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光劇團《人間條件一》 路過人間還是重返人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充滿臺灣韻味的舞台布景

    主要場景為里長辦公室與住家結合,光是裝潢設計與道具細節就非常精緻。首先最讓我驚豔是里長兼職開的檳榔店,擁有閃爍霓虹燈的扇形招牌,燈光具有開關裝置、顏色變換效果。往右依序是里長辦公室、傳統住家神明廳,里郡之光匾額、洗石子地板、鐵捲門都製作非常細心,後方則為富有中華美學的懸掛式廣告招牌。另外仔細一看還有雜物紙箱堆積,整題營造出有點髒亂、居住許久的歷史年代感,偏向台灣最經典的日常風格。

 

#千變萬化的燈光饗宴

  大部分都主打暖黃色,令人感受到家庭懷舊與溫馨的感覺。當里民還原當是遊覽車車禍案發現場時,燈光全部關閉接著瞬間轉變為暗紅色,配上所有演員全部停止動作,當下的視覺畫面非常震撼!當奶奶與兒子爭執時,也注意到燈光設計成冷色,呈現一種距離感與冷漠感,強調母子之間的緊張氛圍,讓觀眾感受到衝突情緒。而奶奶進去總裁公司時的色調也是冷白色,特別刻畫出許久未見的疏離感、第一次來大都市的冷漠感,讓人不自覺替奶奶尋找愛人的過程感到緊張。

 

  奶奶要回去天上時整個舞台暗下來,上方還有煙霧瀰漫的效果,只留一道綠燈隨著奶奶的腳步移動,一一向所有的家人祝福與道別。燈光設計和色調運用,不僅增強情感張力,還深化角色的心理狀態,這種強烈的對比使觀眾更投入。

#有點混亂的狀態&台語聽力大測驗

  一開始每個角色都在說話和表演,加上麥克風聲音重疊,很難在第一時間觀察到所有角色正在進行的劇情,難以聚焦重點、造成眼花撩亂的狀態。大部分台詞都為閩南語,雖然自己參加過閩南語朗讀競賽,但有些關於劇情重要的細節卻沒有聽懂,宛如一場台語聽力測驗,導致在最後高潮的片段少了一點感動。這也讓我不禁感嘆現在年輕人都很少在說閩南語,許多方言母語正在快速流失。

 

  不過劇中融合許多現代饒舌、BBOX和台語經典歌曲,非常創意新奇。以及有趣的改編諺語和經典名言,例如:「洗衣脫內褲」的台語卻解釋成「脫離苦難」、「你走你的公車專用道,我走我的行人天橋」讓觀眾大笑。演出中與觀眾有很多互動,例如:問觀眾大人做錯事會不會和小孩道歉?女主角有可能憑一己之力打傷四個不良分子嗎?

 

#一飾兩角的超強演員

  女主角是里長的女兒,在一次掃墓時意外被奶奶的靈魂附身。整個演出由方宥心一人分別詮釋兩個差異巨大的角色,一個是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一個是已歷經無數歲月的年邁婦人。藉由聲線、說話速度快慢、動作節奏、行為體態,讓人產生一種真的有兩個不同的人住在演員身體裡的錯覺。就連離場時都還能聽到許多觀眾稱讚方宥心的演技高超,實在是佩服地五體投地。

 

  除了女主角,由宏都拉斯飾演的父親也需要扮演多種角色,一個是常常愛嘮叨女兒的父親;一個是曾經因為母親而受到無數嘲笑的孩子;另一個則是面對母親只能唯命是從而被壓抑許久的兒子。面對一張年輕的臉孔,卻須表現出真實平常與媽媽對話的樣子,考驗演員的應變能力與記憶力,隨時要記住正在對戲的是女兒還是母親,以及隨時切換情緒和對應的角色。

 

