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科學占星原理2

■■■■■■■■■■■■■■■■■■■■■■ 微中子 有質量 日加雙傑奪物理獎 改變對宇宙史理解 有助核電通訊 蘋果日報 2015年10月07日 【綜合報導】在天文物理學領域中,微中子是最難以捉摸的粒子。昨天揭曉的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日本物理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物理學家麥唐納(Arthur McDonald)共享殊榮,兩人揭開微中子的神秘面紗,證明微中子會如川劇般「變臉」,還具有質量,為粒子物理學研究開啟新頁,未來可應用在核能發電、國防及通訊領域。 ●●●●●●●●● 我所假設的科學占星原理,其實很依賴這個微中子發現,因為微中子非常渺小,可以穿透任何已知物質,並且與物質中的微中子產生碰撞交換效應,因此產生跨越時空的記憶連結。這個推論是,當人體出生前,在母親子宮內受羊水(類似重水?)保護,加上本身細胞、大腦未成長完全,因此受微中子影響力微弱。但一出生離開母體,大腦就啟動運轉,從吸取養分、排泄廢物、呼吸空氣,到控制四肢動作,發展五官感知能力,都讓出生時間所接受/交換的微中子發揮比其他時間更重大的影響。 這種影響,在行動緩慢的外行星與內行星上有強烈不同,日月距離地球最近,射出的微中子最密集,因此影響大腦以及身體細胞成長過程的基本樣貌。占星學上觀察到的,太陽代表基本個性,是成長後獲得的能力傾向,也是男性化理智面發展。月亮雖然不是散發光與熱的恆星。但距離地球最近,同時反射最多太陽光,因此影響力不小於太陽,在占星上觀察到,月亮主導情感模式,代表年幼時最基本的反應力,也象徵從原生家庭獲取的力量。 日月的差別是,月亮運行速度比太陽更快,但能量弱,太陽微中子影響時間約前後八天(以占星相位容許度8度假設,因為微中子從星體發射到抵達地球時間有落差,因此出生時接收到的微中子都是星體之前位置發射,而非出生時間所在的方位),月亮微中子大約前後15小時,之後因為星體移動,會與已交換的微中子產生干擾。這邊的假設是,每個星體基本特質,都與大腦或身體細胞的某些部分有共鳴(或是記憶效應,大霹靂原理與黑洞效應造成),因此太陽、月亮微中子各自與身體裡有相同共鳴的微中子容易產生交換,進而觀察出生時間地點的星象,就可以推測當事人未來發展的可能。而人體受微中子最多影響的時間,可能只有離開母體羊水的幾分鐘內,一但身體機能開始運作,就可能減少與外界微中子的交換作用。 水金火是較遠的較弱的內行星,因此影響個性中的其他部分。木土天海冥等外行星運行速度更慢,可以影響幾個月到幾年的範圍,其微中子交換效應經常是世代性的表現。星體相位的科學基礎,就是當星體會合或成某些角度時,如易產生微中子的各種震盪,因此造成比星體更明顯的變化。而流年推運的狀況,則是出生時所刻印下的微中子格局,與流動時間的交互效應。 諾貝爾獎得主的發現,也在持續加強微中子對占星產生影響的理論基礎。至於其他更多的關連性,尚待科學發現與占星家的努力了,我還寫得出來吧? PS:在各種粒子中,微中子的豐富性僅次於光子,每秒有數以兆計的微中子穿過人體,但由於這種粒子與其他物質的交互作用非常少,使其難以被研究,真實性質一直未被充分了解。 「微中子振盪」指的是微中子在傳遞過程會像「波」一樣,鼓起來又消下去,所以移動過程有些會消失,有些會變成其他型態。 ■■■■■■■■■■■■■■■■■■■■■■ 面談1000元(一小時)/線上語音900元(一小時) 解盤教學,下午或晚上,凡事可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真正占星的樣貌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Bob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