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易經故事 巽卦九三 少康中興夏朝 報殺父仇拯救百姓

    易經故事 巽卦九三 少康中興夏朝 報殺父仇拯救百姓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07380825?pr=true


    九三:頻巽,吝。


    頻:行近至可看清楚面貌,引伸臨近、連續、屢次。

    巽:兩人一前一後,引伸選擇。


    吝:口腔內刺青,引伸不輕易示人。


    意思是經常要作出選擇,答案不輕易示人。


    夏朝第六任君主少康的故事,可解爻義。


    少康(前1951年—前1912年),姒姓,夏后氏,相的兒子,杼(音柱)的父親。


    大禹治水有功,深孚眾望,繼舜當了中原萬個諸部落共主,建立夏,初都陽城,後都於安邑。


    大禹在世時效仿堯,舜,薦舉有德之人伯益(蜚廉的祖先)為繼承人。


    前2205年,大禹兒子啟,拒絕禪讓給伯益,自行繼位,鎮壓反對勢力,夏由一個部落名稱成了國名。


    《史記》記載,禹死禪讓伯益繼位,四方諸侯比較屬意禹的兒子啟,伯益禪讓予啟後隱居到箕山南麓。


    夏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前2205年至前1766年),建都安邑,首創父子,兄弟相傳「家天下」模式。


    夏啟是中國第一個名副其實國君,田獵無度,過起荒淫的生活,也是中國第一個昏君。


    《竹書紀年》記載,禹死後由禹之子啟繼位,伯益因與啟發生爭執,帝啟六年,被啟殺死。


    《楚辭·離騷》記載,夏啟死後,第五子觀爭權被殺,大兒子太康繼承王位,成為夏朝第三代天子,史稱「五子之亂」。

    前2015年,太康即位後丟開國家大事不管,帶家人和親信到洛水北岸打獵,一去就是幾個月,引起民眾極大不滿。


    前1986年,東夷族有窮氏后羿利用民眾情緒,篡奪政權,重兵把守水岸邊,不准太康入國。

    (有窮氏后羿不是堯帝時射九個太陽的后羿)


    各部落首領都不滿意太康的荒唐,懼怕后羿實力,誰也不來幫助。

    太康只好在陽夏築了一座土城居住,史稱「太康失國」。


    《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記載,太康在位二十九年。


    《尚書·夏書·五子之歌》記載,太康五個弟弟見兄長不能回都,陪母親到洛水南岸苦苦盼候,始終沒有等到。

    五兄弟作了一首歌,追念祖父禹的功績和品德,傾訴目下淒涼悲涼之情。

    這首歌就是《尚書》中著名的《五子之歌》。


    歌詞大意是:「我們的祖先大禹曾經訓導子孫說,百姓是國家根本,只有根本穩固,國家才能安寧。君主應當勤於政事,用心治理好天下,倘若貪酒色,好遊獵,或者大興土木,建造亭台宮室,那麼,只要有其中一件,就會失去民心,導致亡國。」


    「緬懷我們的祖先大禹在世時,他身為萬邦之君,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他是一位多麼賢明的君主啊!今天太康不遵祖訓,荒廢政事,弄得百姓都仇視我們,祖先創建的王朝被人顛覆,陷我們於淒苦境地,太康啊!你鑄下大錯,我們心中是多麼痛苦啊!」


    前1985年,天下諸侯不服,后羿以有窮國不納貢為條件,把王位讓給太康弟弟仲康,回到有窮國繼續做國主,事實上國事全由后羿治理,引起不少部落不滿。


    主持天象活動的和氏與羲氏公開反對,后羿說他們擅離職守,派胤侯率軍攻打羲和二氏,胤侯作誓師辭《胤征》,指揮大軍擊敗羲氏、和氏。


    前1958年,仲康在位二十七年,終因實力薄弱,被后羿軟禁,憂悶成疾而死。


    《左傳·襄公四年》記載,夏王仲康死,兒子相(相安,第五代夏王)立。


    前1956年,相在位兩年被后羿追殺下,逃往帝丘依同姓諸侯斟尋氏及斟灌氏,后羿再度稱王,史稱「后羿代夏」。


    寒浞(前2013年~前1933年)是有寒氏人, 寒國君主伯明堂侄,道德敗壞, 屢教不改, 把自己爹媽捆起來出去作惡。

    前2000年, 寒浞十三歲時被族人趕出來, 后羿收留寒浞,加以重用,寒浞培植勢力。


    前1950年,后羿稱王六年,醉心田獵不返,寒浞與后羿妻子共同謀劃,在后羿田獵將歸時,策動家眾將后羿「殺而烹之」,兒子「死於窮門」,胤侯兒子伯靡逃到有鬲氏。

    (有說是后羿捉姦時被寒浞所殺)


