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易經故事 渙卦初六 趙奢兩鼠鬥穴 閼與之戰大敗秦軍

    易經故事 渙卦初六 趙奢兩鼠鬥穴 閼與之戰大敗秦軍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08961503?pr=true


    初六:用拯馬壯,吉。


    渙:人在水邊用手挖穴,引伸渙散。


    用:量米用的斗桶,引伸有用。

    拯:伸手拉出落入土坑的人,引伸拯救。

    馬:頸有鬃毛的四腳動物,即馬。

    壯:士兵身軀比牀還大,引伸強壯。


    吉:以玉鉞祭祀,象徵吉祥。


    意思是令到軍隊轉弱為強是吉祥的。


    戰國時期趙國將軍趙奢的故事,可解此爻爻義。


    趙奢(生卒年不詳),嬴姓,趙氏,名奢,趙國人。


    趙奢在趙國任田部官吏,不滿平原君趙勝拒絕繳納租稅,按律治罪,前後殺死九個管家,平原君要殺趙奢。


    趙奢指平原君作為趙國宗室成員,縱容下人違反法律,只會令趙國法律尊嚴蕩然無存,削弱趙國國力,引起周邊諸國窺視,平原君的命運跟趙國休戚與共,作為趙國貴冑應以身作則。


    平原君認為趙奢是賢才,向趙惠文王舉薦為治理全國賦稅總管,全國賦稅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趙惠文王十九年(前280年),趙奢被任命為將軍,帶兵攻取齊國的麥丘,開始軍事生涯,悉心治軍,對下嚴而和,凡有賞賜,必分給部屬。


    秦昭襄王繼位後,秦國不斷攻城掠地,國勢日漸強大,採取連橫策略,先後擊敗當時大國楚國和齊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惠文王二十六年(前273年),秦國攻取趙地藺、離石、祁拔三城,趙國以公子郚為質子,與秦簽訂以焦、魏、牛狐交換藺、離石、祁拔協議。


    趙惠文王三十年(前269年),趙惠文王反悔,秦昭襄王以趙國不履行協議為由,派衛胡易率大軍攻趙國閼與。


    趙惠文王急召廉頗、樂毅等老將詢問對策,他們一致認為道路過於遙遠,路狹難救。


    趙奢獨排眾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

    (閼與地勢險狹,猶如兩鼠鬥於穴中,只要將士勇敢就可獲勝。成語「兩鼠鬥穴」、「狹路相逢勇者勝」由此而來。)


    趙惠文王派趙奢率軍救援,趙奢軍出邯鄲三十里即築壘紮營,按兵不動,傳令軍中:「有敢於談及軍事者,一律斬首。」

    趙奢駐屯近二十八天,繼續增強營壘防禦,隱蔽趙軍作戰企圖。


    秦軍主力攻打羌與,為防範趙國援軍,秦軍特意派一支偏師駐扎在武安附近。


    秦軍一部進屯武安西面,擊鼓吶喊,誘趙軍援救武安,一名士兵要求救援武安,趙奢立斬。


    秦軍派細作潛入趙國軍營探聽虛實,趙奢佯作不知,令屬下讓細作任意活動,麻痹秦軍。

    細作把趙軍情況告訴衛胡易,衛胡易認為趙國援軍懦弱,只想保住邯鄲,閼與即可攻取,放鬆對趙援軍戒備。


    趙奢下令趙軍脫下盔甲,輕裝急行軍,全軍偃旗息鼓,疾馳兩天一夜,趕到距閼與城五十里處築壘設營,佔出奇制勝優勢。


    秦軍攻閼與不克,突然聽聞趙國援兵到來,倉卒分兵迎擊,希望趁趙國援軍立足未穩時擊敗。


    軍士許歷冒斬首危險,向趙奢進言:秦軍知道趙軍到達閼與,必然會派兵劫營,建議派一萬人在秦軍必經之路的山上駐扎,埋伏秦軍, 必能獲勝。


    趙奢採納軍士許歷建議,發兵萬人搶佔閼與北山高地,佔據有利地形,秦軍後到,攻山不下,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

