置條件反而有利南北象迷安排假日朝聖。
表3:中信兄弟洲際票房與整體平均差異
  • 註1:2013~2014尚未認養洲際,故不列入比較
  • 註2:2018平日場全數安排於洲際
因為中信兄弟並非所有主場都安排在洲際,所以筆者再補充上表,2015~2017年間球場選擇較多元,也都安排了一定場次在新莊,2018起因為富邦悍將認養新莊不便再安排主場,除了洲際之外就只有天母、澄清湖、花蓮有安排,大致上週六洲際的平均都能高於整體平均,也顯示了中信在洲際經營有成,平日場的部分中信會安排少數場次在新竹等較少比賽的場地,物以稀為貴,也讓這部分場次的票房開得十分漂亮,週日場的部分因為洲際本就不利非台中球迷在隔日要上班的情況下過來觀賽,故洲際少於整體平均也是合理的反映,2016因為戰績佳,該年度在新莊的週日票房也開得非常亮眼,造成了較顯著的差異。
表4:2013~2019中信兄弟票房組距
洲際球場的內野滿座人數是14,000人左右(桃園為12,000人),因此理論上洲際週六場的天花板應較桃園為高,但筆者實際上觀察洲際的一些硬體設施並不如桃園到位,或許也是因為2016無法順利拿下冠軍,成長的勢頭在當時無法延續,連帶一些投資也轉向保守,整體來說如前面的分析,中信的票房與戰績的連動性非常強,戰績墊底的2018平日出現三千人以下的場次就非常多,整年也只有兩場比賽破萬,林智勝在2016FA轉隊過來對票房的影響主要是因戰績強勢吸引象迷進場,以台灣職棒的情況球員轉檯是比較難直接帶來球迷移轉,Lamigo當年度的票房也未因林智勝離開而受到影響,彭政閔在2019的引退重新激活了中信的票房,兩場引退賽都帶來超過兩萬的進場,連帶他在各球場的客場最終戰也為其他球隊帶來票房(彭政閔的新莊客場最終戰是平日場比賽,替主場富邦悍將帶來滿場12,100觀眾),但也如前一篇分析中提到的陳金鋒、彭政閔是台灣棒壇的兩大瑰寶,因為台灣近年在國際賽並無太亮眼的演出,沒有新的國民英雄冒出頭,加上球員新陳代謝加速,未來也很難有選手能連續近20年都維持球隊主力的身分,因此未來職棒票房還是要靠整體環境的提升,不能期望和仰賴個人英雄的崛起。
表4:2013~2019中信兄弟進場15,000人以上場次
近七年中信兄弟進場人數超過15,000人的場次交戰對手剛好都是同一隊,除了彭政閔2019的兩場引退賽,另外有兩次遇到球隊封王,2015的那一次算是中信接手後經歷一年磨合和動盪後給象迷的一個見面禮,該場比賽申請了金氏世界紀錄最久波浪舞的項目,也吸引了17,723人到場共襄盛舉,在這七年間中信的戰力除了2016都不能算是宰制全聯盟,事實上現在的台灣職棒各隊戰力差距不大,與兄弟象第一次三連霸時期相較中信也很難打出那樣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表現,如果2016中信順利奪冠,並在後續的幾年形成連霸王朝,或許那幾年洲際球場可以更頻繁地出現超過15,000人進場的場次,但以桃園的經營實例來看,只要戰績維持競爭力、進場體驗進一步提升品質,因為洲際的內野席次本來就比較多,在未來洲際娛樂城成形後洲際的假日票房應仍有不小再成長的空間。
結論:雖然不少球迷包括筆者都認為中信不論財力或球迷基礎都是目前台灣職棒最有條件認養台北大巨蛋的球團,但職棒一年也才60場主場賽事,台北、台中也非相鄰城市,以中信目前在洲際周邊已投資的金額和項目來看,筆者認為中信未來的方向應仍會以經營洲際為主,排個幾場到大巨蛋或有可能,但不太可能走雙主場再進一步認養大巨蛋,而味全龍在去年復出,第六隊台鋼也將在2024加入一軍賽事,過去算是公用主場的天母、新竹、澄清湖也因為被兩支新球隊認養而較難再安排主場,因此未來各球團除了每年少數幾場花蓮的東部回饋之旅外,也只剩斗六、嘉義可以再偶爾安排賽事,也就是說過去的巡迴主場作法已不太可能再走回頭路,各隊都必須全力經營自己的主場,中信球團也勢必需要集中更多資源在洲際這個"家"的營造和經營上,就像樂天之於桃園球場一樣,球隊與球場是有連結的,經過七年(2015至今)的經營,雖然兄弟象當年是以北部為根發展全國主場,但現在的中信兄弟對於洲際球場也應該是"歸人"不是"過客"。
筆者認為與桃園相較,多數桃園能再提升可以進行的努力放到洲際來看也都適用,例如增加平日場的投資、提升和擴充外野各項硬體、讓票價的劃分更細緻,不過以洲際的情況來說可能更需要補強的最後一哩路是交通接駁的部分,台灣地方小、南北縱深淺,假日的比賽無論在哪裡進行都會有來自雙北的球迷挹注進場,要寄望中捷通到洲際球場是緩不濟急,也未必符合全體市民大眾利益,但中捷現有的文心崇德站距離洲際球場僅十分鐘車程,過去台灣職棒因為進場人數不穩定,球團對於接駁車的安排也不積極,但這也是互為因果的問題,以筆者去日本羅德球場看球的經驗為例,因為球場在海邊也需要大量仰賴接駁巴士接送球迷,只要假日文心崇德到球場的接駁車密集程度做到讓球迷不用擔心需要搶計程車回高鐵,甚至球場周邊就有平價旅宿方便球迷安排兩日行程,以洲際球場的條件和象迷的基數,週六場衝到場均15,000人並非遙不可及的目標。
以上是筆者對兄弟象/中信兄弟2013~2019票房實際情況與面臨瓶頸所進行的探討,後續會在寫縣市長選舉分析的空檔進行另外兩支球隊的分析,筆者還是那句結論,進場人數提升才能吸引更多贊助商乾爹投資,投資與收益本身就是互為因果,兩者形成正向循環,職棒環境才會越來越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