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餘燼的問題就是:
可以理解編導想用類型吸引不關心白色恐怖的觀眾
也能來一起關心這個議題
不過許多角色淪為「工具人」
比如
許瑋甯反而變成裝置,沒有自己的主體、在劇中沒有發揮關鍵的作用。(影評都提到,她甚至沒有自己的名字)
小薰帶兒子認屍,後來也沒有下文。只剩下最末兒子跟加害者和解。(那遺孀小薰呢?)
張震的媽媽鮑起靜也應該可以刻畫得更不同一些,應該在全片中起關鍵作用
影片看起來,好像警探張震需要有母親、有情人,於是便加了母親和情人。
整片的女性角色太陪襯了。是為可惜之處。
★ 餘燼一開始告密者不斷喃喃自語:Burning without a flame最後解謎為Ember,感覺有點刻意。在這種創傷電影上,藝術性太多、設計太多,總覺得怪。很多影評都有提及導演的設計,情節的對稱,被害人與加害人的對位交換,很精巧。但我覺得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有太多的符號、文學性與藝術性,反而讓人覺得不安。
★ 我覺得為加害者增添血肉,讓我們認識國府的情治人員有血有肉,很棒,但同時設定被害者為私刑濫用者,這就讓人生氣了。雖然編導可能想表達,弱勢也有可能傷人。人生很可能有反轉。不過同時那麼同理加害者、同時讓被害者施惡行,看起來就讓人不是滋味。會讓人不免覺得導演把歷史真相顛倒了。
★ 我覺得 莫子儀 講台詞實在太文藝腔。另外他同時演爸爸跟兒子,並沒有把這兩個人演得不一樣。我覺得演企業家兒子時可以再邪氣一點。
★ 我覺得壁虎先生、地下電影等影評者 聲嘶力竭地罵這部電影,反而促成更多人 有更多好奇心 和動機 去電影院看這部戲。俗話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最怕這部電影拍出來,根本無聲無息,好像一塊鵝卵石 丟進池塘,絲毫激不起半點漣漪。無聲無息才是對藝術作品最可怕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