    閼與守軍出城配合夾擊秦軍,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


    閼與之戰後,趙奢被封於邯鄲的馬服城,是為馬服君,獲得與廉頗、藺相如同等地位,在閼與之戰立功的許歷封為國尉(高級軍官)。


    《戰國策》記載,閼與之戰後,齊國安平君田單與趙奢論兵,認為兵士數目太多,會影響國內農耕,造成糧食供應和運輸困難。


    田單指出,古代帝王兵力不過三萬,便可令天下諸候臣服,趙奢每次用兵都達到十萬、二十萬之眾,是「自破之道」(不攻自破)。


    趙奢回應說,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不過三百丈,最多人口不過三千家,用三萬兵攻或守,對將帥來說沒有困難。


    古代萬國經歷互相兼併,只剩餘當世戰國七雄,各國都能動員數十萬兵力,互相攻伐動輒出兵十萬以上進行持久作戰,三萬兵力相比之下無法抗衡。

    當世各國千丈之城、萬家之邑比比皆是,以三萬兵力包圍千丈之城,連城牆一角都不能圍得住,用在野戰亦不足夠。

    田單聽了,感嘆比不上趙奢。


    燕王封宋國人榮蚠為高陽君,攻擊趙國。

    趙王打算仿效燕王,割讓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給齊國作條件,換取齊國田單率領趙軍攻燕。

    平原君同意這個做法,趙奢反對,評論這種行徑猶如「覆軍殺將」(軍隊被消滅,將領被殺死)。


    《戰國策·趙策》記載,趙奢對平原君提過自己曾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任命為上谷守,熟知燕國地理和形勢,自己領兵伐燕比田單更適合。


    田單是齊國人,伐燕成功只會對趙國有利,趙國強大,齊國無法再成就霸業,作為齊國人的田單不致於做出這樣愚蠢事情,反而會使趙、燕進入消耗戰,藉此削弱兩國軍力。

    平原君沒聽趙奢意見。


    趙孝成王元年(前265年),田單率領趙軍攻取燕中陽。


    《戰國策》記載,田單最終只攻佔三座城市,沒有一座面積超過三百平方丈。

    趙孝成王二年(前264年),趙孝成王解了平原君相國職位,改拜田單為相。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包括「趙馬服君趙奢」。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有:孫臏、田單、廉頗、李牧、王翦。


    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皇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包括趙奢。


    趙奢是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受封馬服君,子孫(趙牧之後)以「馬服」為姓。


    《新唐書·宰相世系》記載,趙奢有子趙括與趙牧。


    趙括自少受趙奢影響學習兵法,以為天下沒有人的兵法比得上自己,趙奢與他討論兵法也難不倒他。


    趙奢不認為趙括善於作戰,對妻子評價兒子說:「用兵作戰,是生死攸關大事,趙括竟說成是容易的事。趙國不任命趙括為將領也就算了,若一定要他領兵作戰,使趙軍大敗的一定是他了。」


    趙奢死後,趙括為將,轉守為攻。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5月至10月)長平之戰,秦軍白起擊敗超括,坑殺四十萬大軍,趙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趙括給趙國帶來奇恥大辱,趙母將「馬服」氏,改為單姓「馬」。


    趙奢之孫趙興,乘亂逃避陝西扶風一帶繁衍成族,扶風成為馬氏郡望,在西漢時發展為大姓,到東漢更為顯貴,是馬姓重要來源。


    唐宋以後,民族融合發展及少數民族漢化程度加深,以致有「十個回回九姓馬」之說。

    馬姓中部份人不再是純粹漢族血統,與趙氏沒有血緣關係。


    2008年9月,第五屆世界馬氏懇親大會在邯鄲舉辦,來自海內外馬氏宗親聚首祖源地,祭拜始祖。


    2021年4月,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出席中華趙氏宗親總會頒發傑出宗親「天水獎」,致詞時自稱,按《福田馬氏族譜》,是春秋名將趙奢第六十七世裔孫。


    趙奢墓又稱馬服君趙奢墓,位於河北邯鄲市邯鄲縣,三陵鄉陳窯村西北二百米紫山半山腰,近代重新大規模修整過,被稱為馬服山。

    墓地東西寬四十米,南北長三十米,墓碑及碑座為漢白玉雕刻而成,墓前有廣場,東西種植松樹。


    邯鄲市叢台公園境內的七賢祠中,有趙奢塑像,供後人紀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