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9|閱讀時間 ‧ 約 33 分鐘

登山觀念

    以一個沃克(Walker)來討論登山觀念,應該有點是外行指導內行的感覺。畢竟我不是啥專業登山者,我所使用的裝備也是非正規登山規格。但如果可以接受我這種旁門左道的想法,我希望接下來說的能夠給各位些許想法。畢竟對我來說,登山主要的任務是,平安回家。

    以我自身經歷來說,截至目前為止,我好像不太能夠在主流的登山知識上搭上線。因為從觀念到裝備,基本沒有一個是”正常”的。我就像一個格格不入的外人,就這樣進入了這個圈。但我仍舊相信自己,畢竟我不是那種自我主義的人,相反的我今天所有的東西都是建構在各領域專家所分享的觀念與經驗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來面對登山的一個活動。首先我承認,我很懶惰,我也比較不喜歡麻煩別人。因此這樣的各型造就出我自己現有的觀念,除了登山,戶外活動基本我也是抱持這樣的作法。畢竟只要不要麻煩到別人,剩下的就是自己要認分的處理好所有的事物。

    登山對我來說,提不起興趣但又有一定的關聯。外婆家在霧峰山上(種果樹),因此我可以有機會接近山,但是野外的環境在當下給我的感覺只是,好山好水好麻煩。另外加上自己有懼高症,因此對於這種可能會觸發自己恐懼的環境,並不會有太大的好感。不過起碼小時候開始就大概知道,在山裡走要注意什麼,地形、動物、植物等等的相關知識,就這樣慢慢的累積起來。在後來,經由學長朋友的分享中,又繼續累積了更多關於山上的相關經驗,而這時我仍舊對爬山提不起任何興趣。因為我真的沒有想要面對一個未知的區域,以及隨時都可能會被觸發的恐懼。於是乎,登山對我來說就是茶餘飯後聽朋友分享的一個談資罷了。直到我的小朋友出生後,因為幼兒園的理念,讓我必須啟動登山這一個活動。因此,我這個沃克,就這樣走到了山裡。也就因為這樣,我開始去面對這個活動,另外我覺得既然要從是這個活動。我就應該要去調整,找到一個適合我的模式,來去滿足我的想法與要求。

    爬山的觀念

    「山永遠都在」,這句話常在山友中傳誦,主要希望不要冒著危險去勉強自己,避免發生危險。但對我來說「安全第一」,才是我對所有活動的唯一一個條件。因此我不會冒險前往,或是因為天氣因素要去選擇是否硬上,知道我的朋友都清楚,我在溪流河邊或是海邊從事水上活動,第一要件不是玩水,而是紀錄水文狀況,河邊我都會觀察水位,只要有看到混濁或是異常水位上升,第一就是撤退。所以爬山也是一樣,只要評估下來有一定危險,我肯定放棄,只求平安下撤即可。美景是老天爺給的,他想給你看,就心存感激即可,如果要勉強,我想會有適得其反的狀況。至於某些朋友可能會說程度高低決定當下評估,我只能說我尊重。但奉勸一句,溺水者往往都是水性好的。所以,只要有風險的情況下,我一定選擇安全選項而不是要承擔風險的選項。

    登山的準備

    從開始接觸正式登山,我重新把我以前所學全數更新一遍。在觀念清楚後,相關知識的準備就是建構我評估是否安全的一個要素。以下是我目前主要會學習相關要點,大部分的觀念我都已經具備可熟練操作,因此我建議可以試著去嘗試學習,爬山要懂得不是走上山,而是如何走下山。

    1.      山區環境認識(地形、氣候、定位)

    台灣的山區地形多變,加上地理位置(兩個板塊擠出來的島),台灣有了高山與峽谷等等多重地形,因此喜歡登山的朋友可以享受很多樣化的美景。但也是因為這樣,我們的高山就有別於其他國家的山區地形。那就是,我們會有很多高落差的峽谷(斷崖)地形。為什麼要認識這些,因為台灣很多山難,最後都發現罹難者都是下切(找水源或是找路),到最後受困在斷崖處。連同有經驗的登山客都有這樣的狀況,因為山區情況不一定好掌握,很多情況下就容易有迷路的風險。因此除了要能夠有足夠的了解與準備外。對於定位也需要一定的掌握,雖然現在有GPS,但是基本的定位還是建議加減學習一下。山上最不缺的就是意外,萬一習慣的電子產品因為電力或是溫度問題造成停擺,手動的測距與定位就會變得很重要。當然,建議還是在攀登高山的時候,能夠有專業嚮導帶領會比較安全一點。

    2.      野生動植物(危險、有毒、可食用)