    寒浞為防相的勢力復興,封兒子寒澆於過,封兒子寒豷(音意)於戈,控制東方。


    《左傳·哀公元年》記載,相到斟灌後,勢力有所發展,先後征伐過淮夷、風夷、黃夷等部落。


    寒浞怕相的力量壯大,派兒子寒澆帶兵進攻斟灌,相力不能敵,再次逃往帝丘。

    寒澆帶兵奔襲帝丘,晚上攻入城中,殺進相的住處,相眼見難以脫身,拔刀自刎而死。

    寒浞篡奪王位,改夏朝為「有穹國」。


    相的妃子后緡隨宮女從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任姓)部落,第二年生下遺腹子少康。


    少康在外祖父家中,得到母親和舅舅撫養,漸漸長大,知道父親、祖父的遭遇,立志報仇雪恥,恢復夏朝王業。


    少康長大後成為有仍氏牧正,寒浞得知少康有才幹,遣兒子寒澆追殺少康。


    少康逃至有虞氏任庖正(掌廚),有虞國諸侯伯思是舜的後裔,非常欣賞少康,把兩個女兒「二姚」嫁給少康,贈送土地綸邑,有田一成(方十里),有眾一旅(五百人)。


    少康以綸邑做基地,整軍經武,安撫百姓,儲備糧食,默察天下大勢,研究攻防戰略。

    一面聯絡各地族眾,分頭招募忠貞志士,組織義軍加強訓練。


    前1933年,夏朝遺臣伯靡拒絕投降寒浞,逃至有鬲氏,集結夏朝斟灌氏、斟尋氏兩國遺民之力,殲滅寒浞的有穹氏大軍,改立三十九歲的少康為王。


    少康派中國第一名女間諜女艾,到寒浞之子寒澆封地秘密偵察,少康兒子季杼至戈地,先行利誘寒豷,麻痺他。

    寒澆與寡嫂女岐私通,女艾謀刺寒澆,誤殺女岐。

    少康藉打獵機會,放出獵犬咬死寒澆。

    季杼率軍大舉進攻戈地,殲滅敵軍,寒豷戰敗,少康命人將寒豷剁成肉醬。


    寒浞自殺未遂,綁住拖到伯靡面前,伯靡歷數寒浞各項罪狀,將他的肉一片一片地割下,凌遲至死。


    少康奪回天下,建都陽夏,從「太康失國」到「少康中興」,夏朝統治中斷五十四年。


    少康重新取回政權,成為第六代夏朝天子,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專心農業水利,史稱為「少康中興」。


    少康中興,最早見於《古文尚書》和《左傳》,是中國史上首個出現「中興」兩字的時代。


    寒浞奪夏位期間,黃河水泛濫成災,民居和良田大片損毀,大禹時疏浚的水道多荒廢失修。

    少康十一年(前1922年)任命商侯冥為水正,治理黃河水患。


    少康晚年,爲了大禹陵墓的祭祀不至中斷,特將庶出的無餘封在越地,奉守大禹在會稽的陵寢宗廟,每歲春秋舉行盛大祭祀。

    無餘駐守越地,是越國始祖,以會稽山南的故越城為都城。


    前1912年,少康在位二十一年病死,三十九歲的兒子抒(季抒)接替,兩次遷都,第一次遷到原,後來從原遷移到老邱。


    傳說少康在戈地祭祀先祖太康時病死,埋葬在太康陵一側。

    兒子季杼派人為太康、少康守陵,河南省太康縣城關回族鎮境內有少康陵。


    少康陵位於河南省太康縣東南城關鎮王陵村西二十米處,原本高四米,周長八十多米,近似圓形,後來幾乎被夷平,現在又封成小冢,相傳是夏少康帝陵。

    1989年,少康陵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寒浞冢位於濰坊市寒亭區東冢子後村,村南五十米處,冢前香火自古有之,至今不斷,每月初一、十五為燒香拜神日。


    寒浞冢為黃土夯築,封土東側為斷崖,外形為半球形,底部直徑約五十米、底圍二百五十二米、封土高六米、周長二百零四米。

    雖有盜挖跡象,封土目前保存基本完好。

    2000年,寒浞冢被公布為濰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