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一篇的概念後,我們就可以在秋天去花市挑選多肉植物來組盆了。

一、素材購買
花市
行前記得查一下該花市有沒有販售多肉植物,避免撲空。
組盆的配角可以買一吋盆,通常六盆一百,主角可以挑選三吋盆,通常三盆一百。
再買一包多肉專用土和一包發泡煉石(底部鋪四分之一左右,疏水用)。
網路賣家
分為農場賣家、業餘自售。
農場賣家的優點是種類多、齊全,缺點是農場種植方式、配土不一定適合你家環境。
業餘自售的優點難渡夏的品種在別人家渡夏多年,買來我家也強壯許多,缺點是種類較少。
以上兩種都有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網路購買多看評價,到貨後記得早點取貨,植物才不會在箱子裡待到變形。
兩邊價格差不多,有時會各自有更便宜的種類。
二、盆器挑選
底洞
無論哪種材質,請務必挑選有底洞的盆器,因為多肉植物最怕積水,比淋雨可怕。
如果想墊底盤,要記得控制水量在剛好滲出一點點的程度,或倒掉積水。
材質
入坑六年什麼都試過了。
不過以下也是我個人心得,說不定有人能用我覺得不好用的盆器種出美肉。

推薦使用的盆器:
- 普通園藝盆:花市有賣的各種塑膠圓盆、方盆、白盆、黑盆、六角盆。
選擇底洞大的,比較不易積水。
材質不要太薄,容易曬到脆化。 - 紅陶盆:
比塑膠盆更透氣、盆土乾更快,養根期間澆水頻率要提高。
除了網購運送有破裂風險,沒什麼大缺點。 - 造型陶瓷盆:
比塑膠盆容易積水,一定要選擇底洞大的,有些陶瓷盆底洞小到只有0.3公分,建議0.5公分以上,1公分以上更加。
漏土問題可以買盆底網,也可以鋪家裡用的排水孔濾網,避免鋪化妝棉、咖啡濾紙、廚房紙巾,這些都會在澆水幾次後塞住。 - 鐵罐:
自己做的盆記得要打底洞,鐵釘打的小洞至少要三到五個以上。 - 另外還有樹脂造型盆:
底洞大小也是關鍵,比一般塑膠盆更悶,散熱也比陶瓷慢,建議種植強壯的多肉,個人認為比較不適合組盆,所以沒有照片。
看情況使用的盆器:
- 水泥盆:
市售造型水泥盆曬久了沒有裂開,但自製賣家的水泥盆曬久了會裂,雖然沒到裂開但會產生很多裂痕。
第二個問題就是很重,需要移動的時候會覺得麻煩。
另外也有散熱慢的問題,高溫多雨的季節,根系容易悶蒸。
如果你的環境有雨遮能自己控水、夏季會拉黑網,可以用用看。 - 鋁罐盆:
因為瓶身較窄較深,適合阿福花科、蘆薈屬等,根系粗又深的類型。
個人認為比較不適合景天科,也不適合老樁,會有重心不穩易倒的問題。
不太推薦的盆器:
- 飲料杯、布丁杯、優格杯:
透明的容易長青苔,加上通常自己打洞都很小,非常容易積水悶蒸。
不如買普通園藝盆一個3~5元而已。
不過這種容器在種植蘭花、多肉育苗還是不錯用的。 - 玻璃盆:
通常沒有底洞,澆水需要非常克制。
另外多肉植物比觀葉植物更需要日照,玻璃盆放在太陽底下一定會有青苔,久了真的很想清它......不放在太陽下多肉又長不美。
我的實驗結果是能活著,但不美,所以不推。
三、組盆方式
想塞就塞:
把覺得好看的植物都塞進去。
大的、高的放中間。
小的、矮的放周圍、插縫隙。
這種方式側面看整體沒有什麼高低差,但俯視很美,像捧花。
可以多放一些主角等級的大肉。
利用高低差:
高的、長的、未來會往上長的植物放後面。
矮的、小的、未來會群生或橫長的放前面。
利用大小、高低、疏密差別製造層次,測看、俯視都很美。
四、填土方式
第一層:發泡煉石或其他粗粒石頭
避免盆底積水,根系一般不會長到這一層,但也有非常粗壯的植物可以長滿這一層。
第二層:多肉專用土
先填一半,把大顆的、有根的肉放上去,填一些土固定。
再把小一點的、有根的肉放上去,填到九分滿。
最後使用鎳子把無根的肉插入空隙,土補到滿。
鋪面石:組盆一般塞到滿比較好看,所以很少用到鋪面石
如果塞不滿,可以買赤玉土、有顏色的火山石、沸石、陶粒等作為鋪面。
避免使用彩色人造石和水族鋪底石,這些容易妨礙底下盆土往上蒸散水氣。
也避免蛭石、輕石鋪面,這些重量太輕容易在澆水時浮起。
五、組盆欣賞
分享一些組盆經過一段時間的變化影片。
剛組都會有點潦草,穩根後開始生長就變美了,如果有空隙可以再塞一些小肉進去。
到了雨季又會變得茂盛潦草,等到秋天可以拆了重組~
我通常秋冬修剪多肉順便組盆。
後來發現有些自己一盆很難養的,加入組盆卻健康起來。
大概是因為有別的根在幫它們分擔水分吧?還是......怕孤單?
以上是我個人的組盆心得,下次有空來分享這些組盆用的自制盆器是怎麼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