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與富人的五種不同思維方式
這是最近心裡很有感的東西,以前的自己沒甚麼財商,或者是說有點過於驕傲或者說是保守。有一些做法其實心裡知道會賺錢,但不敢真的去操作。
自己即將邁入38歲,希望40歲前能生個幼仔出來,上班族之路也看到自己的上限,或是說發現自己沒有這麼想要往上爬。想要錢變多但是不想碰太多政治,本質上還是對技術有愛,想去設計解決一些問題。心裡知道換部門大概錢變更少,人到中年只能為五斗米折腰阿。但某方面我還很喜歡努力解決題目時的自己,純粹的美好吧。但我也理解老闆的那些心思就是了。這就是所謂的越活越沉默吧。
這半年手頭開始閒下來才開始思考未來要如何。某方面來說自己的經歷在這方面會比較吃虧,畢竟當年大學畢業沒有直接唸研究所而是先去上班再回頭念研究所,某方面來說第二次出社會薪水才真的開始有往上噴,但是起步算是晚同齡好幾層,沒有搭上竹北的房地產狂熱潮,就算不買第二間至少也可以再拿錢出來投資股票等等。中間有兩三年的分紅都噴去創業了,再加上去年終於買了房子,種種發現自己的資金效率差的驚人。回頭想想其實這篇才應該是這個老韭菜網誌的第一篇才合理。
今天去了一小口酒藏還特別跟他們討論了創業資金的由來,果然有錢人家的小孩對於資金的想法就是不同。說回來我覺得家父應該也有這種概念,但是他可能比較保守,不想教財商吧,說回頭就是賺錢這件事情就是不容易,想靠投資交易就必須要反人性反直覺反脆弱,所以困難吧。
上次和NIKO聊到了之前想的問題,其實我沒有和想要的生活差距這麼遠,但我還是對金錢很有不安全感,所以可能最想要的就是安全感以及自由吧。賺錢是想要讓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安心,另外一方面就是有選擇的權利,雖然我知道沒有人是真正的自由,但是就至少要知道你的不自由都是你自己選的,其餘不想要的透過財富累積來避免。
這幾天剛好看了幾篇生命週期投資法的文章,正確來說應該是變版。在生命週期投資法的基礎上再配合景氣燈號,外加正二以及保本低波動的方式轉換再每次景氣循環時轉換來達到不斷翻倍的效果。
讀了之後覺得這篇還算吸引人,然後某個瞬間理解到差距在哪,今年開始做的這些交易調整都沒有延續性。
之前的想法就是台積可能會摸到1000,所以22300進場小台是有空間及利潤的,但是少的是後續的想法以及彈性修正的能力。修正的能力目前先不講用選擇權避免的話,那就是調整槓桿或者賣出保留現金的選項。而延續性是之前策略非常欠缺的部分,就是真的衝上去沒有後續的劇本應對,導致高位出現盤整洗盤時會很容易被洗出場。
現在想起來延續性差的部分原因很多,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我絕對不是甚麼基本面高手,因為做的功課不足所以也就沒有資格追求資金效率,只能在相對穩健的標的去開槓桿。這也是會考慮去做生命週期法變版的原因,基本上我覺得這概念也相對簡單,在景氣低點(或者是要轉好的點)槓桿ALL IN 正二,到景氣高點要轉折時,槓桿出清回頭進到保本型的產品(房子,低波動高股息ETF),等到確定景氣到低點的時候,再反向轉換操作。
目前操作的難點大概就是在於猜測景氣。但理解到景氣應該是個比較緩慢的指標,所以可以拉長決策的時間點,
以台股一年10%,七年大概接近94%報酬率。
如果有正確執行時,在景氣開始反轉時就算開始吃到獲利回吐,也不太需要會完全歸零。另外透過一些策略的調整應該可以放大獲利,甚至調整回吐的比例。
最大的缺點可能就是我太老了XD,或者執行到過程中需要急用錢。
現在自己有的部分大致如下
目前想到幾個代辦事項如下
往後長期還有一些事情是比較需要想的,其實可能是更重要的,其中有一塊是時間分配,畢竟賺錢也是希望自己及重要的人當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但活著以及感受活著還是最重要的,在商業考量上可以當冷酷的數學機器,但是對於人生還是要留有一點浪漫才好。如果開始砸太多時間搞的生活品質下降太嚴重也會影響身邊人的話倒不如把美股的操作放的鬆一點,甚至台積電也要轉去大盤之類的。今天開車時聽到癌大說了一句心裡很有感的話,"主動投資就是要拚周轉率"。依現在自己的基本面功力,要拚周轉率還很遙遠,另外人的時間跟精力都是有限的,要記的賺錢的目的。
最後關於槓桿的一點,我覺得在個股研究不高的前提下,個股期或者個股CALL的選擇風險都偏大,但就是不要拉太大的部位其實也還好,還是會希望在可控的風險下去玩玩看各種操作。但必須時時提醒自己,槓桿後的部位盡量往長期穩定的東西去壓,台指期\正二\0050等等。至少不會這麼容易爆炸,或者說是有凹單的餘裕。
預計下一篇就來列一下自己的金流分配吧。
Buy, Borrow,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