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小的背影,穿著拖到地上的隔離服,拖著一個箱子,走在隊伍的最後。 旁邊的大白想上去幫忙,被那小小的身影甩開了....
此時,她的臉上一定掛著傲嬌和堅強。 這小小的人啊,怎麼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讀書的時候,讀過朱自清的《背影》,沒想到,我自己也面對一個背影感傷”,陽臺上,他扭頭對旁邊的她說。
而此時,她的臉上早已掛上了兩行淚水。
“老公,你說,這麼小的孩子一個人去隔離,讓他怎麼辦呀?”
“應該有人照顧的吧”
“前幾天,兒童隔離點的照片,你看過嗎?還有那麼小的孩子,他們就躺在那裡哭泣”
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如何安慰她。 只好把她抱在懷裡。
這是浦西封控的又一天,晚上,隔壁樓里傳說中的陽性患者終於要被轉運了。
“叮叮叮”手機里微信響了起來
她拿起手機看了看,是前段日子組建的樓道群和社區業主群。
“你們看到了嗎?18號的那個陽性轉運走了”
“你也看到了”
“哎呀,哎呀,真可憐,原來是個孩子”
“那孩子我好像見過”
“是啊,是啊,經常在下面兒童樂園玩”
“好像是個2歲半的小女孩”
“哎呀,哎呀,你們看到到她離開時的樣子么?一個人過去可怎麼辦”
“你們看過網上那些照片么?孩子這可憐”
“之前我們還那樣說,真是不應該”
“是啊,是啊”
“不知道孩子的父母在群裡么”
。。。。
群裡,大家都在聊這孩子的事。 看多了那些新聞段的關於孩子去隔離的故事,人們不過是感歎孩子的不易,但是當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你身邊的時候,即便是個旁觀者,你也會覺得你的心彷彿就那麼被什麼東西揪了一下。
叮,叮,叮,微信又響了起來,消息是這樣的
“各位鄰居大家好:
我是18號樓里陽性患者的媽媽,非常抱歉因為我孩子的原因給大家帶來的不便,今天她獨自一人被轉運至隔離點接受隔離。 我們全家亦正式向所有鄰居承諾,全家做好健康監測,不出戶,不在戶外晾曬衣物,盡力將對大家的影響降到最低,謝謝大家,非常抱歉。 ”
這條消息收到后,群裡是良久的沉默,然後不知道是誰發出了一個擁抱的表情,接下來群裡都默契發出了這個表情。。。。
她,默默地看著那條微信,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媽媽,媽媽,該做核酸了”兒子叫著她
她回過神來,看著孩子,這個小小的精靈,在剛剛開始做核酸檢測時還很排斥,畢竟無論是咽拭子還是鼻拭子,對於成人來說都是極難過的事情,更何況這小小的人兒。
她还记着,孩子第一次做核酸时候,她和孩子爸爸还有大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完成,她还记得那天夜里,孩子从睡梦中警醒
口中呢喃著
“媽媽,媽媽,我不要”
“我不要”。。。。
後來是孩子爸爸編了故事,慢慢地讓孩子接受了這個測試
社區外那轉運病人的大巴開走了,望著那遠去的大巴,她仿彿聽到,那能把人心狠狠的揪起來的聲音,那聲音在諾達的方艙醫院回蕩
“媽媽,媽媽,我要媽媽”
“媽媽,我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