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6|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常用語的來歷9—「倒楣」是怎麼來的?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氣壞。
      此語產生的時間算來不長,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候,中於「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重地限制了廣大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的發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不容易的。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當地人稱之為「楣」。考中了,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做「倒楣」。
      後來,這個詞被愈來愈多的人用於口語和書面,直到現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愛好文學、喜愛寧靜的文化人。想要寫一篇字字珠璣,精釆動人的「絕妙好文」嗎?想要文思泉湧,妙筆生花,作文功力爐火純青嗎?寫作文其實不難,只要你多看、多聽、多想、多寫,把一件事、一個物品、一句話、一片景、一些想法……利用自己的感覺,利用修辭,敘述清楚,就是一篇好作品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