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自從全民直選總統以來,台灣的民主就結果而言是越來越進步了,不過執政的成效卻越來越差,不僅薪資停滯不前,貧富差距也越見擴大。政府的表現不好,也引來民眾的謾罵,罵久了,罵習慣了,「罵政府」於是變成了全民運動,如果不學著大家罵上兩句,你不只落伍,還會被貼上政府走狗的標籤。

        然而,罵政府究竟是「愛之深,責之切」,還是只是尋求情緒發洩的出口?其實兩者皆可,只是台灣民眾的罵法,通常是參考媒體,媒體怎麼罵,民眾就隨之起舞。所以媒體為了收視率,盡可能挑起雙方的對立,吸引民眾的興趣,謾罵很快蔓延,形成滾雪球的循環,越鬧越大,無法收拾。

        但在全民罵政府的背後,觀察一些現象:假日時,因為全家出遊的人數增加,導致高速公路大塞車;美食餐廳的價位雖不低,依然是大排長龍;一邊罵公務員的無能與怠惰,但報考公務員的人數卻越來越多;檢查一下臉書上,PO滿生活炫耀文的朋友往往也是罵政府罵得最兇的人。我常常想,資本主義帶來的貧富差距,對人類而言究竟公不公平?如果你是資本主義下相對的既得利益者,又來罵努力維持住資本主義型態的台灣政府,是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我記得在民間企業工作的長官,常常給我一個觀念,提出內部問題最好伴隨一個建議或者解決方案,要不然問題往往變成不負責任的批評,不僅無濟於事,更有可能會破壞團隊的和諧與團結。我覺得維持台灣內部和諧的假象,過於理想化;而要求民眾在謾罵之前伴隨建議,無異於緣木求魚。但我們至少應該要求媒體,針對問題做更深入的剖析,提出適合的做法與建議,如果焦點都不在解決方案,對於政府良政的推行與全民福祉的增進有任何幫助嗎?我們常常可見,媒體炒作一個議題,全民的謾罵是標準的打手,等到事過境遷,沒人關心後續發展,政府完成了息事寧人的善後作業,這個流程就是虛耗,搞得大家筋疲力盡,卻是徒勞無功。

        我們從小教育小孩謙和有禮、溫文儒雅;但在大人的社會裡,卻是口出穢言,缺乏尊重。其實聰明的大人們,也不是那麼喜歡罵,一切現象的原因都只是為了利益的糾葛。立委諸公在質詢台上的吵架與打架,是架構在搏得版面後的選票利益;政治人物的鬥爭與算計,是期望奪取權力的利益;媒體從業人員在慶祝收視率時的舉杯狂歡,有著金錢報酬的利益;你跟著隔壁同事一起罵,是為了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利益。而那些跟著謾罵的小老百姓,到底獲得甚麼利益?

        下次在平面或電視媒體前,又看到很激烈的謾罵,建議你先思考他的動機與利益,如果你根本分不到一杯好處的羹,你還以為自己跟著罵就是正義之士嗎? 就像台灣鄉土劇中那些黑幫老大的打手,充其量只是個二流演員罷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思想是決定人生優劣的關鍵, 只可惜優劣並不等於貧富狀況......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