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旅遊資訊安全重要?
- 旅途中使用電子設備與網路頻繁,個資、財務資料曝露風險高
- 境外駭客攻擊、信用卡盜刷、帳號入侵等風險不容小覷
- 一旦個資外洩,可能造成經濟損失、行程中斷,甚至身份盜用
A. 出發前
1. 設定雙重驗證(2FA)
為重要帳戶增加一層保護,防止未授權存取。
- 針對電子郵件、銀行帳戶、社群媒體和雲端(如 Google、Apple ID)啟用 2FA,使用認證應用程式或簡訊驗證。
- 出發前測試 2FA 運作,確保在國外能使用雙重驗證。
有些 2FA 包含簡訊驗證碼,而有些銀行會將驗證碼寄到信箱,這樣在國外還收得到,有些則不會會收不到,這邊需要注意。
(可以致電至各銀行請客服人員,告知旅遊日期並開啟 Email 收取驗證碼)
有一次,飛機一落地想刷信用卡坐 Grab 到市區先換匯,身上沒任何當地貨幣,結果在 Grab 扣款那步需要簡訊驗證碼,而我收不到,這時 Grab 工作人員走來,使用我手機連接他手機 Wifi,當下他幫我輸入到達地點確認後扣款竟然繞過驗證成功了,超毛 當下立即刪除連接的 Wifi ...,這次之後主要使用現金付款。
2. 護照與重要文件掃描備份
掃描 護照、身分證、健保卡、駕照、旅遊保險單、回程機票 等重要文件
- 紙本:影本存放於與原件不同的地方(如 行李暗袋夾層中)。
- 電子:電子副本儲存在加密的雲端空間(如 Google Drive 或 Dropbox 啟用 2FA),並設定密碼。
3. 使用 RFID 防磁卡套
電子護照 & 信用卡 因內建 NFC 晶片 進而達到 非接觸式感應,例如:
a. 電子護照(e-Passport)
- 護照持有人資料(姓名、出生年月日、國籍等)
- 數位照片
- 數位簽章
b. 信用卡
只要將卡片靠近讀卡機,就能完成付款非常方便(如 VISA、Mastercard、Apple Pay)。風險在於有人靠近幾公分範圍內,以讀卡機或手機內建的 NFC 裝置就能掃描並扣款盜刷。
解決方法:
- 護照 & 信用卡 放入 RFID/NFC 防護卡套 或 防掃描錢包,確認標示 RFID Blocking。
- 購買 RFID/NFC 防護卡套 裝入以達到防護,再放入一般錢包內。
(測試方式:在超商信用卡放卡套內感應付款,若無法感應,再將卡片取出直接感應能成功扣款,表示防護效果良好,測試成功!) - 信用卡避免放外層口袋。
4. 分散現金與信用卡
- 現金和信用卡分開存放,如:部分放隨身包、部分放暗袋夾層中。
- 攜帶至少 2 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並分開放以備緊急使用。
- 出發前通知銀行旅行日期與國家,避免卡片因異常交易被凍結。
5. 建立緊急聯絡清單
準備 當地大使館、銀行客服、旅遊保險公司和緊急聯絡人電話的清單,並確認聯絡資訊國際電話號碼格式。
- 紙本:影本一式兩份,一份隨身攜帶,另一份放行李。
- 電子:將清單儲存在手機備忘錄或加密應用程式中。
6. 更新設備與軟體
過時系統若存在已知安全漏洞,可以提前更新。
B. 旅途中
1. 網路安全
避免連接公共 Wi-Fi,機場、飯店、餐廳或咖啡廳的公共 Wi-Fi 容易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可能導致個人資料被竊取。
解決方法:
- 只使用 手機數據 或 行動熱點(eSIM / 國際漫遊 / 當地 SIM 卡 )。
- 若需使用公共 Wi-Fi,選擇有 密碼保護 的官方網路,並搭配 VPN 加密連線。
- 關閉 Wi-Fi、藍牙和 Airdrop 功能,避免自動連線或未授權存取。
- 確認欲造訪網址開頭是否為 https:// 而非 http://。
2. 信用卡安全
- 首選 行動支付(如 Apple Pay 或 Google Pay)
- 盡量避免拿出實體卡、唸出信用卡資訊,直接暴露卡號行為。
- 不得透漏信用卡資訊 在任何公開通訊管道中(如電話、簡訊、Email)。
- 使用 信用卡 非簽帳金融卡進行消費,因信用卡通常有較好的保護機制。
- 避免將卡片交由他人離開視線刷卡。
- 開啟銀行卡的 即時交易通知 與 限制額度。
- 可考慮 刮掉信用卡安全碼(但務必記住),以防監視器或照片洩漏。
個人會將實體卡中的 安全碼刮掉,如果 Apple Pay 不能刷逼不得已要拿出實體卡時,至少監視器或照片拍不到 安全碼,但要 避免自己忘記安全碼。
有一次使用住宿券預訂住宿時,服務人員在電話中要求我口述信用卡號碼,以進行預扣保證金(退房後會退還)
我當下回應:「不好意思,我無法在電話中提供信用卡資訊。」
對方說:「好的,那也可以 Check-in 時再刷卡就好。」
整個過程讓我感受到對方資安意識非常薄弱,若真的口述卡號,這筆資料會去哪裡?登記後誰有權限接觸?是否有錄音?我們雙方周圍是否有其他人?
這類要求真的不該在電話中出現!若對方不能提供安全的付款連結,就不該付款。
不得透漏信用卡資訊 在任何公開通訊管道中(如電話、簡訊、Email),只要一組卡號外洩,就可能造成財務風險,這是 基本防線。
3. 個資保護
- 避免拍攝機票或護照上傳社群媒體。
- 謹慎掃描 QR Code,特別是路邊攤、觀光景點或陌生人提供的推廣活動。
- 行李吊牌避免寫上完整個資,使用 電子聯絡 方式或 加上保護蓋。
- 避免即時公開地點:延遲分享照片,避免被掌握行蹤。
4. 設備安全
手機 & 筆電 是 個人資訊 的主要載體,需妥善保護。
- 設定強密碼並 啟用指紋或臉部辨識。
- 避免使用公共充電站,改用個人行動電源或 USB 阻斷器。
- 啟用遠端鎖定與擦除功能,以防設備遺失。
個人不會在任何公共充電站使用充電線,只使用自己帶的 行動電源,或是到飯店再使用 純充電線(非傳輸線)充電。
C. 回國後
- 修改旅途中常用的重要密碼
- 檢查信用卡帳單與登入紀錄
- 清理設備與資料:刪除旅行中下載的可疑 App、掃描的 QR Code 或連接過的 Wi-Fi 和藍牙紀錄。
💡TIPS
- 個資:
備份 護照、身分證、健保卡、駕照、旅遊保險單、回程機票 等重要文件,建議另存一份於手機(可離線查看)。
- 付款:
只使用 現金、Apple Pay / Google Pay,避免拿出實體卡;實體卡裝入 RFID/NFC 防護卡套或錢包,以防 RFID/NFC 盜刷或資料被攝。
不得透漏信用卡資訊 在任何公開通訊管道中(如電話、簡訊、Email)
- 網路:
只使用 行動網路(SIM卡或eSIM),避免連接公共 Wi-Fi,若需 Wi-Fi 使用 VPN 工具 增加保護。
- 充電:
先充飽電,中途沒電用 合規安全的行動電源,避免使用公共充電站(如機場座椅、咖啡廳牆上 USB 口)。
資訊安全沒有 100% 萬無一失,能預測但無法控制。只要我們盡可能做好每一個細節,就已經做到了「盡人事」,剩下的就隨緣了 XD