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台灣,戰勝還是戰敗:補充陳儀深〈沖繩的歷史之鏡照見什麼?〉一文

    Comment
    台灣,古稱小流求。沖繩才是大流求。大小顯然不是根據實際面積而定,多半是根據親疏遠近做區分。
    儀深兄長期同步觀察大國政治與小國正義,他在〈沖繩的歷史之鏡照見什麼?〉一文提出三個點,值得引申:

    1.  根據舊金山對日和約,日本放棄台澎但不明言歸屬,卻由中華民國政府因受降而接管。

    這段話講得快些。1945的「蔣介石元帥佔領當局」與1949年的「蔣介石強人的ROC」,以及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有錯綜難解的糾葛,才有「中華民國政府因(蔣介石元帥佔領當局)受降(之便)而接管。

    2.  不久也把琉球國改為琉球藩。

    琉球王國不僅本來是個國家,且1854.06.17與美國培里司令簽訂〈琉美修好條約〉、1855.10.15與法國簽署〈琉法修好條約〉,1859.06.07與荷蘭簽署〈琉蘭修好條約〉等,在國際社會上確認了國際法主體的地位。
    假使1910年的日韓合併是透過國際條約完成的,則1871.08.29明治天皇的「廢藩置縣」,如何在1872.10.16將琉球王國轉變為琉球藩(朝貢體制),並於1879.04.04將「廢藩置縣」(內地化單一國家)實施到琉球?亦即其國際法根據為何?

    3.  試想台灣若也遭逢大批美軍登陸,且與日軍並肩作戰,然後被美軍託管,結局會如何呢?由於接管的不是國民黨,不會誤以為自己是戰勝國。

    1945年時,台灣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1947年的「澀谷事件」[1] 早就提供了難解的線頭。戰勝國有戰勝國的權利,戰敗國有戰敗國的義務。戰敗國民,可以一夕之間轉換成戰勝國民?

     

     

    二戰 如果美軍登陸台灣陳儀深(2011.08.06

    沖繩的歷史之鏡照見什麼?

    要研究「戰後台灣地位」的課題,雖然要先關注大國政治,但是對於鄰近的韓國、琉球在戰後的遭遇,也是不可不知。

    琉球曾經有數百年的半獨立王國狀態,十四世紀即派遣使節進貢中國,一四四年接受中國冊封,但一六九年又成為日本薩摩藩的附庸國,琉球遂以這種「兩屬」的狀態維持其王國體制。不過一八七年代的明治維新改變了藩政分權體制、「廢藩置縣」建立中央集權體制,薩摩藩改為鹿兒島縣,不久也把琉球國改為琉球藩。原本琉球對中國仍一貫施行隱蔽政策,但因宮古島民漂流台灣南部遇害的所謂牡丹社事件,日本出兵征台造成了琉球專屬日本的結果。

    二戰之前琉球與台灣同屬日本,有比較密切的來往,二戰之後台、琉命運殊異。根據舊金山對日和約,日本放棄台澎但不明言歸屬,卻由中華民國政府因受降而接管;琉球群島則被規定「置於聯合國託管制度之下,而以美國為唯一管理當局」,此一託管持續到一九七二年「復歸」日本為止。

    戰後美國政府特別是麥克阿瑟所代表的軍方從戰略觀點極力主張保有沖繩,或者將沖繩與日本切開,但琉球內部民意畢竟以復歸日本為主流,加上日本政府始終強調對琉球擁有「潛在主權」,美國終於將沖繩還給日本。

    從血統、歷史而言,沖繩人並不是日本人,為什麼其中多數仍選擇「復歸」日本?除了六年代日本的經濟復甦、民主政治等誘因,二戰後期並肩作戰抵抗登陸的美軍,想必促成相當程度的共同體意識

    網路上有中國知識份子把沖繩血戰拿來和南京保衛戰(大屠殺)相比,認為日軍與沖繩民眾堅守三個月、到最後一刻且以集體自殺或古老的儀式切腹自殺,而一九三七年十二月首都南京的中國軍隊只防守五天即全面崩潰、爭相逃跑,而南京市民且多引頸就戮毫無反抗,這是一種反省角度;試想台灣若也遭逢大批美軍登陸,且與日軍並肩作戰,然後被美軍託管,結局會如何呢?由於接管的不是國民黨不會誤以為自己是戰勝國,也不可能「復歸」紅色中國,既然經過一場血戰,那麼走向獨立的可能性應該不小吧。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6/today-o5.ht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真如/神性/梵,是單純存在,故無內容、不變動;無形性,故遍時空;先驗,故僅存概念中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