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用來複製書籍、文宣、浮世繪,後來因製程過於複雜且過程耗時,逐漸被活版印刷取代。
現在有少數的漿糊版印刷工廠專門製作特殊藝術品,大部份的印刷廠以平版印刷、數位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柔版印刷取代之。
「漿糊版印刷」的製程需要印刷師傅、二手、三手協力完成,反觀現在的印刷因自動化,不需要這麼多人手完成印件製作。
以下從歷史角度為大家介紹漿糊版印刷及其製版的5個步驟:
以前的技術用「漿糊版」印製印刷書籍、報紙、宣傳品,過程耗時且需要豐厚經驗及技術,印刷解析度較低。
而後來出現「活版印刷」,於19世紀開始逐漸取代「漿糊版」。
現在用凸版印刷、網版印刷、凹版印刷、柔版印刷、平版印刷來印製,整體速度快、效率高、可量產、印刷解析度佳。
「漿糊版」沒有完全被取代,東亞有些國家少數留存此傳統工藝,專精於製作特殊藝術品。
東亞地區都使用過漿糊版印刷,起源於中國的唐代,宋代盛行、清代因活版印刷而逐漸被取代。
日本也在江戶時代達到使用高峰,湧現許多精湛工藝的木版師父,複製藝術品及浮世繪、書籍、宣傳品。
活字印刷是一種可以批量印刷的印刷方式,它比漿糊版印刷速度快、成本低,因此逐漸取代了漿糊版印刷。
需要的材料有 甘油 米粉 開水 毛邊紙
照相排版:先分四色(紅、黑、黃、藍),也可以分幾個特別色,如灰、淺紅、淺藍,網點大小表示顏色深淺。
網點大小:1~10號。
表現肌膚使用2~3號,最深的滿版色使用10號。
手工分色後,用木槌將字模嵌入漿糊中,力氣需拿捏適中,否則容易將字模用壞。
師傅需視圖文分幾個顏色,就在台紙上編排幾張圖,使用工具有木針、鐵製筆桿。
再將字模嵌入印版,整個過程艱難且吃技術與經驗,稱為「ハリコミ」。
印刷復印在鋅版上。
整修木材去污點、加松膠粉耐用,上阿拉伯樹膠保護。
印完的鋅版可用玻璃珠金剛砂磨平,可再用硫酸浸泡水桶清潔再使用。
將原稿的圖文曝光於鋅版,做紅版再分色,轉印油墨後呈現黑色。
版材的使用年代演變:蛋白版(分陰/陽版)、鋁版→鋅版→PS版(現在使用)
手工分色:需準備 阿拉伯膠 毛筆 鋅版 網仔(1~10號) 橡皮頭
鋅版放於網仔下方
*手工分色是高技術的,網點大小決定色彩深淺,品質只有七成左右
分色完成後,用漿糊紙複印手工分色的圖文來落大版,例:在台紙拼8模的圖(每色各打8次)
*鋅版(原版)要反轉,鐵片覆於鋅版上
編版須在台紙上畫一張底紙
*台紙要用很硬的紙,500磅以上,重複擠壓至不會伸縮
❶ 將一張圖文分色好的漿糊紙透過工具固定之
❷ +記號為定位用
❸ 編大版
❹ 每一色的漿糊紙裱貼於台紙
落好的版反過來複印於鋅版上
*圖文(印紋)在下方
*台紙在機台上,蓋上鐵片,由左至右移動,將編好的台紙圖文轉移到鋅版(來回轉動四次)
❺ 彩印需要做四塊版,版完成後裝入印刷機印製
修整鋅版去污點、加松膠粉提升耐用度,上阿拉伯樹膠保護。
將整張版均勻上墨
印完的鋅版可用玻璃珠金剛砂磨平,可再用硫酸浸泡水桶清潔再使用。
磨版機:馬達左右晃動能將印紋磨掉,版材沖洗後再上藥水清潔。
謝謝收看:)
你還想知道什麼印刷/設計冷知識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