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改制後 AICPA Q1 通過,當真心希望時全世界都會幫助你

     

    以下內容都是個人的感受跟準備方法,不一定適用每一個人。

    考試準備方法百百種,選擇自己適合的方法最重要。

    --------------------------------------------------------------------------

    選擇報考美國CPA的原因:

    進入事務所後,陸陸續續看著很多身邊的同事朋友拿到執照,對於在事務所的工作還有職涯發展上都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如果未來要到產業發展或出國發展,有美國會計師執照都是國際上認可的加分項目,尤其對非本科系出身的我,考取美會除了是為了補足自己的專業知識,也可以讓客戶或同事對我有專業上的認同。離開事務所後,進入外商公司服務後更發現許多財會人員也都有會計師執照,更讓我增加了考試的動力。

     

    選擇Becker的原因:

    Becker的書本、介面以及服務都很好用,不太有系統的問題,美觀跟實用性也符合我的需求,包含提供英文課程、中文課程、講義、outline、小模擬考、大模擬考,而且模擬考設計跟實際考試介面一模一樣。另外,最好用的地方是會有手機版本app,而不是只有電腦版,這對於當上班族的我超級有幫助,通勤時間會盡量的刷題庫來複習。

    老師那時候常常說,Becker已經是最大的AICPA考試廠商了,如果Becker沒有出現過的題目或觀念,大部分學生也都不會可以不用擔心。

     

    準備時間、方式:

    在上班族兼職準備的狀況下,準備時間一共一年,複習時間如下方。

    2023/5-2023/7: 舊制BEC(複習兩個月)

    2023/8-2023/10: 舊制FAR+BEC (複習三個月)

    2024/1-2024/3: AUD+REG(複習三個月)

     

    舊制FAR (231小時) (Actual:76)

    我有上Zoe中文面授課程,但老師上課速度偏快,適合有中會或高會基礎的人,或是真的需要先複習過再上課會比較有幫助。

    其實考前覺得自己不會過,因為念書時間不夠長,單科目只有1.5個月,寫題目跟模擬考正確率都不高,甚至TBS很多來不及練習,但是後來發現真實考試並沒有Becker 那麼難,熟悉課本題目以及所有關鍵考點觀念非常重要,有時間盡量刷題目加深印象。

     

    改制後AUD(179小時) (SE1:53, SE2:68) (Actual:79)

    AUD算是我準備起來最迷茫的一個科目,因為課本又厚又攏長,常常看到很想睡,不確定考點跟需要背起來的地方是什麼。因為AUD是整本貫穿的概念,前後有關連性,所以第一次看完整本課本刷完題目宛如沒有看過一樣,大概刷第二次或模考會比較有感覺。

    我有上AUD中文面授課程,Leo老師會帶入門,大概講解一次課本內容,這對於英文不太好的學生來說蠻有幫助的。我自己的方式是如果老師沒有講到的地方我會用線上英文課程來補強。

    複習用刷題蠻有幫助的,純念課本會非常想睡也抓不到重點。再另外把要背起來的部分畫紅色黃色,加深印象。

    實際考試偏向實務操作,對於有審計經驗的同學來說,部分內容已經很熟悉了,練習TBS也會上手很多。

     

    改制後REG(116小時) (SE1:55, SE2:67, SEFR:60) (Actual:84)

    先感謝Ken 老師於2021年留下的REG影片,由於收到學長姊的推薦,覺得Ken 老師(說故事加深印象、有邏輯的學習)上課風格比較適合自己,所以即使是改制後課本有些差異,還是選擇聽Ken 老師的課程。一開始對於REG是非常恐懼的,沒有任何美國稅法跟公司法觀念的我選擇先把Ken 老師的課程全部聽完,再把題目全部練習完,才開始覺得REG非常有趣,實際考試非常貼近實務,真實認識個人稅表以及公司稅、實際商法案例等等,所以即使REG很多稅率或定義等等需要死背,但盡量帶入故事去記憶,或是多看幾次來記憶。

    我另外有看Renee老師的部分課程,Renee老師的整理筆記對我來說幫助也不少。

     

    關於要不要做筆記?

    每一個科目我都有自己做筆記的習慣,或是看考過的同學分享筆記、實際考試內容,最後考前搭配課本跟自己常錯的題目來複習。但做筆記只是為了加深自己的印象並且為了背起來重要考點,不建議在一開始的時候做筆記,因為可能會因抓不到重點而亂做筆記浪費時間。這部分比較屬於個人習慣了,有的人自己抄寫重點在筆記本上,有的人習慣用outline 整理,或是像我一樣用notion整理筆記,建議還是以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大方向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真正會讓考試考過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筆記做得好不好,重點還是在刷題目跟複習課本。

     

    關於戰友跟老師?

