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學- 1/2|下定決心的那一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年毅然決然的決定一圓自己的夢,離開生活26年的台灣,在職場死撐活撐了5年,終於踏出那一步。
前幾天,我終於收到了我的PGWP (俗稱畢業工簽)。看到有效日期上印著的2026年,辛苦了兩年,真的是非常辛苦的過了兩年,我終於拿到了三年的畢業工簽!
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這三年來的心路歷程,為什麼會選擇加拿大留學? 去了哪一間學校? 為什麼決定再繼續讀書?
希望可以幫助那些感到迷惘的朋友們,或許我的這條路你也能試,以及中間的心得。

留學夢的萌芽

高中時朋友告訴我她可能要去英國念書了,那時候出國這件事感覺離我好遠,好像是一輩子都碰不上邊的事。一直到大三那年,我們學校的的美國姊妹校來宣傳,說學費只要80萬就可以到美國交換一年。80萬到美國耶! 那個電影中出現的美國,那個天生一對中爸爸有自己農場的美國。於是那個充滿著迷幻色彩的美國夢就在我心中悄悄萌芽。
然而我們的家境小康,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褓母,儘管學費80萬很便宜,我們也不是可以不眨眼就隨便付出80萬的家庭,更不要談在美國的生活費了。於是我告訴我自己,我要靠我自己去!而且30歲以前一定得去!
後來畢業在外商的貨代公司工作了三年,又到Local 的行銷公司工作了兩年,這個夢想仍沒有熄滅,但就是沒有那股: 小櫻!趁現在!的勇氣。直到某一天,我的兩個好朋友告訴我他們要去聽加拿大遊學的講座,可能幾個月後就會出發,我才驚覺自己一直在蹉跎。多年來一直在嚷著要出國的我,竟然搞到現在還沒出去,而從來沒有出國夢的兩位友人,這麼有汲汲營營的準備出國,那我不就是說而不做的dreamer + talker,而不是一個實現夢想的doer了嗎? 這樣讓我情何以堪,不符合我的人設!
另外,當時在行銷公司做project manager也遇到了瓶頸,而這個瓶頸就來自於我的心。我總覺得心思不定,一直覺得有件事在等我去做,而這個心態也潛移默化的讓我很搖擺。當時的老闆也曾對我說過: 心要定!出國念那麼多書也沒用!可惜老闆的這番話沒有在我心中發酵,因為我深知有沒有用我自己才知道,而且所謂的"有用"應該也是我自己定義的。而因為如此,我終於明白自己搖擺不定的原因,就是我心中的芽一直沒有被灌溉!

出國留學真的值得嗎?

其實準備出國的那段時間,也不只一次被問到 - 你怎麼知道出國會比較好? 我媽也說過我們家又不是有錢人,為什麼一定要出國?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也問了自己這個問題許多次。但之所以它是未知就是因為它還沒發生,而"我"才是能讓這個選擇的結果變好的人,當時我也告訴我自己,就算我之後回台灣,我也要讓出國的這一年變得很值得。我總不能一直問自己這樣好不好,但也不好好讀書,不好好建立人脈,不好好找工作,不好好抓住機會,就想著結果到底會不會好。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的作者,矽谷阿雅也曾說一句話,有時候我們會用可以數字化的東西來衡量這個東西值不值得,但有很多東西是我們不能將它數字化並衡量的。

日本?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其實在下定決心出國留學之前,我也投了好幾次的日本打工渡假簽,那時候對日本也是充滿嚮往,每個周六都還去上三個小時的日文課,持續了一年半!但或許日本就是命定不會出現在我人生的篇章,幾經嘗試都沒有抽中。後來也考慮過美國(畢竟我可是因為美國夢而萌芽留學夢),英國和澳洲。但美國和英國除了學費太貴以外,畢業後也更不容易待下來,美國給的畢業工簽也才一年,光是找工作都不知道要花多久時間了,而工作才是真正我之後的目標,也是將來我回台灣後真正幫我加值的地方,不然我念的其實也不是什麼名列前茅的學校,所以能有國外的工作經驗才是最重要的!而沒去澳洲就是純粹一個很無聊的不想被以為是去渡假。 幾經比較後,最後決定學費和物價相對便宜,對移民友好,且願意發 maximum三年工簽的加拿大。
但看了看戶頭,從小到大的紅包錢+打工錢+工作五年的錢,扣掉不能流動的錢也才30萬。難道要靠自己的錢出國,真的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嗎?還是在工作幾年再出去?但以當時只領月薪三萬的速度來看,過了30歲也都不一定能出得去。於是我還是厚著臉皮的跟我們商量借錢的事,而聽說又房子借款的利息比個人信貸更低,我就借了70萬。於是等收到學校的Acceptance Letter,我就抱著70萬+圓夢的興奮感+遠走他鄉的罪惡感+揹債不安感出發了。
沒想到這篇文章會打這麼長,下集會在跟大家分享我去得學校、學費、和學校心得。

下集Head-up

第一年: LCC讀了一年的Business Management CO-OP (半年讀書+半年實習)
第二年: VCC (Vancouver Community College) 讀了兩年的Project Management Post-Degree Diploma。學程介紹英文版,請看:
https://elsiesuniverse.com/vccprojectman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9內容數
Elsie's univers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經歷申請出國留學的過程,包含取得學生簽證、入學大學以及感謝幫助的人。作者也提到在出國前仍在就讀臺藝大並完成課業,並對未來的英語寫作與拍攝生涯充滿期待。
Thumbnail
有朋友好奇問到,為什麼我會選擇到加拿大生活? 所以我決定寫一篇我、加拿大、和當初的決定,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想法。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一直有個夢想,希望自己可以在另一個國家生活看看,趁著還人生還沒包袱,拿起了手機,開始申請打工度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在大學畢業十年後,申請交換學生的動機,並簡述我決心提升英語能力的過程與方法。 比較意外的是我回國後,意外挖出大學時的交換計劃簡章,這個插曲好像在對我說:「有些事不管過多久,即使久到足以被遺忘,仍會在另一種契機下完成。」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即將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故事,分享了我對這一新挑戰的期待和內心的緊張,文章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渴望和不安,以及對澳洲生活的期待和後續故事的展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臺灣女生疲憊生活的壓力,於是選擇到加拿大尋找全新的開始。文章描述了她在加拿大的適應過程和新生活的體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經歷申請出國留學的過程,包含取得學生簽證、入學大學以及感謝幫助的人。作者也提到在出國前仍在就讀臺藝大並完成課業,並對未來的英語寫作與拍攝生涯充滿期待。
Thumbnail
有朋友好奇問到,為什麼我會選擇到加拿大生活? 所以我決定寫一篇我、加拿大、和當初的決定,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想法。
Thumbnail
大學畢業前夕,我有個夢想就是在家鄉工作,為祖國貢獻。可惜的是,我的家並不需要我大學修讀的專業。所以我決定大學考完試後,先好好休息,和剛失戀的影去遊台灣!
Thumbnail
一直有個夢想,希望自己可以在另一個國家生活看看,趁著還人生還沒包袱,拿起了手機,開始申請打工度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我在大學畢業十年後,申請交換學生的動機,並簡述我決心提升英語能力的過程與方法。 比較意外的是我回國後,意外挖出大學時的交換計劃簡章,這個插曲好像在對我說:「有些事不管過多久,即使久到足以被遺忘,仍會在另一種契機下完成。」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我即將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故事,分享了我對這一新挑戰的期待和內心的緊張,文章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渴望和不安,以及對澳洲生活的期待和後續故事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