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資訊量大,該如何有效篩選?

    身處資訊量爆炸的年代,我們該如何快速且有效地吸收訊息? 這件事曾經困擾過我一陣子,我總以為要竭盡所能地把所有能獲得的資訊通通都吸收起來,好比時事新聞、理財技巧、職場潛則等等,但我總是力不從心,要不在於茫茫資訊海中不知該從何看起,要不沒有太多時間仔細了解,或者是就算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精神體力去好好吸收理解。有時想想何必讓自己這麼累,就算沒有這些資訊對於自身也不見得有直接影響,但又覺得沒有吸收足夠的資訊量是不是會落後別人許多?所以又硬著頭皮努力吸收資訊,但往往沒多久就放棄。我就在這種惡性迴圈中打轉好一段時間。 後來我聽一位朋友說,其實只要了解自己需要了解的事情即可,那麼多資訊,哪有時間去一件一件搞清楚?選擇性吸收是一件重要的事。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便開始對資訊進行選擇。然而這個選擇該如何做判定呢?我理出了4個重點:

    1. 當下需要用到的資訊 像這樣的資訊具有優先性,因應當前所需而必須要知道,就是你選擇資訊的第一個準則。以理財為例,你可以評估你當下的財務需求,好比增加存款、提高收入、節省開銷或開展副業,再依該需求找尋相對應的資訊。理財是個大範圍的概念,先搞清楚自己在財務方面的需求,才能有效找到確切幫助到自己的資訊,避免盲目找資料,看了許多卻沒有解決到自己的問題。

    2. 未來可能會用到的資訊 若恰巧碰到未來有需要用到的資訊,建議先把資訊來源記錄下來(當然你也可以先瀏覽一遍),等之後要用到的時候再仔細研究。因為當下看了之後有可能會忘,而那些資訊也非立即所需,況且面對當下所需或是跟自身有關的資訊時吸收狀況會比較好,因此等到真正需要的時候再看會比較能發揮資訊的效益。

    3. 當下你能理解的資訊 資訊最重要是能幫助到我們,但前提是這些資訊可以被你吸收、理解,最終你才有辦法運用它去解決問題。如果資訊超出你的理解範圍,可以先暫時略過或者紀錄資訊來源,等未來有足夠能力理解時再回過頭來看。否則看了半天卻一無所獲,那麼就白白浪費掉了時間與心力。


    4. 檢視資訊是否對自己有實際幫助

    檢視資訊在後續是否對自己有實際幫助。也是篩選的重要指標,要留意不必花時間在沒有實質幫助的資訊上。以我為例子,我偶爾會看些網路新聞了解一下時事,但有許多新聞其實不具有太多新聞價值,通常這樣的新聞以八卦、娛樂大眾為目的,看完其實也沒獲得什麼資訊,像這樣的新聞我就會避免下次再去點擊。


    人的時間精力有限,選擇將心力投入在必要或重要的資訊,將會是有效最大化訊息吸收的成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裡,將職場、生活上的體會記錄下來,與你分享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