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的玩笑—尖銳的漫畫幽默橋段

不合時宜的玩笑—尖銳的漫畫幽默橋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4/11/9,CC作務應邀前往國家漫畫博物館的漫星季活動,該週場次為幽默搞笑漫畫,他簡介了三個幽默的漫畫橋段。他很喜歡尋找作品之間的脈絡,但又不是一個專業的漫畫研究者,所以有些資料也只能以維基百科補齊,單純以印象去整理出一個簡單的系統。

下圖為日本、臺灣的搞笑漫畫名單(他個人私心選擇的一些些似乎有點連貫性的作品),臺灣的部分僅以發表媒材做簡單地分類,私自感覺臺灣的搞笑類型在這兩個場域有不同的樣貌,但沒有明確的證據所以先按下不表。以日本搞笑漫畫的發展而言,早期會有笑點是漫畫不可或缺的元素的印象,這時期有像杉浦茂這種在長篇漫畫中穿插幽默橋段的作品。直到1960年代出現了沒有笑點、專注寫實的劇畫才讓漫畫有了區別,此外也出現了赤塚不二夫這種特化型的搞笑漫畫。碰巧在楳圖一雄的まことちゃん1(小學館文庫本)中看到了評論家吳智英對於赤塚不二夫漫畫的描述,不專業簡單翻譯如下:

早期的幽默漫畫是將落語分格成漫畫,並在最後面會有一個笑點,因此會有漫畫向笑點收斂的形式。但是赤塚不二夫的おそ松くん、天才バカボン卻打破這個形式,讓笑點破壞日常規律地、沒有強烈關聯地接二連三地爆出來
raw-image

講座後續簡略介紹了幾個CC作務精選的幽默橋段,下圖為少年兒雷也之中,蛞蝓太郎陷害青蛙仙人吃下摻有煙灰的食物,讓討厭這個味道的仙人跑去河邊「清洗腸子」(真的是拿出來清洗),蛞蝓太郎就藉機把腸子偷去餵禿鷹。這邊黑色幽默的點是,路過的猴子很幸災樂禍地問說可不可以用石頭來代替填補在肚子裡,青蛙仙人死後他們很淡定的說「死掉了,南無阿彌陀佛」;禿鷹的部分也是有點黑暗的描寫,他們吃著發出了「好吃」的評價,有點荒謬也有點恐怖。可以感覺到杉浦茂作品中的某種無感情描寫,但這些角色仍然有生命力地在故事中打鬧著。

raw-image

接續著自然般殘酷得無表情,赤塚不二夫的則像是無惡意的悲喜劇,主角挖出一隻冬眠的青蛙,他以為青蛙是一個人所以就請醫師喚醒青蛙,閒閒沒有手術可以做的醫生就給醫生打了一針,青蛙醒後跟著主角們玩鬧的過程中,惹得主角的老婆不開心,所以他們就把青蛙埋回去,故事結尾留下了睡不著的青蛙在洞裡蹦蹦跳跳著。這是有點虐待動物的描寫,但是主角本身沒有惡意,這也是天才バカボン這個作品很常玩弄的笑點之一。

raw-image

除了喧囂的鬧劇之外,CC作務也很喜歡作品之中偶爾穿插的靜景,下圖的情節是主角家裡的小女兒學會走路了,主角開心地到處找人說,結果讓家裡變得水洩不通,但在下一頁馬上放了一個靜景,讓人有種人去樓空的感覺,但又在下面兩格開始了新的笑點鋪成,打破節奏感的搞笑風格。

raw-image

最後再次回到過去講過的大俠拜小樂,大家可以先看下面節錄的畫面,可以感受到很像是新詩(?)、帶有一點點諷刺的台詞。

raw-image

最後也帶到最不合時宜的玩笑,拜小樂所在的荷蘭人的船遇上原住民出草,打鬥後連原住民的小童也死於這場混亂中,拜小樂很突然地開始煮起了湯,沒有一些心理描寫的鋪墊(例如:好餓、真的沒辦法只好吃這個了之類的),很快速地吃起了人肉,這個描寫就像是前面介紹的兩篇漫畫,是種無感情、無惡意的殘酷喜劇,台詞中強調的文明的筷子也很明顯地諷刺了過去對原住民的惡行,但那塊煮不爛的皮,是不是也是某種不屈呢?

raw-image


結論,重點還是大家從這些故事中感受到了什麼,這種尖銳地幽默有時也像提醒我們,過去的生命力(雖然不一定是對大家都友善的),感謝大家聆聽本次分享~

avatar-img
徒步抽樣者的沙龍
4會員
7內容數
漫畫合輯「待轉區」撰文者之一 最近練習寫漫畫心得 漫畫病患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徒步抽樣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一個創作媒材,漫畫自然有能力承載既有的小說作品,轉化為新的作品,但在這個分類下,似乎不是那麼單純,例如寫小說作者畫的漫畫,雖不確定這些漫畫是否也以文字形式出版過,但我還是直接假定是僅以漫畫出版,而這個選擇也是作者或出版社的選擇下促成的,所以這些作品可以單純以漫畫的角度觀看。以下就讓我再次以圖書館
話接前回,想要寫一篇大家都能讀到的漫畫,所以選擇了 邱若山的「大俠拜小樂」,這本是應該能在圖書館的兒童圖書區找到的漫畫(?)。但是這裡其實有兩個點值得大家吐糟的,第一,這作品比起漫畫更像是繪本的格式;第二,這其實不該放在兒童圖書呀。以這種有點諷刺的語氣開頭,也很適合這本書呢。(btw 本書有部分不合
很少看到大家寫漫畫心得,這邊想來簡單舉例一下我怎麼寫一個漫畫的心得。看到喜歡的漫畫第一個心得通常是「這真好看」之類的感受,但是這種感受不夠具體,所以可以透過拆解自己如何被感動的過程,來描述出一個大家都能共感的心得,當然大家被感動的點不同,但是具體說出自己被感動的地方,是很重要的呢。此外,心得並非只是
作為一個創作媒材,漫畫自然有能力承載既有的小說作品,轉化為新的作品,但在這個分類下,似乎不是那麼單純,例如寫小說作者畫的漫畫,雖不確定這些漫畫是否也以文字形式出版過,但我還是直接假定是僅以漫畫出版,而這個選擇也是作者或出版社的選擇下促成的,所以這些作品可以單純以漫畫的角度觀看。以下就讓我再次以圖書館
話接前回,想要寫一篇大家都能讀到的漫畫,所以選擇了 邱若山的「大俠拜小樂」,這本是應該能在圖書館的兒童圖書區找到的漫畫(?)。但是這裡其實有兩個點值得大家吐糟的,第一,這作品比起漫畫更像是繪本的格式;第二,這其實不該放在兒童圖書呀。以這種有點諷刺的語氣開頭,也很適合這本書呢。(btw 本書有部分不合
很少看到大家寫漫畫心得,這邊想來簡單舉例一下我怎麼寫一個漫畫的心得。看到喜歡的漫畫第一個心得通常是「這真好看」之類的感受,但是這種感受不夠具體,所以可以透過拆解自己如何被感動的過程,來描述出一個大家都能共感的心得,當然大家被感動的點不同,但是具體說出自己被感動的地方,是很重要的呢。此外,心得並非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