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易經故事 中孚六四 馬援畫虎類犬惹後患 為吃薏米馬革裹屍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3596368?pr=true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月:新月形狀,即月亮。

    幾:兵器穿過絲帛,引伸少有、即將。

    望:人站在土堆上遠望月亮,引伸希望、圓月。

    月幾望:農曆十四,月圓前一日。


    馬:頸有鬃毛的四腳動物,即馬匹。

    匹:水在石邊流過,引伸配合。

    亡:觸碰刀鋒,引伸死亡。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咎:逃往出口,引伸災禍。


    意思是月圓前一日,馬匹死亡,沒有災禍。


    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故事,可解爻義。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東漢扶風郡茂陵人。


    馬援出身官宦世家,戰國名將、馬服君趙奢的後裔,本姓馬服氏,後簡化單姓馬。


    馬援的曾祖父馬通,是漢武帝時大臣,馬通兄長馬何羅與寵臣江充關係友好,參與巫蠱之亂。

    漢武帝懲處巫蠱之禍,馬何羅與馬通、馬安成合謀,企圖刺殺漢武帝,陰謀被金日磾發現阻止,馬何羅兄弟宗族被誅殺。


    (馬援女兒明德皇后馬氏,認為馬何羅為人不光彩,將馬何羅改作莽何羅。)


    馬通兒子馬實沒被處死,漢宣帝時「以郎持節,號使君」。

    馬實兒子馬仲,官至玄武司馬,馬仲生四子,第四子就是馬援。


    馬援長十二歲時,馬仲去世。

    馬援相俊美,年少有大志,三個哥哥教他學《齊詩》,馬援不願拘泥於章句之間,辭別兄長馬況,到邊郡耕作放牧。


    馬援還未起程,馬況去世,馬援留在家中,為哥哥守孝一年,期間沒有離開過馬況墓地,非常敬重守寡的嫂嫂,每當大嫂前來上墳,他都整肅衣冠恭敬見禮。


    新莽時,馬援任扶風郡督郵。

    一次奉命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有重罪,滿身傷痕、舉步艱難,馬援可憐他,私自將他放掉,自己逃往北地郡。


    馬援在西北養馬時,得才人指點,發展相馬骨法,著有《銅馬相法》。


    後來天下大赦,馬援在當地畜養牛羊,種田放牧,能夠因地制宜,多有良法,收獲頗豐,賺來的錢用作濟困扶危。

    不斷有人從四方趕來依附,手下就有幾百戶人家,供他指揮役使。


    馬援帶這些人遊牧於隴漢之間,胸中之志並未稍減,常對賓客說:大丈夫的志氣,應當在窮困時更加堅定,年老時更加壯烈。


    王莽堂弟王林任衛將軍,廣招天下豪傑,選拔馬援為掾,推薦給王莽,王莽任命為新城大尹。


    更始二年(24年),新朝滅亡,馬援與哥哥馬員(音雲,字季主,增山連率),一起離開各自任所,逃至涼州避難。


    建武元年(25年),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馬員到洛陽投奔劉秀。

    馬援在西州,受到隴右割據勢力隗囂器重,任命為綏德將軍,參與隗囂的決策定計。


    公孫述在蜀地稱帝,隗囂派馬援去探聽虛實。

    公孫述在宗廟中聚集百官,設宴招待席間表示要封馬援為侯爵,授他大將軍的官位。


    馬援認為公孫述裝腔作勢,返回隴右對隗囂道:公孫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專意經營東方(劉秀)。


    建武四年(28年),馬援攜帶隗囂書信到洛陽,在宣德殿面見劉秀。

    劉秀道:你周旋於二帝之間,現在見到你,使人大感慚愧。

    馬援道:當今世道,不只君主選擇臣子,臣子也選擇君主。臣如今遠來,陛下怎麽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


    劉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過是個說客。

    馬援道:反反覆覆,竊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現在見到陛下,寬宏大量,與高祖一樣,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

    劉秀佩服馬援膽識,認為他與眾不同。


    馬援回來後,隗囂同意歸漢,派長子隗恂到洛陽做人質。


    馬援攜家屬隨隗恂到洛陽,數月都沒有被任命職務。


    隗囂聽信部將王元挑撥,想佔據隴西稱王,對漢朝存有二心。

    建武八年(32年),隗囂叛漢,漢光武帝親征,馬援「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漢光武帝得以順利擊潰隗囂。


    建武九年(33年),馬援任命為太中大夫,作來歙副手,統領諸軍駐守長安。

    金城一帶屬縣多被羌人佔據,來歙上書說隴西屢有侵擾禍害,除馬援外,無人能平。


    建武十一年(35年),馬援任隴西太守,率步騎三千,於臨洮擊破先零羌,斬首數百人,獲馬牛羊一萬多頭。


    建武十三年(37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各部聯合,殺死官吏,發動叛亂。馬援率四千人征剿,斷絕羌人水源,控制草地,以逸待勞。

    羌人水草乏絕,陷入困境,首領帶領幾十萬戶逃往塞外,剩下萬多人全部投降,隴右安定。


    建武十六(40年),馬援為虎賁中郎將。

    建武十七年(41年),交阯女子征側、征貳舉兵造反,佔領交阯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紛紛響應。


    漢光武帝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扶樂侯劉隆為副將,率領樓船將軍段志等南擊交趾。


    馬援行軍所過,經常為郡縣修治城廓,穿渠灌溉,造福百姓,與越人申明舊制,加以約束。


    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馬援斬殺征側、征貳,傳首洛陽,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


