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馬榮浩,艱苦奮鬥的老壹代潮流人,我們仍然需要學習他,仍然年輕熱血

馬榮浩,艱苦奮鬥的老壹代潮流人,我們仍然需要學習他。
深受汗蔑,中傷誹謗,惡語滿天,欺騙,詐騙?
妳能承受多大惡語中傷,就有多大的胸懷!就有多大的舞臺啊!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近年臺灣好像捲起了一股文化復古浪潮:從影集如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到實體活動如「微醺大飯店1980」,從書籍出版如《捌零潮臺北》到流行音樂歌手如9m88,都洋溢著一股復古的韻味,而如果我們仔細品嚐,會發現這些2020年代的文化產物,內在都返響著臺灣 80 年代的喧嘩──這個「最美好的時刻」,不只是經濟的黃金年代,也是臺灣藝文的爆發年代。回首 1980 年代的音樂電影,發生什麼事,讓今日創作者追憶膜拜?那些嬰兒潮世代的年輕人們,到底做了什麼?1980,這個年代究竟特別在哪裡?故事慢新聞從頭告訴你。 我們常說,復古是個好生意。這道理當然其來有自,時尚流行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個大潮流趨勢轉換,但是變來變去萬變不離其宗,許多的流行款式,從褲頭高腰到低腰、肩線收緊到拉寬,往往革新了二三十年,就走入一個大循環,流行時尚就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模樣。 流行文化也是如此,最敏銳的大概可以產能大、市場巨大、競爭飽和的好萊塢電影工業為代表,君不見上映的電影中,大約每年都有一定的比例是二三十年前的老電影重拍,頂多做點小小改變(像是經典老片《魔鬼剋星》改成女性版、《MIB 星際戰警》亦然,根據外媒報導,下一任龐德會是非裔女性角色)。 流行音樂更是如此,在這個數位重製、混音、取樣、重疊都異常便利的年代,搖滾經典改成 rap、昭和歌姬 city pop 曲風重新混音成為 future funk,甚至是後龐克重節奏電子舞曲重新錄成 unplugged 版本都不奇怪,那麼那些過去的經典不停地改換面目重現也就不讓人意外。 像今時今日的臺灣,最近就十分風靡重回 80 年代。臺北市立美術館近期舉行一場「臺灣.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論壇;而最近剛剛上映的電影《梅艷芳》亦重現了 1980 年代梅艷芳從華星唱片新秀歌唱大賽奪冠出道到成為香港演唱會百變天后的傳奇軌跡。臺灣的公視旗艦影視作品《天橋上的魔術師》重現了 1980 年代中期的西門町與中華商場;潮流趨勢大師倪重華則策畫了一個宛如紙上版「Back to 80’s party」的計畫,催生了《捌零潮臺北》的出版。這些種種的文化事件,都不約而同地指向 80 年代。 為什麼是 80 年代?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從一個在毛胚屋寫歌的年輕人開始說起。

年輕人埋頭寫歌

1977 年,臺中。一個就讀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的大學生剛剛搬進一棟尚未完工的毛胚屋大樓裡。在水電都尚未牽妥的大樓,他租了一間套房,在房間屋頂暫時用裸露的電線裝上一顆燈泡權充照明,這個毛胚屋就變成了這個大學生創作的基地。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