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劇本
吳宜謙《最後的遺言》獲第16屆臺北文學獎舞台劇劇本組優等獎,是一部適合閱讀、討好評審、以參加文學獎為目的的作品,劇作家透過角色頻頻吊書袋,又是希臘神話/悲劇阿加曼農,又是卡夫卡原本無意發表創作,又是馬奎斯在《百年孤寂》後並沒有更突破的作品,又是名人遺言;反覆利用劇中人的嘴討論正經八百的文學與角色行為反差帶來荒謬感,卻擔心自己玩得有些過頭深感不安,透過劇中人後悔利用妹妹的悲傷對照非洲的不幸帶來反差感在文壇大放異彩,向評審進行告解。
劇中提及多本著作,影射多位BBS起家「網路文學」作家及作品,如痞子蔡1997年於BBS發表的《7-ELEVEN之戀》1999年出版實體書,2007年發表《檞寄生》內容影射自身2005年登報緋聞;如藤井樹/吳子雲,2003年出版《從開始到現在:藤井樹短篇作品集》;又如九把刀,2005年起陸續發表「殺手系列」小說,殺手世界充滿原則、禁忌與制約,完成委託會收到《蟬堡》,似有更高組織監看殺手作為,2011年改編自殺手系列的電影《殺手歐陽盆栽》上映。
針對特定人物及事件的影射是有時效性的。《最後的遺言》完成於2014年,大約是「網路文學」開始退燒的時候,時人對諸位作家仍有印象,卻對他們最新出版品沒有概念。
時值2022年,BBS網路書寫生態完全不同1999年,電子報、部落格興起又沒落,如今進入NFT、加密錢包綁定、贊助閱讀或付費閱讀的年代,更別說敦南誠品2020年熄燈,信義誠品亦將在2023年底走入歷史。而大學應屆畢業生皆為千禧年後出生,他們還認識這些「網路文學」作家嗎?還讀這些早在他們出世前即已發表的小說嗎?能抓到「文壇」對「網路文學」的不以為然與奚落嗎?更別說一部適合閱讀的劇本未必適合演出,討好評審的劇本未必討好觀眾--不禁替導演李峻權捏把冷汗。
關於本劇
《最後的遺言》共7場戲,另有幕間劇3場,開場、閉幕各一場。教授直到第四場戲才出現在舞臺上,在此之前的開場、3場戲及1場幕間劇,整體中規中矩,各司其職,劇作家吳宜謙諷刺網路作家的意味完全被導演無視,也因此,3場戲正經八百得略嫌乾燥,殺手、作家與律師過度認真地爭辯著空無的內容,不見荒謬只見無聊。
教授上場後,全戲漸入佳境,教授對於買凶殺死「殺女凶手」無比堅決,言談壓抑著亢奮的期待,令人不安,隱隱覺得教授所期待的不只「復仇即將達成」那麼簡單,懷疑漸次堆疊,瘋狂逐漸激昂,直到喪失原則的殺手與喪失原則的教授雙雙轟掉自己的腦袋。
三位女角的詮釋也很妙。最理智,判斷合邏輯且正確的教授夫人,在事發當下即敏感地發現老公瘋狂與女兒說謊,卻(因為瘋狂的老公與情緒反覆的女兒)最常在舞臺上尖叫嘶吼、零亂崩潰;任意打開窗子害死寵物貓,任意說謊否認開窗,任意說恨媽媽及任意原諒殺死自己的父親的女兒,情緒反覆沒有理由,卻是舞臺上最穩定,帶著微笑、全無張狂作為的人;至於自我中心、只愛自己、號稱律師的女子,則在理智時表現得沒耐性與失控,在說謊及違法時顯得自在從容。
可惜無味的殺手與作家才是《最後的遺言》的主線。可惜殺手與作家讓《最後的遺言》主味是難以言喻的無味。
----------
劇作家:吳宜謙
導演:李峻權
舞台監督:林禎妤
執行製作:蕭如晴
舞台設計:李豪
道具設計:陳愷育
燈光設計:鍾承澔
服髮設計:張絮江
音樂設計:陳昀歆
平面設計:蔡瓈萱
公關:黃愉惠、翁寧憶
宣傳:江愷芳
文案:劉昱聖
票務:鄭勻禎
總務:尹靖丹
演員:何沛瀅、李柏毅、吳倍瑩、曾陳箴、劉邦彥、劉欽哲、蔡鈞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