#劇情分析與核心議題

一、              在一個沒有自由戀愛的年代

  整個故事線主要圍繞在奶奶尋找當初的心上人,因爺爺早逝,奶奶為了維持生計而到別人家當佣人,最後卻也漸漸日久生情,但因為對方事業發達而失去聯絡,也沒有機會與勇氣表達內心的情意。心中有了遺憾與願望,所以將靈魂寄託在孫女身上。孫女得知奶奶心上人不是爺爺後,第一句卻是說出「紅杏出牆」、奶奶在過世之前都沒有被諒解過,而被兒子怨嘆、街坊小孩嘲笑奶奶偷客兄。但當今天如果角色切換為爺爺,反應似乎就不會如此反彈。這段劇情也反映出當時古人對於婦女貞潔的要求與愛情價值觀,奶奶只能嫁給互不相愛的丈夫,只能聽家裡的長輩決定,身不由己。社會要求女性一輩子只能以丈夫為天地,但當男性喪妻另娶卻不會遭受任何謾罵;不會被眾人謠言所攻擊。而在奶奶說出這件事情之前,沒有人在乎過奶奶愛的人是不是爺爺,也沒人在乎奶奶是否被愛過。

 

二、              亞洲父母:充滿裂痕的關係

   「亞洲父母」幾乎是大部分亞洲人都有所感觸的命題,因為世代隔閡與歷史層因堆疊導致特殊的家庭關係。例如:劇中母親不管兒子有沒有做錯事第一時間當眾懲罰他、對兒子的一切都要嫌棄 (老婆不是賢妻、朋友是不良分子),造成彼此之間有了代溝,又宛如高牆阻隔了愛與親情。女兒也因為父親的期望和撈叨有所壓力與煩躁,每天不想上學也不想回家,一點都不快樂。

    想到兒子問觀眾的問題:大人做錯時會不會與孩子認錯,說聲道歉。當下很心酸。大多時候父母親因為自己的原生家庭導致他們不懂如何去包裝自己的關心,上一代如何教養他們以及大時代環境下的推波助瀾,造成他們對於孩子的愛變成了畸形的樣貌,無形中成為病態的控制和權威式教育。

 

三、              虛幻與真實的交錯結構

    奶奶附身的劇情是虛構,所遇到的事情卻是真實,藉此虛構幻想的方式幫助故事推進。也成為調和劑緩和父女的矛盾,甚至幫助孫女在感情上有所突破。對比孫女面對愛人時的羞澀與躊躇,奶奶則毫不遲疑地往前邁進。然而,當奶奶來到公司集團尋找總裁時,她卻遲疑了,不是因為羞怯,而是因為內心的恐懼——害怕自己被遺忘,害怕總裁已經不在人世,害怕面對未知與不確定的現實。角色反轉,這次孫女成了支持奶奶的人,鼓勵她勇敢面對心中的恐懼。這種虛構與真實的交織,讓觀眾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溫暖與感慨。故事引發了人們的希望:若是能和已故的親人再敞開心扉、促膝長談,那該多美好啊。然而現實無情,我們終將明白,這些機會已經隨著親人的離去,永遠地消失在時光中。

 

    奶奶回答孫女的疑惑時說道:「如果生活一切都如心所願,那就失去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這句話不僅道出了人生的真諦,也為劇中虛構與真實的交錯提供了深刻的解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太多相似的情境:與家人的關係疏離、心中有太多話語不敢說出口、不敢改變現狀、沒有勇氣去理解那些隱藏的情感與真相。大多數人對自己家人童年的故事知之甚少,或許也從未真正談論過爺爺奶奶的愛情經歷,更少有人深入探究他們的一生是如何影響了如今的他們。

    正因如此,我們無法完全理解他們的愛與關懷;我們也難以知道那些過往的經歷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他們。這些未曾被揭開的故事與情感,像一道道隱形的牆,阻隔了我們對彼此更深層的理解,也讓我們錯過了許多珍貴的對話與情感交流。

 

四、              路過人間

    回家後,耳邊不知為何響起了郁可唯的《路過人間》。也許來世短暫,每個相遇的人終究都是過客;也許歲月匆匆,我們每個人都只是路過這世間。「人對愛和永遠應該有幻覺,路過人間也才幾十年,卻為了愛勇於蹉跎歲月」,這句歌詞深深觸動了我。此生所有的相遇,無論是深情還是匆匆一瞥,皆是緣分使然。有些人用盡一輩子才找到對的人,而有人則因愛恨情仇,花盡一生去揣摩、理解,最終帶著生命的重量繼續前行。

 

    每一段情感都在歲月中刻下痕跡,讓生命不再輕盈。我們承載著這些過往、這些未解的故事與情感,走向未來。無論是甜蜜還是苦澀,這些經歷都讓我們變得更加豐富。路過人間的每一瞬間,都是珍貴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