    感謝一起準備的很多戰友跟老師給予很多鼓勵跟幫助,讀書會一起抓重點釐清觀念也是複習的好方法,畢竟透過分享或口述是可以科學上加深記憶的。讀書計畫有老師幫忙看或評估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讀書計畫是什麼,上班族如何安排讀書計畫一次進行兩科目的考試?

    我的每一個科目讀書計畫都差不多: 中文或英文課程 -> 各單元後MCQ -> 選重要的TBS練習 -> SE1 -> MCQ多單元刷題 -> SE2 -> SEFR(optional) -> Final review (optional)+ME(optional)& 將比較弱或比較重要的MCQ+TBS抓出來練習(optional)

     

    兩個科目同步進行的方式: 現在出成績的時間變得比較久,在有效時間有限的狀況下,我都選擇一次進行兩科考試,但前提是確定兩科目都準備到SE 寫完確認自己可以去考試的狀態。(當時確實有猶豫過要不要延後考試)

    讀書計畫一開始兩科目個別完成這個階段 「中文或英文課程 -> 各單元後MCQ」,後面階段穿插著進行,一周一個科目個別完成各階段,到最後大概一周進行一科SE或是兩科的SE,再按照SE狀況調整後續複習計畫。

     

    關於生活平衡工作?

    考試期間其實完全沒有離職,公司也有淡旺季,中間其實沒有請假機會可以讓我好好準備考試,所以是靠下班跟假日時間來念書,大概一周我還是會排一次運動或聚會,其餘時間除了工作就是念書,盡量保持自己每天都念書或刷到題目來維持念書習慣。其實常常壓力很大,家庭因素或工作有時候會打亂念書計畫。

    我會彈性化調整自己的排程,要念的書跟寫的題目非常多,基本上很難全部練完,把盡量做完應該要練的題目就好,剩下Optional 的部分按照狀況來進行就好。舉例來說,我的REG TBS很不熟悉,所以把ME的TBS也練完了,但其他科目並沒有寫ME。

    我很多題目跟影片其實都沒有完成。

    當時很容易失眠,建議睡前給自己休息時間,泡澡或運動、吃奇異果增加退黑激素都蠻有幫助的。


    準備體感、和實際練習題難度是否有差異?

    但如果是想詢問使用Becker課本上戰場考試的感受,個人認為becker課本大概涵蓋了70-80%的題目了,10% Becker有提過但考點不同或考試方式不一樣所以寫不出來的題目,10%-20%是TBS MCQ 跟Becker出題方向是有落差的,實際考試更多實務內容。唸書的時候可以想一下多思考,舉例來說,使用Tax Credit跟Tax Deduction 哪一個比較優惠?

     

    關於考場選擇跟上戰場的考前準備?

    大概都是三個月前先約好考場,三次考試我分別是在韓國首爾、日本東京、日本大阪進行

    首爾考場: 很像是住宅區內,空間很小,比較沒有休息的地方,但相對考生也少,交通比較不便。

    東京考場: 在很新的商業大樓內,休息時也可以看戶外的樹放鬆一下,交通方便,但考場很大可能開關門聲音比較大。

    大阪考場: 場地較舊,但也交通方便,考試區大小介於首爾跟東京之間。

     

    上戰場的考前準備:

    1.    前一天我會寫幾題不熟的題目保持手感,把該背的東西重新複習一下

    2.    如果下午考,早上吃飽一點,中午吃三明治或水果、輕食

    3.    先查好當地交通方式跟考場附近可以休息的咖啡店、吃飯的地方,幫助放鬆。

    4.    戴好小點心(巧克力或小餅乾、甜食)、飲料、咖啡

     

    入考場:

    1.    手上不能帶東西

    2.    不要穿太多口袋的衣服

    3.    女生可以綁頭髮

    4.    可以戴耳塞

    5.    帶入考試場的水先準備好,放在場外的水(或咖啡)也可以準備一瓶

     

    結語:腳踏實地看課本、寫題目,把所有題目跟課本都翻到滾瓜爛熟時,就會安心地去考試了。希望大家考試順利。

     

    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我!!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an-fang-anna-chiu-269399170/

    Email: anna.chiu0702@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Anna Ch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