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幻象:現代貨幣與金融市場的虛構本質

資本幻象:現代貨幣與金融市場的虛構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代社會中的貨幣體系,很可能只是建立在信任與權力基礎上的資本幻象。早期的貨幣往往與黃金、白銀或石油等實體資產掛鉤,具有一定的內在價值支撐。然而,今日流通的大多數法定貨幣,早已脫離這類實質基礎,成為一種純粹由國家信用與市場信仰維繫的抽象符號。

在這樣的體系下,股市、債市與外匯市場等,更像是在虛構貨幣之上層層堆疊的金融建構。這些機制主要服務於大型資本機構與金融玩家,對散戶與小型參與者而言,幾乎不存在真正的優勢與獲利空間。這不僅是市場的不平等,更是資本體系中結構性剝削的具體體現。

更值得關注的是:現代銀行體系本身就具備創造貨幣的能力。當商業銀行發放貸款時,實際上是透過會計記帳的方式,在借款人帳戶中創造出一筆新的「存款」,這筆貨幣從未實際存在過。這種「信用貨幣」的創造,並不需要逐筆獲得政府許可,只需遵守一些資本準備與風控規範即可。在這樣的結構下,銀行透過利息收取不斷從社會抽取價值,而利息所對應的貨幣量往往尚未存在,進而迫使社會必須持續舉債擴張,形成一種看似無限循環、實則潛藏崩潰風險的貨幣體制。

以美元與英鎊為例,它們雖然是各自國家的法定貨幣,但其發行與流通皆已高度金融化。美元由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發行,儘管屬於公共體制的一環,但其決策獨立性與金融資本關係密切,使得政策往往偏向大型資本利益;英鎊則由國有的英格蘭銀行發行,雖然更接近國家直接控制,但同樣運作於信用本位與浮動匯率之中。這些貨幣本質上都不再依附於任何具體價值,而是建立在集體信仰與制度穩定性上的「象徵貨幣」。

當這種信仰動搖、制度失靈,或是泡沫無法再維持之時,這個體系勢必將面臨修正甚至崩潰的命運。真正令人憂慮的,不只是泡沫終將破裂,而是那場後果將會波及多深、毀滅多廣,與誰將為這場世紀金融幻象買單。

avatar-img
小劉的奇幻分享
0會員
2內容數
僅僅是找個地方寫一下自己對於自身的經歷與心情感想之類的玩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