    馬援平定「二征起義」後,立銅柱作為漢南邊疆界標誌,柱銘文為:「銅柱折,交趾滅」。

    越人不敢折柱,以瓦石擲銅柱,聚石成丘,是為馬援銅柱。


    馬援好騎馬,善於鑒別名馬,在交趾時獲得駱越地方的銅鼓,鑄成駿馬模型,回朝後獻給漢光武帝。

    表章中說:在天上走莫如龍,在地上走莫如馬。馬是兵甲戰爭根本,國家的大用。

    漢光武帝下詔,將銅馬放在宣德殿下,作為名馬標準。


    馬援南征交趾時,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薏米,治療筋骨風濕,避除邪風瘴氣。

    當地的薏苡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

    權貴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壞話。

    馬援那時正受漢光武帝寵信,沒人敢跟皇帝說。


    馬援在《誡兄子嚴、敦書》中,勸誡侄子馬嚴與馬敦:我兄長兒子馬嚴和馬敦,都喜歡譏諷議論別人的事,而且愛與俠士結交。我在前往交趾途中,寫信告誡他們:我希望你們聽說了別人的過失,像聽見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聽見,但嘴中不可以議論。


    喜歡議論別人長處和短處,胡亂評論朝廷法度,這些都是我深惡痛絕的。我寧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有這種行為。

    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這種行徑,這是我一再強調的原因。

    就像女兒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誡的一樣,我希望你們不要忘記啊。


    龍伯高(零陵太守)這個人敦厚誠實,說話沒有甚麼可以指責的(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又不失威嚴。我愛護他,敬重他,希望你們向他學習。

    杜季良(越騎司馬,知名遊俠)這個人是個豪俠,很有正義感,把別人的憂愁作為自己的憂愁,把別人的快樂作為自己的快樂,無論好的人壞的人都結交。

    他的父親去世時,來了很多人。我愛護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們向他學習。


    學習龍伯高不成功,還可以成為謹慎謙虛的人。正所謂雕刻鴻鵠不成可以像一隻鶩鴨。

    一旦你們學習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紈絝子弟,正所謂「畫虎不像反像狗了」。

    到現今杜季良還不知曉,郡裏的將領到任就咬牙切齒地恨他,州郡內的百姓對他的意見很大。我時常替他寒心,這就是我不希望子孫向他學習的原因。


    名句「畫虎不成反類狗(犬)」廣為流傳,馬援一封家書就得罪了兩位名人。(成語「畫虎類犬」由此而來。)


    建武二十年(44年),匈奴、烏桓侵擾三輔,馬援認為「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主動請兵出擊。

    漢光武帝擔心他年事已高,不准許,馬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

    漢光武帝笑說:「瞿鑠哉是翁也!」


    馬援與馬武、耿舒共同出征,馬援以三千騎兵巡行雁門,烏桓哨兵發現漢軍到來,紛紛散去,馬援無所得還師。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馬援行軍至下雋時,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經壺頭山,一是經充縣。

    馬援手下大將耿舒認為應走充縣,穩扎穩打,馬援決定出奇兵走壺頭山,兩人發生衝突,漢光武帝最終指示走壺頭山。


    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壺頭山水急,船難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馬援亦得重病,耿舒代替馬援監督諸軍。

    耿舒寫信給兄長耿弇,指責馬援的錯誤決定,導致軍隊受累。

    漢光武帝派虎賁中郎將梁松,至武陵五溪調查馬援。


    梁松是漢光武帝女婿,為人自大,馬援看不慣梁松驕縱行徑,梁松懷恨在心。

    梁松到達武陵時,馬援已病逝,他狀告馬援生前指揮作戰錯誤,在交趾打仗時私下搜括大批珍珠,馬武、侯昱等人落井下石,說馬援確曾運回過一車珍稀之物。


    漢光武帝聞訊震怒,追收馬援「新息侯印綬」,馬援被定罪,妻子只敢將他草草葬於城西,賓客故人都不敢來弔會,史稱「薏苡明珠、薏苡之謗」。


    馬援妻子與侄子馬嚴,六次向皇帝上奏章申冤,說馬援只是運薏苡,馬援才得以正式下葬。


    永平三年(60年),馬援女兒被立為皇后。


    漢明帝時,圖畫東漢初年名臣列將於雲台,馬援女兒當時為皇后,因外戚之故,馬援沒有列上。


    永平十七年(74年),馬援夫人逝世,朝廷才為馬援聚土為墳,植樹為標記,建築祠堂。

    建初三年(78年),馬援曾外孫漢章帝使五官中郎將持節追策,諡馬援為忠成侯。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典略》,三國時軍閥馬騰、馬超都是馬援後人。


    馬援墓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西3.5公里的伏波村,是一座圓形夯土堆墓,高約十米,直徑約十米。

    墓前有「漢伏波將軍馬公墓」、「始祖伏波將軍馬公援墓」、「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援墓」,石碑各一通,精美石雕一塊。


    湖南省淥口鎮湘江分流淥江邊,有一處為馬援建造的寺廟,名伏波廟。

    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在此處寄宿一晚。


    馬援祠位於陝西咸陽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祠內立一塊馬援故里碑,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所立功德碑。


    海外馬姓族人把馬援祠當成宗族聖地,台灣、馬來西亞等地華人,多次來到祭祖。


    1995年,馬來西亞馬氏宗親總會,歸國尋根問祖,代表團在扶風馬援墓地,舉行盛大祭祖儀式。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聲稱是陝西扶風人,遠祖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

    2024年4月5日上午,馬英九由國台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前往陜西楊陵的馬援祠尋根。

    馬英九看到父親馬鶴淩的題詞時感觸良多,看到馬援將軍像後,行三鞠躬禮。

    下午,馬英九前往扶風馬援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