    野生動植物的認識,這環節我比較沒有那麼熟悉。但大概知道的是,那些植物是會有危險的,這會比較清楚一點。而動物習性部分,這比較有把握,畢竟以前小時候就聽著大人分享山中的那些常見動物會有的危險性與狀況。因此這些會是需要注意的一個環節,畢竟台灣山林只要夠原始,也動物基本就會非常豐富。不論是何種動物,都會有其危險性,了解野生動物的習性,也是會讓你可以多點保障。至於可食用部分,主要是2500公尺高度以下的山林中,應該還是有些可以食用的東西存在,這些是可以讓你平時當小驚喜,嘗嘗鮮。但如果真的碰上狀況,也是可以提供一些維生持續的(但不建議,我的作法是我都會有緊急糧食模組,大概可以支持三天左右)。畢竟你並不清楚這山區裡到底有多少可食用的東西存在你身邊。而且高山上有一定的機率是找不到可以吃的東西。

    3.      急救常識(包含驗傷、判斷、處理)

    爬山因為地形與路況問題,其實會有一定風險導致受傷。山難發生原因之一摔落,就是一個。因此在山上你發生了狀況,能否自救或是幫助他人,就需要去學習了。加上高山海拔問題,可能也會有所謂的高原反應,這時候你是否可以處理或是檢查,也是非常重的一個觀念。因此裝備中一定要有急救包的配置,至於你裡面的裝備,就是盡量準備一些會用上的東西吧。另外對於外傷處理,請一定要具備:1.基本外傷處理、2.摔傷固定與包紮、3.蛇類咬傷的基本處理。煩請上網查詢資料,學習起來。備而不用,這些會是很重要的基本要求。

    4.      野外求生(生火、紮營、飲水處理)

    每次的登山,總希望能夠平安下山。但是真的遇到狀況,需要停留或是等待救援的時候,野外求生知識就變得很重要。生火是一個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如果需要就地停留的時候,在高山上的氣溫,如何維持你的體溫狀態,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生火除了可以提供溫暖外,也可以提供照明與對心態上的一種保障(煮東西或是嚇退野生動物)。所以相關的野外求生知識,能夠多學一點也是有備無患。野外生火不是我們想得如此簡單,基本的引火(引火設備與引火材料)與後續的維持(一般樹枝有濕度,不好燒),沒有找到可用資源與材料,你可能點老半天的火還是點不起來,或是沒有辦法燒過整晚。(有沒有過烤肉燒木炭,結果木炭是濕的,如果有過這經驗就不難體會我所說的野外生火的困難點在哪裡了。)

    5.      登山裝備準備

    接下來就是登山裝備的準備,從穿著到鞋子登山杖等等,這些基本裝備請自行評估與測試後準備妥善。我這幾次走郊山中發現,很多人都會忽略郊山的風險與狀況。單純一個手套或是登山杖來說,很多人都覺得郊山沒啥必要攜帶這兩種東西,但往往有時候就會看到有人卡在一半。慘一點的已經是見紅在那邊等待別人幫忙的。也許問題不大,可能也談不上危險。但開心出門,碰上這些事情應該也會影響到你自己的心情了。如果把這問題再加大一點,然後發生在較高的山上,這可能就不是笑笑或是哭一下就可解決的問題了。所以,還是小心一點,會是一個比較好的處置方式。

    6.      基本體能訓練

    沒有一定要上健身房或是做啥魔鬼訓練,但起碼不要連走個幾層樓梯就眼冒金星,雙腿發抖。另外因為登山大部分要自己揹負裝備。因此有負重的訓練也要加減練習一下。畢竟基本從兩三公斤到十幾公斤的揹負,都會變成你要面對的登山額外重量。所以有要登山的朋友,加減也要訓練負重行走的能力。

    7.      心理的建設

    這個問題很多人沒有去思考過,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也許我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可能是因為我本身就有點悲觀心態,因此造就出凡事最好打算,最壞設想。很多人可能只會規劃爬山行程,然後做足功課與帶足裝備。但你的心裡有完成建設與準備了嗎?可能只會想,幾點出門,幾點要到哪裡,在哪拍照,希望有大景,然後在哪裡下山,下山要去哪吃好料的。但是,你有想過,今天可能有機會要在山上(無法順利下山),或是現在我找不到路了,我迷路了,要怎麼找路或是等人來救。心理的建設,也許沒有辦法像有形的物質準備來的完善,但是沒有這一的心態準備,如果真碰上事情的時候。你能否在最差的狀況下,靠自己的裝備與心態撐住,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很多山難的人之所以會在距離正常步道很遠的地方被找到,除了自己當下想找路外,另一個問題往往就是心態。因為當下會驚慌害怕,想趕快回到正確的步道上,趕緊下山。因此越走越危險,有些會被傳說成”鬼打牆”(有時候可能真的會有),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當下的心理素質是否能夠讓你冷靜地去思考,要如何有效率與安全的去尋找出路。因此心理建設這問題,不可謂不重要。

    8.      宗教信仰(民間習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信仰,對於山的觀點也有個別的想法。除了心理建設外,另一個就是非科學的宗教信仰問題。我無法強迫每個人對於非科學觀點與認同,我只分享我的想法,有興趣則歡迎討論,沒興趣的也請不要嗤之以鼻。畢竟,這就是跟人際關係一樣,有禮貌的應對,有好無壞。我是華人信仰為主,佛道教混合,除了基本信仰外,由於非科學的鬼神說,我自己有一定的興趣(鬼故事我算不排斥)。因此我有了一個基本的理論,萬物皆有靈,尊敬為上策。大多數情況下,我在戶外都會小心自己的一些舉動,也盡量不要觸犯到當地的禁忌。也許有人說這樣會不會太怪力亂神。但有時候我還是秉持,多點尊重與禮貌,你吃不了多少虧,但無形中會有一定的幫助。我自身難以用科學解釋的經歷也是有碰過,因此在外我還是會遵守這樣的規矩。例如最常有山有討論的,三角點問題。不論你用何種想法去探討,重點還是一個,不要去破壞他,畢竟這跟你登山的活動沒有任何利害關係。至於你要用哪種方式去看待三角點或是山中傳說,一如我的初衷,尊重各種正向的想法。畢竟,每個人的基本中心信仰,不論哪種宗教,都有自己的標準與規範。

    9.      不要大意

    這些年開始我看了很多山難新聞,從中找到不少的問題點。但有一個可能大家會忽略的問題,近年來有不少的山難出現在郊山。我不太喜歡去說,這座山沒有那麼難,或是今天不用帶這些東 上山,沒多長時間,去去就回來,沒有必要帶這麼多。也許我的多慮是讓大家詬病為什麼我總是會帶這麼多東西上山。但是在某個狀況下,當你碰上事情的時候。除了自身建立的心理建設外,能撐過危險或是問題的往往都是你身上的裝備。用一部電影情節解釋一下,軍事電影”黑鷹計劃”中,美軍準備出發執行任務的時候。菜鳥開始準備裝備的時候,老鳥一派優閒的在旁邊打槍菜鳥。老鳥嘲諷菜鳥裝備帶太多,當菜鳥質疑的時候,老鳥總是說。我們只會去半個小時,你只需要把彈藥帶夠就好,什麼防彈板、水壺、夜視鏡等等就不用了!槍枝與彈藥已經很重了,諸如此類的話語把菜鳥原本要全裝出發的準備,變成只有槍枝彈藥的簡配。結果後續碰上交戰反抗,到夜間的時候,老鳥準備要找夜視鏡的時候,菜鳥的一句無奈回復:”是你說我們只會去半小時,所以現在我們什麼都沒有帶。”。這情節我想足以解釋,裝備的齊全,在於登山活動中有多麼重要。也許不是打仗,但在一個沒有便利商店與其他資源的環境下,你需要的東西全仰賴你出門前放在背包裡的裝備。

    10. 謹慎面對問題

    碰上問題的時候,請保持冷靜與謹慎的心態,這是一個很難去說明的,但僅利用我的角度出發,分享給各位。如果碰上迷路的時候,請先不要驚慌,找個安全的休息點,停下腳步,先讓自己放鬆個五分鐘,讓自己不要去思考,先接受現有環境狀態。然後開始檢視自己的所有裝備,先查找手機訊號與圖資(GPX、地圖等),看看能否確認自己的所在地與可能可以回到正確道路的方式。

    如果可以,請不要貿然加速,維持正確的路徑(不要邊走邊看,看圖資請記得停在安全的地方仔細看好再繼續走)。如果沒有辦法確認路徑,請先確認你的背包裝備狀況,請先統計維生系統(飲水與保暖物品),然後先計畫一個找路點,可找到路徑請依照先前提出的穩而有序地前進。如果不行,先判斷天候,如果天色與天氣不好,請先著重在周遭尋找可過夜或是休息的地點,利用現有裝備準備進行休整。當然請注意,當發生問題後,請在你的周遭或是行進中,開始產出可辨識記號。如:折樹枝、疊石、製造明顯的標示(不要亂丟東西)或是其他可用方式進行標記。主要可提供後續救援與自己尋找路徑的參考。當然如果已經確認自己可能當天無法離開山區的情況下請先在安全處進行電話(如有訊號),進行通報等待救援。如果訊號不好,則可能要準備評估,帶休息後,準備尋找安全可向上的路徑。千萬不要下切溪谷,畢竟在台灣山區的溪谷地形,是最高風險的地區,因為當下切溪谷後,有很大的機率在你繼續往下切後,可能會碰上進退兩難的狀況。迷路是不願意碰上的問題,但一旦碰上了,就必須要謹慎地去面對,慌張與無計畫的處置,對你現有的問題是沒有任何幫助,唯有謹慎的態度,加上平穩的心態,才有更大機會讓你安然度過難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